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暴跌至3.4,八年的招牌毁了

作者|  香蕉姐

来源|  影探

最近,一部七季平均分高达9分的家装真人秀《梦想改造家》,翻车了。

第八季豆瓣没有出分,热评已被一星包围。

500

连一向打分比较高的B站,也罕见给出3.4的低分,而上一季是9.7分。

500

500

起因。

是一位建筑师花费132万,为大西北的农民一家建了一座“红砖毛坯房”,全无家的味道,外观倒像一个“猪圈”。

500

500

上图改造前,下图改造后

这档以人文关怀著称的节目,也因为这一期,在砸掉自己招牌的边缘试探。

可以理解网友为什么这么生气,实在触犯了太多雷区。

我们先来看看这家人是什么情况,也就是委托人的需求是什么?

这是一个西北黄土高坡上的大家庭,三代人,一共20口人。

老汉夫妇务农为生,拼尽全力把五个孩子送出去读书。

500

子女上大学读军校,最后当公务员当老师当民航机长。

有出息了,也离他们而去。

子女都生活在城里,天南地北很难相聚。

每次短暂的热闹过后,只剩两个老人守在这里。

老人翻建房子最大最朴素的心愿就是:

等孩子以后退休了,能回老家团聚,住惯了城里,回来还能适应农村的生活。

因此这个房子要舒适,要温馨,要方便,让城里的儿孙能住下去。

500

这个房子还要安全、实用。

甘肃省干旱少雨,多风沙,冬季寒冷。

老人希望有个牢固的房子,帮他们抵御大西北凛冽的寒冬。

500

老人还希望重建后的新房,是个二层楼房。

为此,还特意带节目组看了同村邻居的小洋楼。

这种小洋楼看起来牢固、暖和又气派,在农村很常见。

500

500

需求总结起来就是:安全、舒适,有尊严。

也许矛盾在设计之初就注定了。

设计师觉得建二层没必要,因为当地没有用地紧张的问题,城市的高品质居住都是反高层的。

老人觉得一层就是平房,有了二层才是楼房,生活条件好了,从平房住到楼房是他们农村的潮流和趋势。

老人是从农村的实际需求出发,想要个舒适、气派的乡村住宅。

而设计师是以城市的眼光看乡村,从建造城市高品质生活出发。

两人的出发点基本是背离的。

500

《梦想改造家》中老人的“梦想”,被直接无视,或者说被设计师“偷走了”。

在最后看房的20分钟,出现了非常滑稽的场景。

设计师自恋地沉溺于自己的作品,善良的杜老汉全程都在捧场,而观众代入感太强,火气已经往上冒了。

老人见到新房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新房看起来非常艺术。

难道农民对房子的需求是艺术?

500

老人见到大门时说,哎呀,这个真特色。

观众已经气笑了,这大门……监狱风?

500

终于,走到阴暗的走廊时,老汉的妻子有点懵了,低落地说:“这是有走廊的房子”,笑得有些勉强。

此时,老两口心领神会地对视了一眼,眼神苦涩。

我想,此时此刻他们是没想到,不理解,心里不是滋味。

500

老两口生怕自己不够热情而怠慢了节目组和客人,我们太熟悉这样的朴实和羞赧了。

就是自动觉得自己不懂,不懂设计不懂图纸,自动觉得“你是专家你肯定比我厉害”,面子薄,也不好意思拒绝,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意见。

如果老人家遇到的是一位处处为他们着想的设计师,这个争议就不会发生。

好巧不巧遇到的是一位罔顾他们需求,自恋、傲慢的设计师。

而整个过程暴露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委托人、设计师、节目组三方的矛盾,触及了长期存在的纠纷。

有关住房问题、老人问题,又容易联想到自身,代入感太强,演变成现在这种集体讨伐的局面。

“谁花了我132万给我建这种房子,赔钱!”

