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卡在哪个环节?

2019年1月5日

16:51

中国的玩家时常在抱怨为什么中国没有自研的3A游戏,没有品质过硬的游戏。笔者认为在中国游戏制造的环节中,”制作人“这一职位是处于”缺位“的状态,这样的问题从游戏制造的角度上根本性的限制了中国游戏的发展。

 

历史因素

假定已千禧年(2000年)为节点,70后到此已有30周岁,笔者很难想象当时一个30岁的人去开发游戏。作者认为80年左右的人去开发游戏是合理的情况。80后到此最大年龄是38岁,假定2002年进入游戏行业到此已有16年,在中国有16年游戏行业经历的恐怕是少数,在这少数当中还要是制作人级别的,恐怕是凤毛麟角。

 

教育因素

哪些人会进入游戏行业?已2002年为节点,02年的中产家庭会让孩子进入游戏行业吗?更别提更高层级的家庭。依作者个人分析进入游戏行业最大的人群还是普通家庭的子女,为了一口饭吃。

先不谈那时游戏少,玩游戏成本高。02年中产以上的家庭会让孩子玩游戏吗?所以传奇这个IP一直到今天还吸金,各种换皮页游还能挣钱是有原因的。那些人第一次接触游戏也许就是传奇,依靠家庭背景而获得大量财富,当需要娱乐满足需求时,第一时间可能还是想玩传奇。

 

市场

国内大游戏公司很少从国内直接招聘制作人,因为市场环境,游戏的制造不需要制作人这样级别的人参与。另外,制作人也是策划的升职渠道,这往往形成2把刀的情况。

 

在中国成为一个制作人最基础的素养是什么?笔者根据自身经历总结了共87款游戏,笔者认为在中国要成为制作人必须体验过这87款游戏才算有了基础的素养。制作人是什么人?是给游戏注入灵魂的人。就像网上调侃杨超越给《卡路里》注入了灵魂。要成为制作人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对市面上大部分游戏都要有所体验。这就带来了一个关键问题:时间成本。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和回报都是相应的。假定80后在02年入行,根据笔者所列87款游戏,时间跨度超过10年,也就是说处在游戏行业期间要在10年左右的时间玩过至少87款游戏,还仅仅是在中国市场的网络游戏。了解游戏行业的人应该清楚游戏行业的工作环境,996是基本情况,加班是日常,根本没时间玩游戏。

中国游戏行业最近几年才有明显的大幅度的进步,这时候最需要有创意的制作人,但是30多岁的人还能创新能力吗?如果从工程角度讲,这确实是中坚力量,但从艺术创作灵感的角度讲,会很艰难。

中国的教育情况,作为中国人在清楚不过了。初高中每日起早贪黑,想要成绩优秀,玩游戏的时间必不可能有多少,还有其他事物占用时间。考入双一流大学,课程也是排满,还有社交活动,不会花太多精力在游戏上。假如毕业后要进入游戏行业,会因为没有太多的游戏经历和市场因素从文案策划,数值策划做起,这倒也无可厚非,但工作环境又导致没有时间体验更多的游戏,等有个3-5年工作经历可以担任主策了,将会面临艺术创作的问题,如果没有灵感怎么办?只能做换皮游戏。

 

林林总总的说了些笔者自身的感悟,关于以上所提的观点要结合起来看。中国游戏主要是卡在制作人这个环节上,因为目前政策,资金,技术,平台,市场等方面我们都没问题。

 

最后,网易是唯一招聘策划注重游戏经历的公司。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