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电影作为文化产品,那就要值文化产品的价格,否则只能作为快速消费品来评价

【本文来自《空降大年初一,《长津湖之水门桥》定档!或有头部电影被吓跑 》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今天多说两句

曾经的爱国主义电影,我们父辈那会儿,可是机关单位组织活动去看的。现如今是让消费者自己掏腰包。上次观看长津湖,我全家观去看的,花了我小四百块钱,坦白说长津湖我满怀期待去看的,观后感非常一般,我之前喷过这电影了,不再赘述了。

哥不差这400块,如果一家人去听音乐会、看话剧,票价后面需要加个零。如果是好片子我会觉得值,比如: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叫李焕英,悬崖之上,我就觉得电影值这个票价。否则,我就会觉得不值,一旦不值,心里难免会觉得恶心,就会碎碎念。啊呀,这400块撸串喝酒该多好,再加点钱,去洗浴中心连吃带玩可以混一下午。400块去相声会馆可以乐一晚上,去steam买游戏可以打到吐。

所以,电影即是文化产品又是快速消费品。这取决于电影人和电影公司。如果把电影作为文化产品,你电影一定要值文化产品的价格,80-120分钟内无论悲喜,讲好故事打动观众。否则只能作为快速消费品来评价。一旦沦为快速消费品,电影的性价极低,因为比较的消费品太多了。所以电影人也好,广电部门也好,帮我们消费者把把关,现在消费降级了,400快还是很值钱滴,不要打着爱国主义电影过度消费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这次,我相信大多数观众和我一样,这部暂时会选择不看,观望下等等自媒体,影评人点评完再决定。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