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档期做头部电影可以改命吗?

作者 / 吕世明

几年前大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我命由我不由天”,看起来是豪言壮语,但真正想实现可能难上加难。特别对于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成为一匹白马不难,但想成为一部大黑马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当一部影片基本成型后,摆在片方眼前最紧迫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给这部影片来定档,要知道大部分国产片都极少有在项目规划期之前便存在明确的档期概念,除了一部分头部影片之外,更多影片都需要在完工前去参考和平衡未来一年内的大致情况来定夺。

虽然对于一部分业内朋友(也包括些许资深电影发烧友和爱好者),会对重点档期影片的落位和撤档有非常高的关注度,也会对一些影片的逃离嗤之以鼻,但如果纯粹以行业本身来出发,大部分影片的撤档决定对于片方自己而言,更多言不由衷并出于无奈,行业内部的平衡和妥协往往会更加的残酷一些。

与其这样,那么一些影片他们在冷门档期去冲击并化身为头部影片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吗?

500

不为龙头,可做凤首,

冷门档期的机会和变数共存

这次《扬名立万》的成功多少还是出乎大家的预料,要知道最初即便最乐观行业内预测机构也对其评估票房容量在1.5亿上下,但目前它已经成为近年以来在《无名之辈》后最成功的黑马影片,但在三年期间,并没有另外一部类似体量的黑马影片出现。

500

当然并不是说这两年内地缺乏票房容量5-10亿左右的腰部影片,但在冷门档期出现此票房区间的影片少之又少,国产片甚至完全挂零,要不是有些港片和进口片来弥补此空间,对于市场的整体运行将形成较大的影响。

其实不仅仅是《扬名立万》和《无名之辈》,内地电影市场前几年还是不乏一些能够在冷门档期跑出票房的黑马,但从市场的发展和规模来看,现阶段的国产片如果做不到5-10亿的票房空间,已经很难被定义为“腰部影片”。

从现在的市场规模来看,一些具备更稳妥成为腰部影片的项目,会选择清明节、端午节、五一档去操作。头部影片和准头部影片更多去押宝重点档期,哪怕去面对一些纯粹意义的大白马,也乐此不疲的赌一把。

但从今天来看,《扬名立万》从成功显然要比《无名之辈》更加“梦想照进现实”一些,要知道《无名之辈》面对的可是《毒液》和《神奇动物2》这样的大IP进口片,《扬名立万》则说明市场的变化已经非常明显了,一些冷门档期显然会留给国产片更多的机会。

500

其实如果以《无名之辈》和《扬名立万》自身的品质而言,他们是有机会选择一些更优质的档期,不过能够在冷门档期去做凤首显然要比在热门档期“盲目”冲击龙头更稳妥一些,当然在冷热档期从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而言,所需要投入的费用和资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500

举杠铃还是掷标枪,

腰部影片票房尤其重要

谁都知道在春节、暑期和国庆做几部《长津湖》《战狼2》《流浪地球》和《你好,李焕英》的重要性,而且在这些档期能出现爆款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只不过谁能成为这样的幸运儿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玄妙组合。

如果我们今年总票房达到500亿,那么迄今为止排名前三影片(暨《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票房会占到总票房的30%,其他四五百部影片要分割剩余的350亿票房,这其中票房过亿的国产片不足40部。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奇特的杠铃现象,只不过杠铃的两端一方是寥寥几部超大票房体量的影片,另外一端则是二三百部质量堪忧、市场回报极差的影片,中间脆弱的杠铃杆要承担起两侧巨大的压力,对付能将此重担托举起来并持之以恒的中国电影从业者,可见大家的压力之所大焉。

当然从另外一个经济学角度也可以将内地电影票房的系统看成一座金字塔,在塔尖的影片也就那么几部,大部分影片都在塔基处作为垫脚石来陪衬,只不过我们大部分这些塔基在构成上多多少少存在问题和漏洞,不足以维持这个建筑的稳定。

500

大家都知道标枪在所有投掷类的田赛项目中是飞的最远的(目前世界纪录接近100米),这也是因为标枪本身有一个非常完美的构造,中间粗、两头细的特殊构造会让它在空中划出一条完美的曲线。

