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免助长了一些本科生不潜心学习,而热衷于凑“加分项”的风气,直博同理

【本文来自《全国政协委员曾勇:建议提高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比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目前考研确实造成一部分学生浪费时间进行刷题大战,把本来可以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耗费到了考研上,此外,考研的科目非常有限,往往无法反映一个学科的综合实力,存在一些学生只会考研科目,不会其他科目,最后考研分数很高研究能力却很低的问题。但是在目前一味提高推免比例存在的问题也很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

1)推免、直博等制度进一步增加了不同本科学校之间的差异,强化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作用。推免可能把很多本科生从考研解放出来了,但导致所有中学生进一步深深陷在独木桥上

2)推免只适用于应届生。不应该一方面鼓励产学研结合,一方面继续歧视往届生

3)现阶段并没有很好地确定推免生选拔的依据。很多大学的课是“水课”,成绩排名说明不了什么。其次,推免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的加分项。目前推免的选拔是下放到院系、专业这一级别的,容易出现“一放就乱”的情况。

4)推免的存在也助长了一些本科生不潜心学习基础知识而热衷于凑“加分项”的风气。直博同理。

既然是考研的补充,我觉得应该把推免改造成考研的提前批。第一,数量要合理控制,第二在设计上就要奔着考研的关键弱点去,同时尽可能确保环节的可控。我认为改进推免制度可以先从热门专业试点,具体来说应当首先全面禁止容易滋生不合理的加分项,特别是学生会活动性质的加分项。既然是研究生招生,那么确有突出科学成绩的本科生,其加分项应当参照硕士论文管理规范,向报考院校提出申请,由报考院校送教育部盲审平台,评审后公示,方可加分。制止绝大部分加分项。

因此学生需要参加自己专业内多门科目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提前批统考”,考试就应该类似现在高考提前考试的科目一样,不要最后一两天,放在每个学期末尾。我随便编一个举个例子:

计算机专业必考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计算机类专业选考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

等等,参加每门考试的时间选择在每个学年的期末,即每年6月份,命题的内容广度、深度、难度均应当高于考研的难度,每门课的命题单位可以每隔几年调整一次,命题大纲应当根据国际顶尖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动态调整,每年春节时,命题单位在统一网站上公示今年的命题大纲和参考书目

这里自然不需要考虑各个学校的教学内容。首先同一门课内容主体框架无论哪个本科学校都没有太大差别,其次既然要考研究生就应当有自学的能力。因此考试大纲的范围和深度比大部分本科学校的教学范围更大是合理且必然的选择

最后,对每门课的命题学校进行动态调整。比如高等数学可以今年是北京大学,明年是中科院,这种不断的调整也是调整命题的风格,避免形成考研式的培训辅导产业链。参考书目教育部可以放宽管理,既然是要读研究生的,就理应有自学的能力。所以《高等数学》可以今年北京大学命题选择《数学分析新讲》做参考书,明年中科院命题可以选择苏联卓里奇的《数学分析》。数据结构可能今年清华大学命题参考书是邓俊辉的《数据结构》,明年换了一个学校命题变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Algorithms》。同时,对提前批次的基础课考试,可以增加考试时间,并且在考题中增加一些高难度的题目。

最终推免的积分与排名,应当根据这样的统考成绩进行排名,同时杜绝院系自己随意设定加分项。从而达到比较公平的选拔,同时又避免了一批次2天时间考研造成的选拔不全面的问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