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鼠忌器式处置会否引发派系斗争?
「三零三」大停电事故,台湾地区经济损失极为严重,有说是达致一百亿元,光是制造产业就高达四十亿元。尤其是高雄市的石化产业损失极为严重,让高雄市长陈其迈气得「扎扎跳」,开第一枪痛斥是「低级错误」,并要「台电」赔偿损失;陈水扁也直批「经济部」和「台电」负责人要负责任,引咎辞职。
经过五天角力,「行政院」昨日终于决定,让「台电」董事长杨伟甫、总经理锺炳利双双请辞获准,成为三十六年来头一遭,由「经济部」次长曾文生代理董事长,内升的王耀庭接任总经理,并且火速进行交接仪式,由「经济部」次长陈正祺监交。并也让副总以下、主管处及操作人员,将依疏失程度,进行惩处。
然而,「民怨」(民进党党内怨气)最大的「经济部长」王美花,却是请辞获得苏贞昌慰留。不过,可能是为了安抚党内外怨气,还是先行安排王美花于前日前赴「行政院」提呈《三零三停电事故检讨报告》,亲向苏贞昌就事故发生原因研判以及未来改善对策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及于昨日前赴「立法院」备询时,在议场鞠躬,表达最深歉意。
这让民进党内外极为不解。苏贞昌平时对下属极为严厉,动辄「吹须睩眼」,严厉呵斥,为何却对王美花低声下气,吞声忍气?
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对其丈夫顾立雄「投鼠忌器」。因为顾立雄是蔡英文的「行政院长」「口袋人选」。如果郑文灿因为受疫情及桃园市长任期所困,未能按照原计划接任「行政院长」的话,顾立雄就是第一人选,对苏贞昌取而代之。虽然近日有蔡英文介绍陈建仁入党,是接任「行政院长」的「活棋」之说,但顾立雄仍是最主要的人选。而陈健仁的「活棋布局」,其实是为了阻挡赖清德的「总统」之路。
因此,苏贞昌担心「炒掉」王美花,导致其丈夫顾立雄「发穷恶」,向蔡英文自荐接任「行政院长」,而不得不对王美花「投鼠忌器」。
其实,即使是顾立雄「气度量大」,也「不屑」于「行政院长」的位子,苏贞昌也得「不看僧面看佛面」,避免「得罪」蔡英文。因为现任「国安会」秘书长的顾立雄,是蔡文最依赖的亲信,因而「得罪」不得。
实际上,顾立雄从一名出身于国民党的外省人,却像陈师孟那样「数典忘祖」,却又比陈师孟更懂得「献身」,一直为民进党所倚重。从担任陈水扁贪贿案的辩护律师开始,到为蔡英文鞍前马后,一路从「不分区立委」、「党管会」主委、「金管会」主委到「国安会」秘书长,一度还差点当上「国防部长」,都展示他是蔡英文的红人,连其妻子都高升至「经济部长」。这是因为,顾立雄自忖背有外省人的「原罪」,因而在投入民进党后表现极为积极,对蔡英文完全俯首听命,在清剿国民党党产一役,立下汗马功劳;并因深谙法律,懂得如何规避违法问题,而让蔡英文在肆意行政中如鱼得水。另外,顾立雄懂得如何替蔡英文驾驭大臣,也使得民进党内各派系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上演了党龄资浅的蔡英文,竟然可以对党内各路草莽英雄驾驭自如,连造反的心思都不敢有,因而顾立雄更得蔡英文宠爱。这一点,苏贞昌不能不忌。
还有一个顾忌,可能是出自于苏贞昌自己的私心,就是派系属性。顾立新被视为「新潮流系」人马,而苏贞昌本人与「新潮流系」关系密切,他所领导的「苏系」,曾与「新潮流系」、「绿色友谊连结」结盟,组成「新苏连」,与「谢系」(后来部分人蜕变为「涌言会」成员)、「游系」(现已蜕变为「正国会」)等对立,并在党内派系斗争中所向披靡。因此,他必须对「新潮流系」避让。这就导致「忌屋及乌」,不敢轻易处置王美花。
但如此的处理结果,可能会导致民进党内其他派系,尤其是「正国会」不服气及不满。这是因为,同是必须对重大事故负责任的「部长」,「交通部长」林佳龙因为太鲁阁号事件而辞职,苏贞昌先是要将其作为抵御民众及在野党猛烈炮火的「防火墙」,而不批准其呈辞报告,让其备受「摧残」,后是当民众的怨气发泄完之后,迅速批准其辞职,使得其感到被「玩弄」,从而导致「正国会立委」举行记者会猛批。
而导致台湾地区经济损失面更大、民怨更高的「三零三」大停电事件,「经济部长」王美花请辞却可以获得慰留,苏贞昌还在到「立法院」备询时为她缓颊说,她去年带领台湾走过百年大旱有重大贡献;现在发生大停电,下台很轻松潇洒,但找出问题才是负责任的做法,完全没有责备之意。
苏贞昌对两位「部长」的强烈反差态度,看在「正国会立委」的眼中,可能会不是味儿,因而可能会为林佳龙鸣冤叫屈。
实际上,林佳龙是「正国会」的会长。而最近一系列事件,让「正国会」很不爽,包括阻挡「正国会」陈亭妃上位的台南市长黄伟哲的「线人案」,受到党内「英系」及「新潮流系」的「保驾护航」;也包括新北市议员第九选区的「正国会」参选人张铭佑,因不满「英系」抬拱黄琳,而跑到民进党总部「发难」。当然,可能还有陈亭妃连同其他「正国会立委」提出「台独修宪案」,却遭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奉蔡英文之命,予以阻拦。这些,都让「正国会」感到「郁闷」。现在加上王美花得以慰留,与「正国会」龙头林佳龙被「炒鱿」的强烈对比,可能更感「委屈」。
「正国会」会否就此而「发难」,还是给蔡英文「面子」忍下来,待到更大事件时才总爆发?现在尚未知道。不过,已经是「寒冬腊月饮冰水」,又记上了一笔「深仇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