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预售破8700万:80%的宣发费都在服务“预售票房”

 作者 / 一束光

电影行业发展至今,早已发展到:80%的宣发费都在服务预售票房。放到春节档,这个比例只会是更高。

几天前,由《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流浪地球》等多部影片领衔的“春节档预售战役”已经在业内打响。不少影片在影院的预售最低票价更是只有19.9元,这和去年同档期内的影片的票价基本保持一致。

500

自在线售票平台进入观众视野以来,电影预售也逐渐风生水起,无论是春节档、国庆档等大的档期的影片整体预售,还是一些诸如《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后来的我们》《爱情公寓》等热门影片的预售成为业内重要的话题,电影预售在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同时也在大众面前变得不再陌生。

一边是影片方吐槽高昂的宣发支出,一边是重金砸在电影预售上。那么如何看待当前的电影预售,也许我们要换个思路。

500

预售已是部分影片票房的“救命稻草”

在大的档期以及热门影片上,电影预售也都变得比较常见。而在一些营销宣传造势助力下,影片的预售成绩也往往会比较理想。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去年《爱情公寓》和《地球最后的夜晚》这两部影片。

前者在“爱情公寓”情怀的宣传下,其预售票房就达到了1.68亿元,这样的成绩也帮助影片实现首日3亿票房,最终过5亿票房,让影片方实现大赚;后者在“跨年一吻”的营销推动下,也吸引了大量“文艺片”之外的普通观众前去观影,其预售票房更是达到1.59亿元,最终2.81亿的票房成绩也让投资这部“高成本文艺片”的片方顺利收回了成本。

一些影片预售票房高能够帮助其获得相对更为理想的票房成绩,甚至是仅仅通过预售助力影片获得首日的高票房就能保证影片收回成本,这也是片方对预售偏爱的主要原因。而对于目前电影市场来说,出了前几天的票房可以“轰”出来,之后更多的就是看片子本身,看天命了。

不过相对而言,能够通过营销来吸引大量观众购买影票毕竟属于少数,尤其是当下观众对于影片的营销也变得更为理性。为了达到影片的高票房,片方直接买座位来寻求购买引导,以及排片锁定,以此提高影片的热度,进而提高影片首日在影院的排片,这在大的档期里也变得越来越为常见。

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对近两年的热门影片的预售票房和最终票房进行了相关统计,可以看出很多影片预售票房和最终票房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呈现必然的关系:一些影片的预售票房高,其最终票房未必就高;一些影片预售票房并不高,然而却屡屡成为爆款。

500

▲单位:亿元

比如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作为春节档最为热门的电影,在徐克和周星驰共同加持,吴亦凡、林更新、林允等流量明星加盟下,这部影片的预售票房高达1.37亿元,最后这一大IP最终也获得16.5亿元的票房成绩,反而不如预售票房只有5000多万元,最终票房获得17.5亿元的《功夫瑜伽》;

500

与此同时,另一部中小成本制作的《乘风破浪》,看似预售票房不到3000万元的表现在这几部影片中比较垫底,然而影片最终获得10亿元的票房却让其成为同档期最大赢家。

当然,像《战狼2》其预售票房只有2500万元,这样的预售成绩并不耀眼,也不值得炫耀,然而影片却最终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

500

同样是在贺岁档获得突出票房表现的《芳华》与《前任3:再见前任》,这两部影片的预售票房也只有2000万元,然而并不妨碍双双成为票房的黑马。

2018年的预售情况也大抵如此,《捉妖记2》预售票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4亿元,然而影片获得22亿元票房,最终票房上并不如预售成绩只有1.74亿元的《唐人街探案2》的表现;《西游记女儿国》的预售票房为8500万元,比《红海行动》的5600多万的票房要高出不少,然而前者最终票房也只获得7亿多的票房,远远不如后者的36.5亿元突出。

500

此外,像《我不是药神》《无双》这类中小成本的影片,其预售票房也只有1000多万元,然而影片最终均成为两个大档期的黑马。

很明显,即便是在热门档期里,获得预售票房的影片也不见得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影片预售成绩不显眼不意味影片就不能逆袭成黑马的可能。

500

春节档预售没有神话,

但也没有谁会愿意缺席

再来看看今年春节档定档影片的预售票房成绩。目前来看,已经有9部影片开启了预售。这或许也在向外界传达着,不出意外,今年春节档将成为这9部影片的天下了。

500

从目前预售的票房成绩看,《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目前预售票房均超过1600万元(截止至1月15日15时),暂时位居春节档第一梯队,这也在向外界透露着喜剧依旧是今年观众的最爱和首选。

500

当然针对今年的春节档,影片的预售成绩依旧不能决定一切,谁笑到最后依然要看影片的内容品质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虽然没有“预售决定票房”这样的神话可以参考,但没有人会对预售掉以轻心。

将更多的宝押在影片预售上也无非是在押赌注,将巨额的宣发费用在预售上,这并不能改变影片本身存在的问题,而影片要想获得更高的票房,依然要走长线,依然靠自身的硬实力说话。

当然,影片的预售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如果太把它当回事,并通过大量的资金狂砸票补提高预售票房,指望它能拯救影片的最终的票房或许将要落空。

影片更多的检验应该交给观众,而根据影片首日票房的表现以及观众的观影情况推出相应的策略也往往更能保证影片的长期收益。否则一些影片虽然获得了预售票房的优势,然而因口碑扑街引起的断崖式下跌也会让片方变得被动,是否再投入巨额的宣发费也让其“左右为难”。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