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勤奋的考研学生”,连静下心来看教材都做不到,只是一昧刷题,是伪勤奋

【本文来自《幼儿园3年不教拼音,不教认字,学穿衣服,学系鞋带?等到了小学,你就知道焦虑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mauder
  • 怎么说呢,你觉某些人通过勤奋和拥有资源挤掉了天才是对天才的不公平。这我也认可。问题是要发掘天才是通过什么方式。是通过降低大众接触知识的机会发掘天才吗?相同学习资源的情况下,学习勤奋是不是应该发扬的?我举个例子,我家孩子小学时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大家都完成,但是有的孩子贪玩,总是写不完作业。这孩子家长到教育局投诉,说学校布置的作业超标。然后学校某些作业了就不在布置了,只是说在家自学。这是我们市里排名前三的小学。你觉得勤奋学习、刻苦学习这种事情是应该发扬的还是应该淘汰的?我孩子初中时班里的学霸从放学到晚上12点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什么时间段学什么,什么时间段休息,什么时间段锻炼身体,什么时间段阅读。就这还要报补习班学习超纲的知识。这么努力在级部也就能排上前50。所以我挺不能理解那些整天说不报补习班、学习也不累,一样985、211的人。当学习知识是什么?那些说费劲巴拉的上个三本亏不亏?我觉得不亏。孩子努力了,接受这个结果,总比上个中专再去后悔强。而且我儿子还是后悔了,他觉得要是在努力一下说不定就能上一流省重点了。

勤奋和天赋同样都很重要。但是课外班不属于勤奋,而是属于利用家庭资源的投入进行训练。

另外,课外班并没有增加大众对知识的接触,相反减少了大众对知识的接触,课外班属于重复性地把时间投入到一些初级知识上进行重复性操练,把课外班的时间拿来看看b站上免费看的大学讲座视频恐怕也能增加大众对知识的接触。

另外,课外班的学习属于不去想办法理解知识点,而是想要通过训练和背诵替代理解,其实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偷懒。但是确实随着学校层次的提高,学习的知识越来越难,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很难理解这些知识,这也很正常,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把能够理解的选拔出来,从而学习下一阶段更难理解的知识。从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每一个台阶都意味着抽象程度的迅速上升。如果初中,高中的知识都不去想办法理解吸收,而寻求课外班这种应试训练来过关,那到了大学怎么继续理解抽象程度更高的知识?所以显而易见到了大学又有很多学生通过网站上的“x小时学完高数”、“x小时学完线代”这样的应试视频混过去。

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推敲,把教材的内容理解、咀嚼、吃透,才是真正烧脑的勤奋学习方式。这是应当提倡的。当然勤奋也是需要的,但自己不能静下心反复推敲和阅读课本,靠课外班老师把题型罗列出来训练,不是真正要提倡的勤奋,也不符合国家选拔人才的需求。

另外,现在之所以会后悔没上更好的学校是因为各级学校毕业都在放水。以高中为例,高中教学大纲要求理解、掌握集合、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真的达到了“理解”和“掌握”吗?达不到,也能毕业,进去就不会亏,这才是现在的一个问题。

同理,现在考研也有一些“勤奋的考研学生”,连静下心来看教材都做不到,静下心来理解清楚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的知识点都做不到,刷题却异常勤奋,刷张宇1000题、汤家凤1800题,背诵题型,唯独不愿意认真把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清楚,这其实是伪勤奋,实际上是对理解教材这个需要动脑筋静下来思考、静下来学习的任务在逃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