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戏老师倪骏:编剧在创作主流叙事作品时应注意哪三点?

■ 本期特邀毒妹 

倪骏

500

大家好,我是编剧倪骏。很开心又在这里跟大家见面了。

首先,我们编剧要有一个本土创作者身份的确认,就是我们作为中国的编剧要写中国故事,写中国人物。我们的前辈,像蔡楚生、谢晋,他们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们经常是通过一个小人物和一个家庭的命运来讲述一部时代史,我觉得这种中国式的叙事是特别有意思的。比如说像蔡楚生、郑君里,他们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作品是在1949年之前,最卖座的一部电影。它其实是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秦香莲和陈世美,来展示了抗战八年和天亮前后,中国的这段沉浮史。通过一个家庭、一个人物的命运来反映家国的命运,我觉得这种是特别有意思的。

500

另外一个就是谢晋在八十年代拍摄的《芙蓉镇》,它其实也是通过豆腐西施胡玉音和秦书田的爱情故事,来反映了中国这几十年的命运变迁。这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写作方式,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创作者也应该学习老一辈创作者这样的一种书写方式。

500

第二种,就是要创作有代表性的平凡英雄,一说英雄,大家都觉得有点唱高调,其实不是。很多英雄都是普通人,都是小人物,都有着平凡的生活。比如说,最近的一些片子,像《中国机长》、《中国医生》,因为名字都冠有中国,就会觉得它是一个特别宏大的叙事。其实并不是,《中国机长》讲述的是一次突发的空中灾难,机长挺身而出挽救了整个飞机以及飞机上所有的人。

500

其实机长本身是个平凡的小人物,但是平凡的人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这个时候他就成为了英雄,而《中国医生》是一个群像戏,展示了疫情时候,医生们勇敢的挺身而出,挽救病人生命的这样一个故事。

我个人觉得创作这种有代表性的中国英雄形象的影片还是挺有意思的,都是在生活中去寻找的,平常的生活可能都是跟我们差不多的,也是买买菜,逛逛街的这样一些人。但是当真正有危险发生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了,那么他们就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500

还有一类,就是写那种有家国情怀共鸣的作品,有我们民族的共同记忆和共同经历的这种情感点的东西,比如《长津湖》。包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看过魏巍的《最可爱的人》、《上甘岭》,唱过《我的祖国》,我觉得这一段历史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我觉得在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跨过鸭绿江》、《长津湖》、《最后的狙击手》,这些影片的出现,又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时刻,让整个民族进入到一个对抗美援朝精神致敬的一个时刻,都是有真实的故事作为基础的。因为中国的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了,非常的璀璨,实际上也可以从这五千年的富矿中,去寻找一些中国故事。

我觉得作为中国的创作者其实是很幸福的,因为有很多的题材供你选择。上下五千年,包括近代也有很多战乱频发,而且中国人民非常的勇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一些坎坷,最终走上了复兴之路。这个期间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故事,有家国情怀的共鸣的这种东西出现。所以我觉得作为中国的创作者,其实是不用担心没有东西可写的。

如果编剧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还是得有很好的文化素养,比如说历史知识,以及对现实的关注,编剧本身的素养也要好,得发扬工匠精神,细致打磨,就是我们常说的慢工出细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是需要好的编剧沉下心,慢慢来打造这种经典作品的,这个也是我在自勉。

第二,我觉得编剧应该要写那些突出时代风貌的故事和人物,这个就需要编剧多去考察,多收集资料。然后把人物事件、故事细节都要充分体现出这种时代的特点、特征。不能闭门造车,除了要有很好的素养之外,还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一个要点是读万卷书,你得有好的素养,你得沉淀。第二个必要的点,是行万里路,你得真正的走下去,得看这个时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现在时代变化太快了,如果你不下基层,不走下去,你真的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变化到底是怎么样。

还有第三个,我觉得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注重真情实感,人物的塑造,还要努力地去还原年代的真实感,来引起观众的共情和共鸣。这个是很重要的,无论你做科幻还是什么,实际上你真正写出来的那个人,他都必须要在那个世界观里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得可感可知,观众才有代入感。就像我刚才说《沙丘》那种,它都已经那么夸张,那么悬浮了,但实际上你也能特别理解它,因为它还是吃喝拉撒的人。然后你就会觉得有很多奇观,比如它的水,因为太缺水了,所以它需要各种内循环,你就会觉得这是奇观,但其实它还是在讲人的事。

我觉得创作主旋律作品最重要的是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出发,不要主题先行,也不要太过宏观叙事。而要从这个人物个性、人物经历、人物命运出发,比较生动去描述人物,这个是很重要的。我担心大家一看说是主旋律电影,就会觉得是不是要给我们讲什么道理或者怎么样,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觉得真正好的主旋律作品或者是说新主流电影,它实际上都是从人物出发的。

500

最近有一个很好的系列的电视剧集叫《功勋》,它其实讲了很多获得共和国功勋奖章的这些人物的英雄事迹,我们听起来会觉得他们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我们平常看新闻报道看的也是这个。但是它剧集里呈现的人物不是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我们从中看到了更生动的人物。比如说导弹之父于敏那一集的叙述,我就觉得特别生动。他在困难时期还要坚持研究氢弹的科学家,那个时候很穷,也没有太多的物质保障,作品里描绘得也很生动。就是你算出这道题,奖励一个鸡蛋,而且鸡蛋都不能管够,他还得回他们家去偷小孩的鸡蛋。而且里头还有一段,我们都知道科学家是为国家做出很多贡献的,但是在困难时期,大家都没有东西吃,晚上回家,他和他老婆躺在床上睡不着,他就问他老婆说,你为啥睡不着?他老婆说饿,想吃东西,然后他们俩就在那聊,说想吃啥,他老婆说我想吃宫保鸡丁,他说不,你格局得大点,吃烤鸭。然后就一直在叙述烤鸭怎么做,怎么劈,怎么吃,你就会觉得特别的生动。这个困难时期,我觉得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你在很饿的时候画饼充饥,也展现出了在那种艰苦的时代,还能够坚定不移地去搞科研。就描述得非常真实,非常有代入感。

对于我们来说,新主流电影,主旋律创作,听起来可能会感觉是有宏大叙事的,有家国情怀的,但我觉得它们的切口都要小,都要从人物出发,从真实出发。这样才能让观众更有代入感,跟着这个人物进入到故事当中,他就会更能感同身受。

感谢大家收看这一期的《四味毒叔》,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