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能代替燃油车吗?| 袁岚峰

导读

关键在于充电桩?

视频链接:                                                                         

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7029132772358750728

本视频发布于2021年11月11日,观看量已达16万

部分评论:                                                                         

生活即录:

还是感觉电动车的未来很光明,小数怕长算,这个电动车一年下来比燃油车省不少钱,而且一般家庭也就是中短途跑跑,像出去旅游,都是坐高铁或飞机到一个地方再租车自驾,一年也出去旅游不了几趟,总体来说,还是中短途比较实用,而且节假日自驾回家,那车堵的,燃油车这汽油味,也是够了,所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冰渡之下:

我在想,高速充电桩建设,如果是简单建设很多但是平时不用到,必然完成极大浪费,能否建设一个潮汐式,可移动的充电桩,节假日时,像大卡车一样开到服务站,给假期出行的电动车充电,减少等待焦虑。 

诺布迪nono:

新能源汽车要广泛推广开来真的是需要不小的努力的 但是还是保持乐观态度 一步步发展总能做起来的。

精彩呈现:   

新能源车能代替燃油车吗?我的朋友、风云学会会员陈经认为:新能源车步子太大,已经扯着蛋了,需要充电桩速度跟上,不易解决。

新能源车的优势已经得到了验证,驾驶体验好,电费比油费便宜很多。常规跑滴滴的大部分换电动车了,成本优势巨大。也有很多人业余宣传电动车体验好,新潮IT体验。

500

一波营销和口碑发酵,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比亚迪等传统车企转电动,五菱小电动等等,新能源车迎来了最好的销售时间。最近月销量新能源车已占五分之一,出乎预料。传统油车销售下滑10%以上,新能源车增长50%甚至超过100%都常见。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新能源车销量两三年就会超过油车。

但是车一多就会带来麻烦,后面会越来越麻烦。最突出的就是充电桩不够用了。到今年8月,直流充电桩仅仅40万个,交流的59万个。交流的充满要8小时,只能晚上放着来。直流的需要1-3小时,也不短。如果像加油站那样排队,人立刻就会焦躁不安,等电车排到,那边油车能加满20辆。现在快700万辆电动车了,年底就800万辆,都在增加充电桩压力。

有人说,那就大建充电桩!如果是家庭交流充电还好办,自己瞎弄都行,充一晚上。但是要像加油站形成直流充电网,那很难搞。要上设备,一个桩不大,车还得占地,一堆车并排充电非常占地。而且充电费用很便宜,充电桩很难赚钱,生产电动车的不会出钱给建充电桩的企业。

所以,一定需要国家规划,比如让中石油和中石化改造加油站上充电桩。但这等于刨自己加油生意的根,动力不足。需要大的车企来谈深层次合作,没那么容易搞。就算搞,地盘限制不会少。车多急需加桩的地方没有地,荒草丛生的地方有地,车又来的少,只是完成加桩数量指标。

所以,长途跑电动基本情况会越来越恶化。这也不是说知道情况就能防的,总有很多人买了个电动汽车就杀到高速,奔着诗和远方,卡死在充电站。还和春运一样,满足高峰期需求是不可能的,会亏死。所以,一定是让部分不服气的电动车主在长途上郁闷死。

要么就买了每天通勤用,要么就做好出远门运气不好的心理准备。而燃油车就靠着方便的加油站,基本盘还算稳固。后面看充电换电和电池技术的发展,不知道了。

以上是陈经的观察。作为对照,我可以在这里提供我的另一位朋友、析易船舶总经理、著名投资人汪涛的意见。他写过一本书《纯电动拯救世界》,后来出版时改名叫《纯电动:一统天下》,从这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对电动车与燃油车的态度了。最近,他写了一个《快速全面普及纯电动车的战略研究报告》。其中的主要观点是,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应该是一个突变的模式。政府应该主导大建充电桩,这样就可以突破瓶颈。下面来摘录几段:

BEV(即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纯电动汽车)发展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里程焦虑”,这个是否为BEV独有的问题呢?并不是。如果500公里以上的道路中没有一个加油站,现在的燃油车同样会存在里程焦虑问题,必然要在进入这样的道路之前加满油。如果长到1000公里的道路中间都没有加油站,现在的绝大多数燃油车也都无法顺利开行过去。但是,燃油车是经过上百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是汽车生产环节的产业链,包括其使用环境如道路、停车场、加油站、维修和服务网点等都是互相配套逐步协调发展起来的。如果其中存在什么问题,都在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步消化掉了。从推动BEV角度看,似乎存在很多的困难,但如果从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角度看,BEV发展的条件又实在是太好了,因为绝大多数发展BEV的基本条件如道路、生产端的大多数产业链等,都已经通过燃油车上百年的发展逐步积累得非常完备。中国汽车销售每年的总量能达到10%左右的增长,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业绩。但是,如果是汽车业内部某个特定技术的进步,并不需要这么缓慢的进程。

例如,从燃油车排放技术升级的过程来看,1999年开始国I的普及,然后是2002年国II,2005年国III,2008年国IV,2012年国V。每升级一个排放标准,就需要采用全新的、符合要求的发动机。但是,每升级一代仅仅花费了3年左右的时间。因为这个改变只是涉及整个汽车发展环境中发动机这一个环节,它并不需要改变道路、加油站、停车场等其他环节。因此,其普及速度就会非常快,基本算是“瞬间就可完成转换”的进程。

……

因此,在一个产业链中,如果仅涉及很少部分的技术转变过程,其规律符合“短期突变发展模式”,而不是“长期渐变发展模式”。

在发展3G时,韩国、英国等先行国家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在新的3G网络覆盖率低于98%时,用户发展得很慢,即使对手机进行补贴效果也很有限。而当3G网络覆盖率高于98%时,用户就开始爆炸性增长,几年之间就完成绝大部分终端用户的换代。中国在发展3G等技术时,就吸取了这一经验教训,一开始就快速将网络覆盖率提升到接近100%,使得用户从一开始就爆炸性增长,并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普及过程。汽车类似于手机终端,而加油站和充电设施类似于移动基站。如果充电网络的覆盖率不能接近100%,仅仅补贴BEV终端,其市场推动效果是受限的。

从本质上说,BEV真正涉及到的新环节仅仅是更换了动力系统,以及能源补充网络。动力系统只是将燃油车的“发动机+齿轮箱+传动机构”,更换成了“电池+控制器+电机总成”。……

使用环节唯一的区别就是将加油站换成充电设施。这个并不存在任何需要突破的实质性技术难题。

……

目前剩下唯一真正影响BEV发展的,只有充电网络覆盖率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动力更强、更适合智能化、使用费便宜一个数量级、其他基本一样——除了极少数热爱老爷车的客户,我们实在找不到任何不买BEV的理由。如同从国IV过渡到国V一样,几年之间就应该完成全部切换,BEV在全部汽车年销量中的占比应当接近100%。BEV就会实现短期突变发展模式。

以上就是我的两位朋友对电动汽车前景的观点,供大家参考。请问你怎么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