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防疫作业能抄吗?有些能抄,有些抄不来

@庄时利和

关于上海的防疫,我说几点个人看法。

1. 上海的防疫确实是中国的标杆,甚至说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值得学习的一个模板也不为过。

有人说上海胜在有张文宏,这是片面的。我很尊敬张文宏医生,也认同他的绝大多数防疫观点(微博上总是有人想挑战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的专业性,也是匪夷所思的勇气

)。但一座城市的防疫绝非是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张文宏现在退休,上海的防疫措施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变化;甚至,你把张文宏调到其他防疫做得不好的城市,这个城市的防疫也不会有太大改观。

防疫工作,靠的是整个防疫体系,而不是具体某个专家。「专家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这种故事很多人爱听,但实际上说明系统存在很高的风险。

2.

上海的防疫作业能抄吗?有些能抄,有些抄不来。我们常讲的一点是以人为本,做到这一点有时候不需要很高代价,比如流调中个人的隐私保护,上海做的蛮好,做到这点其实不难,但这背后是防疫人员都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以及对泄露隐私的惩罚措施。别的不说,我在我们小区业主群里时常看到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一览无遗的流调信息,这点广州跟上海还是有差距的。

但有些是抄不来的,防疫是涉及到公卫、临床、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以临床救治能力为例,这点怎么学?医院的背后是医学院,想学上海的临床水平,这问题问的其实是其他二三线城市能不能短期之内复制几十上百多年历史的复旦交大同济二军大医学院。

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如何,你自己旅游时去带上三五天就有感触了。

3. 而上海这种防疫模式就没有代价了吗?当然不是,这种模式对一线人员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大家看着清晰明了的流调报告,背后是许多防疫人员的熬夜工作。

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资源其实是相对稀缺的,每千人医生数量、ICU床位数量这些指标都能看出来。防疫工作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口罩酒精隔离衣,是人,而人是会疲劳的。疫情到现在已经两年了,还没看到终点,这对很多一线人员来说是一种漫长的折磨。美国已经遇到这个问题了,新闻报道中说的是「U.S.
Faces Crisis of Burned-Out Health Care Workers」。我觉得burned
out这个词用的很好,疫情期间有多疲劳,防疫一线的朋友可以说下。

重视人的价值,真切地改善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这是现有防疫模式持续下去的关键。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