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官的自我鞭挞,用词稳准狠

500

出品 | 外宣微记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英国《卫报》近日刊发美国前劳工部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Robert Reich的一篇评论,分析美国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的原因。文章毫不客气地指向最深次的文化原因,或者说自建国以来美国人民的“性格特征(character trait)”,用词可谓“稳准狠”:顽固、自私、自我至上的个人主义( a stubborn, selfish, me-first individualism)。

Reich的自我鞭挞直击美国文化内核,入木三分。对美国的“个人主义”,我们要辩证地看。美国最高法院前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哈伦(John Marshall Harlan)在一个经典司法判例中写道:“美国政治体系的基石是个体的尊严与选择自由。(参见)”这一基石也是美国在诸多方面取得成功的一大根源。

但是,疫情之下,这一基石的弊端也愈发凸显。无论是政府强推“戴口罩”还是鼓励“打疫苗”,都遇到了不少民众近乎“顽固”的抵抗。

美国“个人主义”的一个外在表现是,对“大政府”的警惕,也是Reich评论文章提到的“distrust of big government”。美国政治思想家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的著名论断“Government even in its best state is but a necessary evil”深入美国人心。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到现代美国人自己都有些坐立不安了。

今有Robert Reich猛批“个人主义”过了头,早在20年前,美国著名记者、作家Garry Wills就苦口婆心地呼吁,政府其实也可以为民办实事啊!模仿潘恩名句:“Government can be a necessary good.”

500

可惜,在强大的“个人主义”文化阻力面前,Garry Wills的呼吁在美国主流舆论中终究还是“非主流”。

文刀君在前文曾谈到清末鸿儒辜鸿铭对“个人主义”的强烈反感(参见),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国民性格必然与大洋彼岸的人民性格有很大不同。中美防疫政策与效果的差异,可追根溯源至中美文化与人民性格的差异。

有不少网民喜欢说:美国防疫专家蠢得很,不然美国也不会感染那么多人,死那么多人了!

这种论调看似正确,实则自娱自乐,是以自己的想象为基石在评判一个文化迥异的彼岸。很多美国人对政府的“建议”都不听,遑论防疫专家?这样的批判拿到国际舆论场上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贻笑大方。

只有从文化内核入手,明晰彼此差异,进而发出的批判才能有回响。难道不是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