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苏联“第一女儿”的跌宕人生——命运悲惨留史苏联 叛美拒回进退两难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第一女儿”——斯大林最爱的女儿是怎样的人?她为何逃离苏联?(作者 德米特里•奥库涅夫)

500

图为1935年斯大林与女儿斯韦特兰娜

    2011年11月22日,斯大林的女儿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美国一家养老院离开人世。斯韦特兰娜于1967年从苏联逃往美国,此举因为引发巨大丑闻并导致当时的克格勃领导人去职而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迹。

    作者采访了历史档案学家、哲学博士列昂尼德•马克西缅科夫,了解到了有关斯韦特兰娜在苏联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她在父亲去世后的境遇,以及她与美国情报部门合作的情况。

    命运悲惨

    作者问: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是个怎样的人?

    马克西缅科夫答:她是当时地球六分之一地区的主人最爱且唯一的女儿。她从小缺乏母爱,母亲在她6岁半时自杀了。她的孩子后来也与她断绝了关系。斯韦特兰娜的命运很悲惨。

    她写过有关父亲斯大林的回忆录。我们因此得以对这位苏联领袖的家庭生活有了些许了解。不过,公众对斯大林的个人生活情况依然知之甚少。在苏联1935年公布斯韦特兰娜、她二哥瓦西里与父亲三人的合影照片之前,许多人并不知道斯大林有孩子。斯大林从不炫耀自己的妻子和子女,一切相关信息均被严格保密。苏联的《少先队真理报》和一些西方媒体1935年突然刊出了斯大林与两个孩子的合影照片。这在当时是一种开放姿态,展示了苏联领导人的慈父形象。

    “黄金青年”

    问:斯韦特兰娜受过良好教育,但她能力平平?

    答:她在苏联卫国战争最激烈时上的大学,但当时并不是公众人物。她在1967年才因为请求政治避难并逃往美国而成为世界知名人物。这就是她的主要历史贡献。按照苏联的说法,斯韦特兰娜背叛了祖国。已故最高统帅的女儿逃往了敌国,这是怎样的一桩丑闻啊!

500

    1966年12月20日,斯韦特兰娜携带丈夫——印度共产党人布拉杰什•辛格——的骨灰抵达了德里。辛格于当年10月31日在莫斯科逝世。斯韦特兰娜多次要求苏联当局延长自己在印度的停留时间。1967年3月6日,苏联驻德里大使伊万•贝内迪克托夫要求她3月8日返回莫斯科。但斯韦特兰娜没有从命,而是带着护照和行李进入了美国大使馆请求政治避难。随后,她从印度飞往罗马,然后又在瑞士待了几周,最后于4月前往纽约。

    斯韦特兰娜在美国出版了两本书。书中展示了斯大林及苏联其他精英不为人知的一面。全世界大多数人对于克里姆林宫墙内的生活没有任何概念,而斯韦特兰娜则透露了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问:她算不算苏联的“黄金青年”?

    答:斯韦特兰娜读的是精英学校,住的是秘密别墅,坐的是新型游艇。与此同时,她还被批准参加大学的新年晚会。当然,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什么人。与自己的兄长不同,斯韦特兰娜并未“纵情玩耍”,她比较克制。然后,她很早就结了婚,开始了爱情故事。

    教改契机

    问:斯大林好像曾经逼迫苏共中央委员执行自己女儿的各种指示?

    答:所有这些都是笑话,仅此而已。重要的是另一件事:斯大林因为女儿的缘故认真地关心起了教育问题。他曾过问有关教学法、教科书、教学楼的情况,询问中小学生使用什么吸墨纸、橡皮和铅笔。

    斯大林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大为震惊。中小学生使用的几乎一切都是极端劣质的产品。1935年,政治局开始一份接一份地出台有关中小学改革的决定。全国开始大搞校园建设,印刷高质量的练习本并编写统一的新教材。中小学校引入了由“优秀”、“良好”和“及格”组成的新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一直延续至今。

    问:教育系统的面貌变化与斯大林的孩子有关吗?

    答:有间接关系。他看到了自己孩子在学校受教育的情况,而且对此非常不满。斯大林会倾听子女分享的信息并重视他们的意见。

500

    “美版”历史

    问:许多苏共领导人的子女都投身于科学界,斯韦特兰娜是否拥有天赋?

    答:许多高层的子女走的是军队路线。那时,男孩和女孩的角色是明显不同的。斯韦特兰娜有外语天赋,她能力不弱,喜欢艺术,常去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她在大学读的是历史系。苏共中央委员会曾就历史问题通过一系列决议,这与她的影响存在间接关系。战后的莫斯科青年对音乐和文化趋之若鹜,这些被视为最上档次的爱好。

    评价斯韦特兰娜的学术成就很困难。她当年曾以瓦西里耶娃的别名在《青年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消除苏联城乡对立及差异》的文章。她在题记中写道:“献给亲爱的父亲,第一篇论文,1952年6月。”但事实上,任何人都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斯韦特兰娜并不具备特殊的写作才华。她出版的回忆录并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想,她那两本书中充斥着反苏的老套文字,为读者呈现的是美国版的苏联历史。否则,那些书不会有销路。当然,党的领导人子女中也不曾出现过任何杰出的科学家。

500

    男友入狱

    问:据说,斯大林因为斯韦特兰娜与剧作家阿列克谢•卡普勒的感情关系而对她大声吼叫和辱骂,然后还把男方关进了监狱?这是真的吗?

