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乐意给假网站出钱?还不是领导逼的

中央政法委的官方公众号报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案子:

假网站“法治传媒网”,从2013年到2016年间,通过为政府机构宣传及开设分频道,敛财上千万。为了证明自己的“出身”,他们凭空造出一个假的正部级单位——“中央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该中心和“法治传媒网”互为表里,中心依托网站进行宣传,网站以筹建中心为由实施诈骗。

这个诈骗团伙的涉案金额不算大,能被中央政法委的官网披露,一个原因可能是对外宣称“系中央政法委、中央书记处直管”,把时任政法委书记孟某拉来当“中心”负责人。以至于政法委不得不专门撇清一下:

500

500

“法治传媒网”的截图

1假网站 真刷脸

“法治传媒网”虽然没了,但是“中央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在网上的痕迹并未清理干净,自称领导人的秘书的何俊成以“中心”领导身份参加各种活动,和各路名人、政府机构要员,甚至国外人物交往合影,以增加虚假身份的可信度。

我们简单搜索了一下:

2015年1月,何俊成去中国发展研究院参加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会筹备座谈会,许善达等高官和一批企业高管参加:

500

嗯,这个中国发展研究院打着厉无畏的旗号,最终也被民政部列入山寨社团、社会组织名单。

2015年3月,中国经济网报道:该中心参与在保定举办“中国数字信息与安全工作报告会”:

500

2015年4月,央广网的同题报道:

500

2015年10月,中国网报道何俊成参加中国互联网金融大会:

500

2015年11月,中国日报网报道:“中心”参与主办了中华商会协同发展高峰论坛:

500

参加者这个活动的包括吴国迪;陈章良;国务院参事、夏斌等,何俊成在夏斌之后发言。

500

2015年12月,中国网报道,“中心”发起了诺贝尔(中国)基金会:

500

500

注意,这个报道里的迈克尔·诺贝尔是真货,他也是真的来中国投资和设立基金会。《中国矿业报》也报道了此事,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网站也收录了…… 

2016年,“中心”和中国数字信息与安全产业联盟一同出现在多个省份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分析会当中:

500

500

当然,这个中国数字信息与安全产业联盟也是个山寨机构,他山寨的是“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虽然在去年2月份已被取缔,但其官网不久前仍在更新。

从这些截图可以看出,何俊成以及“中央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擅长蹭热点:中美关系、网络安全、互联网金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央有什么精神,它就跟风做什么内容。而为他背书的媒体也非常权威,有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央广网、中国经济网……

假的这么“真实”,别说地方政府部门的人犯嘀咕,就是被诈骗了几百万的几位商人都考虑到这个中心的“中央背景”,没敢报案。

500

“中央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楚志勇,给自己包装成“一位上将的侄子”

当事人更是完全入戏了,何俊成被抓时,风尘仆仆刚从非洲回来,自称去谈一个项目,要在非洲某国建立一个类似香港的“特别行政区”,还和当地政府签订了意向协议……

遗憾的是,“法治传媒网”已经被公安机关于2016年4月依法关闭,我们无从窥见到底哪些地方政府在这里发过文章。

500

此外,邓良为已经开设了广东、湖南、湖北3个分频道,并收取分频道负责人管理费共计30万元。案发时,警方从邓良为处搜缴到全国各地的分频道公章。可以想象,如果骗局继续下去,这些公章都会变为流向邓良为和“中心”的现金流。

500

虽然网站找不到了,但是贺诗还是有的。


2政府的钱最好拿

多家媒体报道了这起诈骗案,其中一些细节很有意思:

三年多时间,邓良为打着多家中央机构的旗号,以帮助介绍在“法治传媒网”进行法制宣传的名义,向四川6家政府部门收取宣传费用20余万元。同时,还以开设“法治传媒网”分频道为由,与他人签订合作协议,承诺对方分别管理“法治传媒网”“广东频道”“湖北频道”和“湖南频道”,骗取保证金每人10万元。

——《成都商报》

……她(邓良为)在成都当地联系多个国家机关,告诉客户,在自己的“中央级”网站发表稿件,可以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还能快速完成宣传任务。一时应者如云,动辄一年近十万的“共建费”邓良为收到十余笔。

这些单位不会想到,自己花钱在“法治传媒网”上登载的原创稿件,无形中在为这个所谓的“中心”和“法治传媒网”背书。

——中国长安网

法治传媒网还通过给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宣传推广收费。警方查获的法治传媒网推广收费标准表显示,稿件的收费标准为1万5每月,一年15万,总网的广告费用跟稿件收费相同,省频道则便宜一些,12万一年。除此之外,还有链接、宣传片等收费标准。

——澎湃新闻

显然,政府部门用于“采购”版面和频道的费用,是网站的重要财政来源。为什么政府机关愿意给一家假网站出钱呢?

