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的采访也可以说是西方主流意识的一次试探

【本文来自《赛雷:我接受了英国《经济学人》采访,切身体验了深深的恶意》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塞雷很好的挑起一场战斗,经济学人乖乖的就上钩了,本身这场采访无论如何都是对塞雷有利。经济学人本身就是带着偏颇立场的媒体,它肯定塞雷,就是塞雷的胜利,它否定塞雷,塞雷给了一个大坑。

经济学人本身就是带着大英利益视角看世界的杂志。前两天,经济学人刚刚讽刺香港立法会新一届选举是“民主的讽刺”,但是经济学人却不敢说香港哪些议员和政党是英国代理人,当亲英政党下台的时候,就是民主的讽刺,经济学人立场可见一斑。

2021年经济学人又对新疆造谣,驻英使馆出面辟谣,而观察者网也被扣上帽子说民族主义。

到底英国的民族主义是怎么定义的,孟晚舟回国,经济学人说是民族主义泛滥。

乌合麒麟讽刺漫画,被经济学人说成是利用民族主义。

而前些年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学的时候,经济学人说是中国的利剑。

经济学人这些西方杂志已经成了一种裁判员,他们用看似学术中肯的文字来描述中国,但实际却是在抹黑,这种学术性文字力量是强大的,经济学人的发行渠道极广,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就会把中国这些的声音描述成民族主义,而这种破坏力是在各国精英人群中传播的。

塞雷被黑,原因显而易见,塞雷接连把国外放在中国的舆论传播节点拔掉,怎么不被人恨。塞雷接受它的采访,就是一场伏击战,塞雷设伏的很精彩。

西方各种NGO组织,背后政治派别互相交织,塞雷干的事情,自然会让这些人很不舒服,塞雷在采访里没有了传统一些中国被采访者的跪姿,经济学人自然不爽,当然塞雷也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经济学人的采访也可以说是西方主流意识的一次试探。那些继续攻击国内自媒体是有成功路径的,

先是抹黑报道国内

美国某基金会发出邀请,前往美国参观

每天都有名流政要接见,给予支持

这一步很重要,就是试探与价值观对接

美国基金会给以投资,

他回国扩大自媒体规模

每当有重要美国舆论导向出现时

就会有美国人基金会出现,给你资金

你乖乖按照对方意见出搞就行

自媒体恰烂钱就这么容易

可是塞雷采访里的态度明显没有靠近西方的意识,自然会被描述成民族主义者,如果他像中南屋那几个恰烂钱的自媒体一样,那就是会描写的高大上。

国际媒体上,我们还有很多短板要补上,而西方媒体最喜欢的就是九句真一句假,这些语言都经过他们反复验证过,利用学术的名义玩意识形态,我们确实不如他们。

可是他们的谎言我们不在相信了,但是他们影响力依然强大,塞雷这种自媒体还是不够多,以后国外这些媒体慢慢就会我们和以前不一样,他们采访塞雷的时候也要小心了,那个乖乖的一问一答时代过去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