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北伐,讲讲诸葛孔明的带兵能力和谋略

【本文来自《从“暗渡陈仓”和“偷渡阴平”的角度看魏延“子午谷奇谋”之不可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大地在燃
  • 国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这种北伐本来就是险中求胜之举了。所以,为啥不拉练出一支精锐的奇兵,然后再配合正面交锋而搞偷袭之策呢?

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没这么多机会搞偷袭的!

其实第一次北伐,诸葛孔明用赵云、邓芝一支偏师扬言进攻关中,吸引住曹魏主力。再出其不易的出兵陇右,顺利拿下天水等三郡。。。看上去简单,实己深得兵策之要!每一步骤,诈术必须丝丝相扣才可达到奇效。特别是赵云那支偏数才数千兵马,如何虚张声势骗得曹真等能征贯战宿将以为主力在此?赵云等又如何以数千之众挡住曹军主力十数万之众?诸葛亮究竟是如何部署吩咐赵云的?千载之下真相己是难觅?

只知道当时马谡如果不是违亮节度,当道下寨以连弩八阵固守至多一月,蜀汉必全占陇右,然后再回师街亭,攻不得进疲惫己极的张恰军必遭围歼!关中门户大开,全占陇右的蜀汉得马匹粮食养精蓄锐之后必直取关中,曹魏实有亡国之患!魏明帝曹睿决定御驾亲征以对诸葛,足以证明第一次北伐对于曹魏的震动!

此后数载,魏国再也不敢小瞧蜀汉,有守蜀攻吴之说,本身也说明了诸葛孔明的带兵能力和谋略。

热门评论 1

  • 纯0v0 你不对劲儿~
    军事指挥不好说,但诸葛亮大局观是真的很好的,采取的策略其实是当时最优选择。




    打仗更重要的是综合国力,刘备东征送了之后,蜀国实际上国力已经不能支撑争霸天下了。所以诸葛亮对军力的使用就必须精打细算。所以兵出子午谷这种险招肯定是不能用的。


    诸葛亮的领兵能力如果说还有争议,那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应该没人不服气吧?





    蜀国长期军民比例偏高,但是官吏的廉洁程度和工作效率非常高,所以才能支撑诸葛亮的军事行动。






    诸葛亮对陇右情有独钟主要还是这个地区是产粮区,而且产战马。一次北伐目标直指陇右,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防止不能速胜,需要减轻粮食压力。


    因为一旦蜀军无法迅速攻城,局面变成对峙拉锯,蜀道艰难,粮食运不上来就会彻底打垮蜀军。






    因为他不觉得能迅速攻下关中,所以偏向步步为营,以战养战。后期诸葛亮的屯田,还有传说中的神器木牛流马都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这方面的重视。






    如果没有刘备东征失败,可能魏延的兵出子午谷之类的追求速胜的策略或许是可行的,因为那时候家底还在,不怕损失。或者说那时候军力充沛,蜀军可以多线出击。



    在刘备败亡,蜀国维持着高额的军事支出的情况下,兵行险着可能就要葬送根本了。



    说白了,诸葛亮的策略是老老实实上班努力工作,如果工作干得不错,就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干得不好也能养家糊口不至于饿死。



    魏延的策略就是,辞职卖房子炒股票,成了一本万利一夜暴富,亏了那就是血本无归。



    可惜的是,有司马懿这样一个谋略和格局跟诸葛亮不相上下的存在,导致诸葛亮的策略实施起来的难度大幅提升了,或者需要太长的时间了,而他本人没能支撑那么长时间。

    展开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78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