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普遍认为我国GDP将增长下去超过美国,那30年前的日本是否也被这样认为?

为什么现在不论国内国外普遍认为中国GDP将一直增长下去,超过美国? 那30年前的日本是否也是这样的?认为中国GDP将超过美国的依据是什么?30年前日本也是繁荣景象,那时候日本国内外是否也认为日本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当然看衰的肯定有,但我们现在讲主流观点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按照世界银行专家的估计,在2014年左右,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GDP,中国已经超越美国。

500

用一个不严谨的说法就是,在各自国内,当年的这些GDP能买到的实际的产品是一样的。好比说,你在美国吃一顿饭30美元,我在中国吃一顿同样的饭80块人民币,尽管你的饭比我的“贵”,但我们实际的体验是一样的。

放到军事领域,这个差别就更明显。

你有一门炮,我也有一门同样的炮,那我们俩拥有的武力就是一样的。

绝不会因为说我这门炮花了100万人民币,而你那门炮花了100万美元,你的炮一门就顶我六门用。

实际上,过去这几年美国的焦虑之一便是来自于中国虽然在名义GDP上的确与美国有所差距,但因为中国几乎全部的主战武器都可以实现自产,因此只需要美国1/3~1/2的投入,既可实现与美国同等的军力增长。何况,中国因为人均GDP不高,并不需要支付给官兵太高的薪酬,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武器装备研发上。

所以现在要思考的问题是,当中国的GDP实际能够买到的东西已经超越了美国的情况下,按照美元计价的GDP中国却只有美国的72%左右,这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问题就出在这个“美元”上。

如果有一天中美之间的GDP不再用美元计算了,也许中国的GDP瞬间就会暴涨到美国的两倍——当然,这只是总量,即便到这个时候,中国的人均GDP也还是只有美国的一半。

这就是家底厚的好处,不服不行。

至于日本,当年日本虽然GDP世界第二,但购买力平价GDP依然低于美国,也就是说日本的GDP能买到的东西还是要比美国少。

500

更有意思的地方是,如果我们看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日本在1995年的时候曾达到过顶峰。当时,日本的人均GDP是44000美元,而美国是2.86万美元,也就是说日本的人均GDP超过了美国60%左右。

但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1995年美国的GDP是2.9万美元左右,而日本是2.3万美元,日本只有美国的70%左右。

500

里外里一算,当时日本的1美元差不多只相当于美国的0.5美元。或者说,美国可以用1美元在日本买到价值2美元的东西。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当时日元是被迫升值的。因此,尽管日本的名义GDP很高,但日本的物价也因此而暴涨,这就导致尽管日本的人均GDP超过了美国60%,但实际上这些钱能买到的东西却比美国还要少。

在这个层面上说,中国与日本带给美国的冲击是不一样的。且不说日本的购买力平价GDP从来没有追上过美国,即便追上了,对于缺乏军事能力的日本来说,也没多少用。而对于美国的决策层来说——我说的是脑子清楚的那批人——在他们眼里,中国GDP超越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未来时,而是一个过去完成时,只不过这个GDP不是用美元计价的而已。死盯着美元计价的GDP的,恐怕极有可能是中国战忽局派过去的人。

最后总结一下,在当今这个局面下,中国的很多人热衷于讨论的是中国的GDP能不能超越美国,但美国人最担心的可能是,未来的GDP还到底能不能用美元来计算。

PS:

最后的最后,可以补充一个冷知识。

以人民币来计价,2020年中国GDP(100万亿)相较于2000(10万亿)年增长了9倍,但若以美元来计价,则2020年中国GDP(14.7万亿)相较于2000年(1.2万亿)增长了11倍多。

出现这个差异的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在上升的。2000年初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8点多,如今是6点多。

当然,在我个人看来,如果纠结数字的话,目前来说中国的GDP能不能超过美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跟当年的日本一样,中国同意人民币升值,按照美元计价,说不定立刻就能实现GDP超美。

但这种赶超除了账面上爽一点之外,并没有多少意义,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也不会因此而提升。

而相比于这种数字的变化,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可能是更重要的。

比如说,一艘055他不管价值10亿美元还是5亿美元,你把这东西拉出来,它就是比美国18亿美元造的东西还好用。哪怕你名义上的GDP不高,但有这个玩意儿撑场子,美国想在东亚就得三思而后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