“这种房子,让老人怎么过寒冬。”

“别看人老实,就欺负人。”

的确,设计是服务,不是艺术创作,设计是实现别人的心愿,不是满足自己的趣味。

被人诟病最深的红砖墙,不抗风、人工费高、又贵又不实用。

500

500

而设计师想实现的美观,据《环球人物》报道,多位从业者也不太认可。

“陶磊选用的红砖缺乏质感,建筑表面较为粗糙,且跟当地的自然景观缺乏呼应,以至于有些设计看上去像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成了整栋房子的败笔。”

观众反应“毛坯房既视感”,也是直觉到“丑”和“粗糙”。

老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团聚,祖孙三代一共20口人,但窄小的餐桌和厨房,似乎满足不了老人的愿望,也无法给人其乐融融的温馨感。

500

500

昏暗逼仄的走廊,卫生间没有做干湿分离。

500

房子各处直角的设计,考虑了动感和流动性,却没有体现对老人的关怀。

500

500

设计师想呈现出来的冷艳风,在住户眼里就显得冰冷和压抑。

被网友吐槽像监狱,住进去像坐牢。

500

500

可以看出前期老人的需求,设计师基本没落实,落实的地方也多显得华而不实。

比如费大力气把枣树纳入院落景观里。

不仅没有满足乡村住房的根本需求,也没有考虑到住户是老人的特殊性和应有的关怀。

500

看完整期,设计师重复最多的词汇是“愉悦感”、“美感”、“趣味”。

通道很窄又暗,很不方便,设计师在前面设计了可以控制光的墙,说:“有明有暗才会有意思。”

500

500

不禁要问,到底是谁的趣味,谁觉得有意思呢?

进到二楼,老人看到平台,想到的是“可以晒枣子”,设计师对阁楼的想象是“可以观景”。

老人考虑的是非常实际的功用,这是他们真实具体的需求。

设计师的心理是想充分感受乡村风情,但老人看了一辈子大西北风景了,怎么还会想在自己房子里看景。

500

500

这种心理就像,设计师天天吃肉吃腻了,想吃野菜,于是劝说天天吃野菜的农民,建议你们吃点野菜,对身体好。

你说设计师是无法共情,他又声称自己农村出身,18岁以前都在农村生活。

他的审美趣味,本无可厚非。

如果甲方的项目是美术馆、旅游民宿,或者建在京郊的别墅,他可以大展身手。

但这是黄土高坡上农民的家,钱是这家人出。

不能拿着委托人的积蓄,实现自己的创作欲。

设计师在为自己设计冷艳的作品,不是在为老伯设计有温度的家。

所以观众才会有“梦想改造家,实现的是谁的梦想?”的质疑。

对此,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说:

城市建筑师愿意去到乡村施展才华,这是好事,不过他们往往还需要补上一课,就是深入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真正的、长远的需求。

500

最离谱的是,高昂的132.6万的造价,即使节目组说会跟委托人子女各承担一半费用,还是不能平息众怒。

500

500

记者采访当地居民,都觉得不划算。

结合过往媒体报道和公开资料来看。

在甘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自建房,造价一般为30万元到40万元。

白银市目前的新房均价为3660元平方米,132.6万元可以买三套120平米的新房。(来源:环球人物)

500

当地其它改造的民居

此外,这里面有种傲慢和强加的逻辑,让人不解。

有人叫它审美霸凌 。

设计师开头说,不迎合城市潮流,实际行动依然在迎合。

这种迎合,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自知的优越感,可以将自己所谓高级的审美,凌驾于别人朴素的需求之上。

而在所有冠冕堂皇的见解里,唯独忘记了“以人为本”这一最核心的理念。

什么是“以人为本”?

《梦想改造家》原版节目《全能住宅改造王》里的头牌设计师本间贵史,对用户的贴心简直到了“魔鬼程度”。

申请住户有遗传性共济失调症(症状同渐冻症)、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

500

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无人照料经常跌倒

因为病症的原因,一个不太合理的房子总会绊住他们继续生活的脚步。

考虑到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后期会丧失行动能力,本间老师为其定制滑轨移动装置。

500

照顾到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奶奶,会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抗拒,本间老师特别保留旧屋里的标志性东西。

老旧的壁画不能再用,他专门跑到日本造纸厂,用新工艺再复制一份。

500

上海,11平方米的狭窄小屋里住了一家人。

眼看儿子要成家,如此蜗居实在拿不出手,节目组请来了设计师史南桥。

史老爷子先后出了10版设计图,最后才拍板定了改造方案。

500

几个月后,房子大功告成,蜗居变“豪宅”。

500

改造前

500

改造后

还有花10万块,爆改三房两厅婚房的赖旭东。

人活一世,衣食住行是基础,有个干净明亮温暖的小窝,总是踏实欢喜。

希望《梦想改造家》节目组,不要再把老实人的梦想偷走。

能好好解决一下老人的问题,不要让八年的口碑毁于一旦,让老人一家在寒冬里有个温暖舒适的家。

点击「影探」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