当然巨大的推动力和完美的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中国电影市场,很多专家学者也对一些经济运行方式如能够用标枪的飞行来推演表示肯定,中国电影如果也有一个标枪一般的体质,或许可以飞得更高、扎地更稳更深入。

这就需要不仅仅我们的头部电影有强大的破冰能力,也需要尽可能减少相当一部分“劣质影片”,其中腰部电影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才是让这个标枪体变得更有韧性、更具强度的关键因素。

这里对于大量的“劣质影片”的抛弃并不是完全的快刀斩乱麻,中国电影行业仍旧需要相当多数量做一个积累,只不过这些影片要转换到其他窗口和渠道“变现”,要把更宝贵的院线银幕资源留给头部和腰部影片。

从现在的市场供需来看,做头部影片的门槛越来越高,甚至未来将会出现对大部分中小影视公司都较难进入的“准入机制”,即便是以联合出品人的方式参与,能够获得的份额可能只有1%左右,仅从回报的效益率来看,是不如自己独立去在非热门档期做一部腰部体量的影片划算。

如果给现在中小片方一个机会,当他们看到《扬名立万》的成功后,毫无疑问将会在未来把一部分资源和精力去投向腰部(或准腰部)影片,甚至一些中小规模的发行公司也愿意以小博大,用自己能够接受的发行费去挖掘一些潜在优质项目来打造自己公司品牌和头部项目。

500

后疫情时代,腰部电影逆天改命

估计到了今天,有很多人对于这次疫情对于中国电影行业是喜是忧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从一个不那么容易让一些人接受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现在的环境已经进口片绝对刚需在加速弱化、国产片硬性刚需在加速强化。

这种加速可能多多少少有疫情的原因,在此之前大家普遍会认为后疫情时代有可能出现更强大的进口片刚需,要知道其实在《复联4》之后,进口片退化的迹象已经非常之明显。

过往会存在相当一部分进口片成为“腰部电影”,毕竟作为冷档期的添补和支撑,无论是惯性的观众观影述求,还是出于市场的延续性运行,除非出现较大波动,总会有一定的观影基础作为市场能够平稳前进的因素。

500

仅从今年来看,目前除了《速激9》和《哥斯拉大战金刚》之外,没有一部进口片票房能够破10亿,票房排名3-10的进口片累计票房仅25亿左右,平均下来也就2.5亿,已经很难将这样体量的影片作为腰部体量来支撑市场了,通俗一点讲对于影城非常的不解渴。

当然看起来国产片在这方面做得相对不错,但从冷热档期分配来看,目前票房前20的影片也仅有《扬名立万》和《我要我们在一起》(520档期)这两部影片没有在热门档期上映。

这种数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进口片的退化也更加凸显了此问题和矛盾,而且热门档期的时间占比在去年的比重较小,这也使得在影城方面和一些观众眼里,全年真正值得在平日看的影片数量极小。

其实在十四五规划中,电影局也提出了每年过亿的影片数量要超过50部,迄今为止今年已经达到35部。这里提出的50部过亿并不是说要把过亿作为最低的考核指标,而是需要出现更多票房能够有稳定输出,并能够维持市场稳定运行的影片。

如果以这个为标准的话,那么3亿可能才是一个标准,5-10亿影片数量的增多才是目的。如果依次为标准的话,今年过3的国产片目前只有20部,过5亿的国产片仅有15部,虽然就目前的市场容量和环境来看已经不错,但距离让市场进一步稳定的标杆仍旧有一定的差距。

这次《扬名立万》的成功,几乎可以让之前总是在院线电影有点郁郁不得志的万合天宜走出了困境,未来有希望作为第一出品方的姿态来打造更多的影片,要知道在此之前很多影视公司都是先做到一部成功的腰部电影之后,才会在未来从多个渠道获得支持的肯定。

当然,不仅仅是万合天宜的《扬名立万》,无论是停留在一些影视公司PPT或者硬盘资料库中,仍旧有很多待发的影片项目,与其处心积虑去博弈热门档期,不如通过优良的市场营销和推广策略,去到冷门档期逆天改命。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