国内喜欢用双盲神话西医的朋友,可以听听美国专家的说法,开开眼界

【本文来自《西医因为有临床双盲就是完美的?想多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神话西医的人在踩一捧一地谈论中医的时候总是喜欢拿双盲说事儿,好像有了双盲就摆上神坛怎么怎么着了。双盲真的那么好?应该没有三盲甚至四盲好吧。不过不管多少盲,资本都可以让人跪下叫爸爸。

今儿下午(美国时间五一)美国国家广播(NPR)的人民药房(people's pharmacy)栏目第1299期就唠了这个话题,国内喜欢用双盲神话西医的朋友可以听听美国专家的说法开开眼界。

这回的嘉宾是加州州立大学的教授和律所的顾问,讨论的就是药厂用各种方法扭曲双盲过程及结果的事情。本人虽然是医疗产业从业人员(我不是西医黑),也对其中聊到的很多方法叹为观止。碍于篇幅无法一一翻译,仅举一些有意思的例子(想了解更多的朋友欢迎去上面听原访谈)。

1.药厂用各种方法精确拿捏临床试验的目标群体并用各种方法把临床试验里效果不太好的病例剔除,就是为了达到统计上的差别。。。这早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玩法了,嘉宾的评论是:“所以那些过不了临床的药真的是烂到改数据都过不了关了”

2.药厂美化副作用,例如某药把自杀倾向描述成“情绪不稳定”,造成了很多不幸案例后美国药监局(FDA)才发现了给药打上了黑标(最强危险性警告)。然而药厂不痛不痒——嘉宾总结:“药厂这么做之前都是找人计算过的,发现跟利润比罚款加赔偿只是毛毛雨啦”

3.因为临床试验是药厂自己引导自己筹划自己处理数据,最后发表在期刊上和报给美国药监局(FDA)的结果有太多可操作性空间。然而除非是遇上了官司,大部分原始数据都以商业机密为名完全不会向外界披露。嘉宾吐槽:“你要不要问问医生你吃的那个药到底多有效?”

小知识:为什么成功的临床结果会发表在期刊上?1905年美国医学会(AMA)为了挣广告费要求需要用它们名字宣传其产品的药厂必须在其下刊物发表结果。。。

4.药厂只需要披露成功的临床试验结果,而对于有多少不成功的临床结果完全不用公开。而事实上,大部分的药都会申请许多临床,就为了(至少)有一个能过的。笔者曾见过的某知名抗癌药,把各种癌症术前术后一二三线通通做临床,最后看似相同的设定居然有能过的有过不了的(临床结果在不同国家的差别就不提了)——只要过了就让晚期病人倾家荡产买。。。又如一些神经科和免疫类的药,真的是什么病的临床都敢试一波。一个做了二十几个临床终于有一个得以上市的药,吃的时候是不是该有特别的感动和珍惜?笔者从业真言:统计(statistical)结果并不等于医疗(clinical)结果

5.临床比较实验的猫腻。嘉宾举了一个例子,某药厂为了其药品A上市,做了个临床试验来证明其药效比已经上市的药品B好。在这个药厂主导的临床实验中,药品B的药量是安全药量的好几倍,就是为了药品B的结果不好。关于药品A的临床结果最后发表在以前发表药品B的同一期刊上,然而同行审议的专家完全没发现药品B的剂量是非常危险的,于是药品A舒舒服服的上市了。就说遇上这样临床的病人是得多倒霉

6.药厂通过资助学术的方法让学术圈的人只做对他们有益的研究——这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了。嘉宾说他读医学院的时候有药厂的代表来他们学校直接“要求”他们要怎么怎么做药厂才会资助科研

7.药厂通过买通学术领袖(KOL,如哈佛著名教授等)给自己的药背书,同时游说药监局——这和药厂在国会山是一个玩法。毕竟药厂给KOL一个小时的顾问费都是400刀起上不封顶,参议院都折腰小小教授哪儿能稳得住。

双盲是好的这句话,就和物理里的真空球形鸡一样。仅仅是添加了人这个条件,一开始的理想情况就不成立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还是当爸爸的。

于是广播里的主持人大声疾呼,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有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什么时候可以恢复以观察和经验(observations and experiences)为主的医学!听着广播的我不禁一笑,要不你们和中医唠唠?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