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医疗冲击IPO,持续亏损的独角兽还能迎来风口吗?

500

2021年12月29日,聚焦于数字医疗的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美医疗”)的IPO申请正式被科创板受理,华泰联合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根据中国医药健康信息化联盟发布的《CIAPH中国医药健康行业数字化调研2021年度报告》,太美医疗在药物警戒系统、数字化营销系统使用数量的调研统计中均位列第一,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独角兽。此次上市,其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0000万股股票,计划募集金额20亿元。

打破外资垄断,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

据亿欧智库的发布《2021中国临床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国内厂商中,太美医疗科技是唯一能够覆盖临床研究企业端、医院端数字化全产品线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数字化本土厂商,且客户量大,成长迅速,EDC系统、药物警戒系统、CTMS和eTMF产品组合等数款产品均在市场中占有领先的市场份额。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临床研究数字化产业的高度垂直性,大部分厂商以小型企业的形态存在,而太美医疗科技作为本土厂商,其快速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外资企业在该领域的领头格局。但是,外资企业的客户多为大型跨国制药企业,而太美医疗科技的服务对象以国内药企和中小跨国药企为主,这也导致太美医疗的客单价远低于外资企业。

增收不增利,成立至今未盈利

招股书显示,太美医疗的营收由2018年的5997.43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3.03亿元。然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太美医疗尚未实现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2018年至2020年,太美医疗净亏损额分别为1.83亿元、3.89亿元、5.24亿元,亏损连年扩大。直至2021年上半年,太美医疗仍未止亏,实现营收1.88亿元,净亏损1.58亿元。对此,太美医疗表示,高额的研发费用、股份支付费用及人工成本使得公司截至目前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雪上加霜的是,太美医疗账面上仍存有大额商誉且存在减值迹象。2019年,公司相继收购软素科技和诺铭科技,分别产生约1.40亿元、2147.96万元的商誉。由于软素科技经营业绩未能达标,导致太美医疗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别发生商誉减值0.29亿元和0.35亿元,尽管软素科技原股东已向公司支付补偿6143.88万元,仍对其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截至目前,公司商誉账面余额仍有9700.80万元,尚存较大减值风险。

8轮融资近30亿人民币,腾讯为第二大股东

作为行业独角兽,太美医疗吸引了不少明星资本的目光。天眼查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公司一共开展8轮融资,金额近30亿人民币,其中最近一轮E轮融资吸金12亿元,云锋基金、软银中国资本、高瓴、腾讯投资等机构均在其中。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太美医疗共有46名股东,前五大股东分别是赵璐、林芝腾讯、经纬创腾、五源晨熹、南京凯元,持股比例分别为17.24%、10.43%、9.38%、3.84%、3.83%;其中,林芝腾讯为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腾讯控股通过林芝腾讯、苏州湃益间接持有太美医疗12.06%的股份。

由于实控人持股数量低,太美医疗采用表决权差异安排,即实际控制人赵璐所持太美医疗股份设置为特别表决权股份(“A类股份”),剩余股东所持公司股份为普通股份(“B类股份”),每一A类股份拥有的表决权数量是每一B类股份拥有表决权数量的8倍,因此,赵璐拥有太美医疗62.50%的表决权。

小结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达538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中国医疗SaaS整体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40%左右,预计未来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至2025年达177亿元。在国外医药SaaS厂商长期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太美医疗能找到突破口,打破行业垄断,其市场前景依然长期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太美医疗不是第一家冲击ipo的国内医疗Saas企业,早在2021年1月1日,医渡科技已登陆港股市场,但其目前股价仅22港元/股,低于发行价26.3港元/股。太美医疗作为A股市场医疗SaaS的排头兵,除了与医渡科技一样存在长期亏损的顽疾,还有商誉高企的风险,能否成功登陆科创板,将持续关注。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