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花朵化石“南京花”面世

来源:中国科学报

500

“南京花”重建图 中科院南古所供图

500

  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左)、副研究员傅强在整理“南京花”化石。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12月18日,包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王鑫、副研究员傅强在内的中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三国学者团队在eLife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距今1.74亿年前绽放于侏罗纪早期的“南京花”。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将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

  此次发现的花朵化石,因其发现于中国南京而被命名为“南京花”。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2016年初,傅强在南京东郊一处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第一批“南京花”,之后,科研人员在此处陆续发现“南京花”标本近300个。

  这些化石现在保存于中科院南古所,标本非常丰富,其中一块化石标本上,分布着七八十朵“南京花”。用肉眼来看,这些凹凸的黑点形态上很像“梅花”。单朵“南京花”的平均直径为10毫米左右,多有4片或5片花瓣。显微镜下看来,“南京花”具有花萼、花瓣、雌蕊,有明显的杯托、下位子房上位花、树状的花柱。

  科研人员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确认“南京花”中的种子/胚珠确实是被完全包裹着的,通过解剖部分标本,他们发现“南京花”的子房壁将种子与外界完全隔绝,这满足了被子植物的判断标准。eLife 评述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花。”

  “南京花”在早侏罗世的出现,打破了欧美主流学派主张的“不到白垩纪就不会有被子植物”的结论。研究还表明,雌蕊的基本单位(心皮)是由长胚珠的枝在被叶包裹后形成的,这也对植物学界广为流传的“心皮是由叶演化而来”的结论提出了挑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