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芳斋IPO:产能过剩资金充裕 IPO前狂分红 实控人曾卷入贿赂案

500

历时近三年,百年老字号五芳斋IPO迎来关键节点。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证监会第十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定于2022年1月13日审议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

回头看五芳斋IPO可谓一波三折,2019年之今已连续三次更换辅导机构。2019年4月,五芳斋与广发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同年9月,终止与广发证券的辅导关系。随后,牵手中金公司,但双方合作也只维持了几个月便在2020年6月草草结束。三个月后,浙商证券登场,成为五芳斋的第三任辅导机构。

频繁更换保荐机构,让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IPO之路蒙上了一层迷雾。如果说更换广发证券尚可理解,那么从中金公司换到浙商证券,确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广发证券因为其保荐项目康美药业造假而臭名昭著,而且被证监会暂停了保荐资格。但是中金公司却是国内头部券商之一。

对于中金公司而言,若非项目存在“硬伤”,怎会让“送到嘴边的鸭子”飞走。在细看公司招股书之后,确有诸多可疑之出,尤其是在五芳斋由一家国企变为民企的过程中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转让,而目前的五芳斋账面资金充裕,在IPO前夕,还狂分红了3.55亿。

股权转让价格公允性存疑,实控人曾卷入贿赂案

“五芳斋”起源于1921年,由兰溪籍商人张锦泉创办。1992年,在五芳斋粽子店的基础上,嘉兴五芳斋粽子公司成立,“五芳斋”被评为中华老字号,这是一家国有企业。后经改制,如今的五芳斋即不姓张,也非国企,而是由厉建平与厉昊嘉父子控制的一家地地道道的民企。

据统计,截至招股书披露日,五芳斋已历经超40次股权变动,在此过程中,五芳斋集团逐渐成为五芳斋的最大股东。

1998年,五芳斋启动改制,吸纳了嘉兴百货、嘉兴肉类中心、嘉兴酿造、嘉兴农科院及部分自然人共同作为发起人,成立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彼时,嘉兴商业控股持有公司41.48%股份,为五芳斋控股股东。

2001年,五芳斋启动国企改革。当年4月,浙江远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即现在的五芳斋集团的前身,与嘉兴酿造、嘉兴肉类中心分别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嘉兴酿造以每股2元的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五芳斋60万股转让给远洋实业,合计120万元;嘉兴肉类中心以每股3.22元的价格转让其持有的50万股给远洋实业,合计161万元。

这两次股权转让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但是价格却差异巨大,其中股权转让定价是否公允存疑。

2004年,嘉兴商业控股、以及时任法定代表人赵建平等人,又与远洋实业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远洋实业一跃成为五芳斋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的59.16%。至此,五芳斋由国有控股企业变成了民企,远洋实业更名为五芳斋集团。

2017年1月,嘉兴肉类中心通过挂牌方式转让其持有的五芳斋125万股国有股权,五芳斋集团随后以3387.33万元竞得并受让前述发行人国有股权。

截至目前,五芳斋集团持有五芳斋的40.36%的股份,远洋装饰持有五芳斋9.70%的股份,五芳斋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是厉建平与厉昊嘉父子,二人合计持有五芳斋集团40%的股份,通过五芳斋集团间接控制五芳斋50.06%的股份,因此也是五芳斋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曾卷入行贿风波之中。2020年12月,原嘉兴市实业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冯水祥因受贿罪、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被判刑。

资料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冯水祥利用担任嘉兴市实业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便利,为五芳斋集团董事长厉建平在企业担保融资过程中谋取利益,在美国收受五芳斋集团董事长厉建平0.8万美元,回国后退还厉建平0.6万美元,实际收受0.2万美元。

如今,厉建平已加入香港籍,其子厉昊嘉加入法国国籍,拥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权。

产能过剩资金充裕,IPO前狂分3.55亿再募资10.56亿

实际上,五芳斋并不缺钱,相反其账面资金比较充裕。截至2021年6月30日,五芳斋账面上货币资金为7.78亿元,另外还有1.2亿元理财资金。

与此同时,公司现金流也十分充沛,2018年-2021年6月30日,五芳斋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发布为8626.34万元、2.44亿元、3.62亿元和7.34亿元。

在不缺钱的情况下,五芳斋在IPO前夕进行了大手笔分红,2018年-2021年,五芳斋共四次分配股利,合计共3.55亿元。

分完红又来股市融资,招股书显示,五芳斋此次IPO募资金额主要用于智能食品车间建设项目、五芳斋数字产业智慧园建设项目、五芳斋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升级建设项目、五芳斋成都生产基地升级改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五芳斋自身目前已经处于产能过剩状态。2018年-2020年,五芳斋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21.3%、84.82%、60.57%。

与此同时,近年来五芳斋将越来越多的粽子生产外包出去,2018年至2020年,五芳斋通过委托加工模式生产的粽子产量占粽子总产量的11.66%、13.4%和25.01%。既然粽子生产都外包出去了,那扩大产能又有何意义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