假网站做的像模像样,肯定是理由之一。

基层政府部门,面对自称是中央机构的人,缺乏有效的求证渠道。

“你在网上查,能查到中央机构的电话吗?我们都没有办法。”

这是成都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一位民警的说法。但报道细节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成都商报》引用了一位向“法治传媒网”支付过费用的四川某政府部门人员的言论:

仅仅从对方的证件和网站,很难辨别真伪,既然网站是公开的,还打着中央的旗号,我们也觉得能够起到宣传的效果。

澎湃新闻引用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的话:

有些单位搞不清楚背景就想给点钱打发了事,也有一些单位有宣传任务,想着能提升一下自己的影响,能让中央领导看到自己的工作,他们也没办法核实真假。

但是……真网站就应该出钱吗?而且看这些基层干部的发言,似乎他们也不是特别在意真假。干部普遍有这个心态,就得到他们的领导身上找原因了:

500

上有所好

以“宣传任务+分解”为关键词,我们可以轻易搜到这样的表格:

500

这是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委宣传部制定的任务表,气象局,残联都在列,真是下属单位一个也不放过。

当然,皇上不差饿兵,领导也不让人白干活,渭滨区委宣传部规定:实行稿件奖励。凡在市级以上党报党刊、电视、广播上刊登稿件的通讯员,按市级广播和新媒体:每篇30元、千字文以上每篇60元,电视和报纸每篇(条)50元、千字文100元,报纸头版头条及每上一个级别媒体,稿费均按翻倍发放。另外,对于中、省、市主要党报党刊头版分别增加2000元、1000元、100元稿费。

其他地区的指标和政策大同小异:

500

这是陕西省城固县委宣传部的目标量化考核指标

500

重庆市綦江区政协的宣传任务考核

因为宣传部门公布的决算情况不公布明细,我们无法推算这些宣传任务到底花了多少钱。但类似的内容网上随便一搜一大把,向马前卒工作室投稿的基层干部,很多人都抱怨上级摊派文宣任务,苦不堪言。《半月谈》转载过湖北某县宣传部长的抱怨:

“县级领导一般都看重省报、市报的头版新闻,如果一两个星期看不到省报和市报头版刊登本县的新闻,就觉得宣传部工作不力。而县领导主要看重关于本县工作的报道,对那些真正符合新闻规律的社会新闻不怎么感兴趣。这种工作性的报道如果没有特色很难刊登,上头版更难。所以只得去公关。”

官僚机构最有效的考核是量化指标。所以,上级党委和政府把宣传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奖勤罚懒。为了完成任务,基层宣传干部只得想尽办法凑发表数量。

500

 贵州印江县委宣传部按月下达任务、按月通报采用情况

好在这种考核大多是纯粹的“计件工资”,只要提到了本级政府,就计入发稿数量为准,并不考虑实际的传播效果。中国卖版面,做软文的媒体很多,上到中央媒体,下到各级网站,都有明码标价的版面费。地方政府不管有没有这份预算,只要从财政中挤出足够的宣传费用,拿来买版面,完成任务也不难。

横竖是买版面,真网站和“看上去很真”的网站就没啥区别了,只要领导觉得这网站“不假”,就值得为其花钱。何况看上面几家单位的开支,“法治传媒网”的报价明显低于大多数官媒,还替基层政府省钱了呢。只要领导不提出异议,基层单位和各级宣传干部就算看出这家网站的问题,也未必有戳穿的动力。

还有一层原因则是“控制负面新闻”成了基层的重要职责。基层政府面对负面新闻曝光,第一反应不是抓紧解决,而是先设法隐瞒,一旦捂不住便指使属下的宣传部门花钱“灭火”、“控负”,为删帖出钱,比买版面还痛快。半真半假的网站登载几篇不知出处的负面新闻,故意让地方政府看见,基层单位宁可出钱免灾,也不愿担上制造舆情事故的责任。假媒体因此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

当然,这笔钱也不是谁都能赚的,熟悉政府、熟悉法律,了解基层单位运行模式的人才敢去敲诈。本案中的何俊成,做过记者也做过生意;邓良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科班出身,当过监狱民警,做过狱侦工作,在看守所里仍然不忘向记者科普“法治”和“法制”的区别。这种老手去吓唬基层宣传干部,就算不得手也很难出事。

总之,假网站的危害并不在于舆论——实际上除了被恐吓的基层政府,应该很少有人看这种充斥八股宣传文字的网站。但既然基层政府为发稿,为删帖准备了专门的经费和(未必入账的)预算,诈骗犯到这块沃土上“拓荒”简直是必然。

(作者:豆农)

谢谢各位阅读本文,马前卒工作室将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原创文章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