    答: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苏联的“人民之父”会因为女儿与任何男人交往而吃醋……我不清楚斯大林是否吼过女儿,没有相关的文件资料。但中央政治局曾对卡普勒做出过秘密决定。他应当考虑自己的行为:生活经验丰富的40岁男人爱上16岁的少女。这种事情在任何时代都会引发问题。两人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暗示卡普勒,不希望他与斯大林的女儿结合,但对方似乎没有听懂。

    1942年秋天,斯大林格勒郊区的战斗还在进行,卡普勒作为《真理报》特派记者在前线进行报道。12月15日,他从战地发表了短文《L上尉的一封信》。他的小名是柳夏(首字母为L-中俄资讯网注),即阿列克谢的简称。他曾计划发表一系列信件,但在第一封信写完后就被迫停笔了。斯大林读完后猜到了他的意思。最初,他们给了卡普勒机会,建议他专心写作前线战报并忘掉斯韦特兰娜。

    问:这位剧作家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吗?

    答:有可能,他假装什么也没明白。在第三或第四次警告后,他遭到了逮捕和审判。在集中营关了10年。当时,斯大林知道对女儿的教育出了问题。斯韦特兰娜从小缺乏母爱,她是在勾心斗角的阿姨们身边长大的。她18岁就出嫁了,19岁生了儿子(未来的心脏病专家约瑟夫•阿利卢耶夫)。这在当时算早婚。后来,她离婚,有了新丈夫。

    拒绝回国

    问:她出逃的动机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写回忆录的?

    答:《致友人的20封信》似乎是她写给某个我们不清楚的密友的。这是她1963年夏天在莫斯科郊外茹科夫卡的别墅中写成的。她在书中介绍了自己的童年、父亲的逝世和各种个人感受。书后附上了斯大林写给她的字条和她本人的玩笑“命令”,总之都是些非常私人的文件。

    非正式资料显示,她当时靠写书赚了25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000万美元。如果没有这些书和文件,斯韦特兰娜出逃的价值对于美国人来说就会大打折扣。《时代》杂志将她称为继托洛茨基之后最著名的苏联叛逃者(尽管托洛茨基是被驱逐出境的)。

    问:斯韦特兰娜拒绝回国的决定重创了苏联当局形象?

    答:我想,是的。当局多次拒绝了她(的出国请求),后来又出人意料地予以了同意。她出国的理由是必须把丈夫的骨灰送回印度。辛格是共产党人,出身大贵族家庭。

500

图为1967年4月26日斯韦特兰娜在纽约

    问:斯韦特兰娜被禁止出境吗?

    答:苏联当局有些害怕放她出国,而且此前与瓦西里也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后者在斯大林死后被关进了监狱。苏联领导人知道,放斯韦特兰娜出国肯定会生出麻烦,可能出现非常危险的情况,发生挑衅或者绑架。毕竟当时美苏正在进行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双方都在暗中针对对方搞破坏。辛格死后,斯韦特兰娜再次给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写信要求出国。苏联领导人不知为何动了侧隐之心,他们放弃了先前的决定,允许斯韦特兰娜出国一周。

    问:陪同人员中有克格勃吗?

    答:官方说法是外交系统的人负责陪同。在德里,斯韦特兰娜被要求住在苏联大使馆内,而且应当在辛格的家人将其骨灰洒入恒河后返回莫斯科。后来,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在苏联当局看来完全不可原谅的违规行为。陪同人员没有认真监视斯韦特兰娜。她离开了使馆,前往农村探望丈夫的亲戚。一周的停留时间变成了一个月,后来还被批准继续延期。人们不清楚斯韦特兰娜在这段时间做过什么,与谁见过面。但美国人显然对她造访美国大使馆有所准备。很难相信,德里街道上随便一个人能够被送上飞机,还能秘密飞往罗马并从那里前往瑞士。

    这些事情是在3月6日至8日发生的。当时,苏联武装力量参谋长马特维•扎哈罗夫正在印度访问。整个苏联大使馆都忙于接待扎哈罗夫。此外,1967年苏联国内还首次举行了庆祝国际妇女节的大规模活动。所有人都忙着组织盛大的音乐演出和宴会,斯韦特兰娜一度被遗忘了。

    进退两难

    问:斯韦特兰娜能算得上反对派和异见分子吗?

    答:1967年4月26日,她在美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当时美国人知道,她不会受人摆布、宣读别人准备的稿子。她将自己称为在苏联被剥夺信仰自由的宗教人士。斯韦特兰娜声称,自己出逃的原因是与当局意见不一。

    在美国,她没有与任何人发生密切交往。顺便说一句,当时,亚历山大•克伦斯基等第一波苏联移民还活着,他们当然不会收留或理解斯韦特兰娜。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既是斯大林的女儿,又背叛了苏联当局。最终,她加入了准宗教组织,开始接触各种宗教:一会儿信仰东正教,一会儿对佛教感兴趣,—会儿又皈依了天主教。总之,她在美国的生活非常乱——与男人的关系如此,与宗教的关系也一样。

    问:斯韦特兰娜晚年是否患有心理障碍?

    答:应该没有。她活到了85岁,一直保持了完整的意识。从后来拍摄的纪录片看,她临终时说话很清楚,俄语讲得很通畅。我认为,斯韦特兰娜的神智一直是清醒的。

    来源:中俄资讯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