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左思潮,是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跟传统左派一样,他们也主张平等,包容,环保,气候,博爱,但是其行为和主张之间存在着怪异的张力:他们会在度假时跑到穷国对其底层人民施舍点廉价的同情,但其实拍照拍视频主要是为了名校申请时的加分项;他们会把动物权利和环保诉求放在穷国人民的生存发展权利之前;他们会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并因此而愤怒不已,大声谴责,但是自己照样大手大脚地用电用车用空调用暖气;他们会要求落后地区落后民族保持原生态以免破坏世界文化和环境的多样性,自己却心安理得地享受工业化文明成果;他们致力于保护小动物但是却喜欢牛排羊排鱼排。他们会用舆论和抗议塑造各种政治正确,对社会其他群体施加各类软暴力,比如不许研究或讨论种族生理差异,不许对变性人或同性恋表示歧视,反对伤害小动物却主张堕胎自由等等。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看来,这种白左思潮的信奉者们显得相当虚伪、自大、肤浅、脱离真实世界、远离人民群众,但是这个群体自己却经常自我感动,觉得自己在拯救世界。

我以前对白左思潮的认识也仅限于上述流行观察。而政治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人类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某种想法,所有的政治思潮都有其社会生活基础,那么白左思潮究竟源自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基础呢?

前一段时间受邀给某全球五百强公司的在华高管讲了一堂课,跟他们的七位高管一起聊了三个小时,尽管聊的主题是全球政治经济趋势,但是从他们之间的微妙互动和热烈讨论中,我突然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白左思潮的生活土壤很可能就是这群全球跨国公司里的高级国际打工人。

那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老牌全球五百强企业,大中华区CEO是一位东欧人,人力总监是一位美籍的东南亚人,财务总监是一位法国大姐,技术总监是一位法国籍的海外华人,营销总监、公关总监等其它岗位则由三位中国人担任。他们都受过名校教育,在自己的领域内确有专长,听我的讲座时能随时提问、积极表达、热烈辩论,但英语口音属实是南腔北调。他们的收入水平,放在十多年前,以中国人的标准应该可以算是金领阶层,到了今天仍然算相当可观。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群体,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今越来越分散化,导致大公司高管群体的权力不断膨胀。巨型跨国公司的市值动辄万亿美元,只要释放10%就能从资本市场融资千亿,以此为本金再使用点金融杠杆,就能轻松撬动数千亿美元的FDI新投资,其财力远超过80%以上的国家。去年我与世行前首席Branco Milanovic线上对话,他介绍了他创造的新概念“同贵”,讲的是收入飙升的群体与资产价值飙升的群体越来越趋同,按我的理解,“同贵”现象的出现与跨国公司高管权力和财力的上升关系密切,这意味着货币资本不再稀缺,而大平台的控制权越来越重要。

想象一下:一群来自五大洲四大洋肤色各异的高级白领,讲着各种洋泾浜英语,受同一个跨国集团的雇佣,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做生意搞经营,人员流动范围大频率高,那么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是什么样的?我猜想,既有陌生疏离和文化隔阂的一面,也有相互竞争和争权夺利的第二面,但更主要的还是大家都在同一口锅里吃饭,必须同舟共济、保持团结。那些公开闹矛盾、搞歧视、遭同事们集体抵制的人,是很难在这种工作场景中长期混下去的。正是这样一种多种族跨文化的国际团队持续整合的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了白左文化的基本特点。换言之,白左文化是在这种环境下演化出来的一种生存策略。 

首先,他们是打工人,因此在政治光谱上天然带有点左翼的诉求。但是他们本身又是跨国公司的中高管,代表着国际资本来到陌生的国度,是来做生意挣钱而不是做慈善做援助来的,因此他们又有右翼的主张和心态,比如要求开放贸易和投资,喜欢居高临下地轻率地给当地统治者指点江山。

其次,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文化隔阂其实是很深的,内心中是多少存在或轻或重的种族和文化歧视,但是你的职业前途要求你绝不能表现出歧视和疏离,而要对人nice,显得特别博爱、特别包容、特能理解不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保持好人缘。

再其次,一群小心翼翼相处,唯恐触碰他人各种奇葩“禁忌”的商业精英,在一起聊天时,最安全的话题是啥?是天气和自然!英语里边陌生人之间开启话题最容易最自然最安全的就是从天气开始聊,于是乎形成了一种氛围,大家总是在讨论天气和环境问题。最终演化成一种集体强迫症,气候成了这个群体最关心最重要的话题。

最后,以这个国际打工人群体作为强势核心文化圈,他们之间互动形成的文化会向哪里扩散?从行业来看,首先就是大学,尤其是欧美名校。因为欧美名校培养的精英毕业生,最理想的工作不是去做无聊而又缺钱的公务员,而是跨国公司的白领金领,名校是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的培养皿和精神家园。所以,如果哪个欧美名校拒绝白左文化,那么他的毕业生一张嘴就会散发出的那股味道是无法获得跨国公司人力和部门老总们的认同的。媒体的生存环境比大学稍微好一点,观众群体的差异意味着他们的回旋余地略大一点,但是主流也必须向白左文化低头,因为跨国公司是最主要的广告投放者。从地域上看,世界市场中心区域通常是人种和文化混杂的区域,白左文化是很吃香的,比如欧洲西部,美国东西海岸等等。

我在课上给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们讲了上述理论猜想之后,给大家留了一道作业:在中资、日资、韩资、新资等亚洲资本的跨国公司抢占全球500强中越来越大份额的背景下,假如我的上述猜想说得通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塑造一种什么样的替代性意识形态来为亚洲资本和高管群体的全球活动提供润滑功能和理论自信?能否将其命名为“黄左”思潮?

亲爱的网友,您的答案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