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容斋之十四:雪谗,杨贵妃与诗仙

一日同风起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繁盛的大唐王朝的一个转折点,而对于42岁的李白来说,这一年也是他人生的一道分割线。经过十年的干谒,那几位挚友,终于在玄宗皇帝面前说上了话,“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

18年前,24岁的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写下了“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成为管仲、晏婴那样的人物,一直是他的梦想。只是,既为商贾之家,又自诩“做赋如相如”,他不可能和一众庸人那样去走科举的独木桥。好在十余年的奔波,总算有了进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他此刻心境的最佳写照。

带着诸多期许,李白走进长安,走近了朝堂。

500


飞燕倚红妆

展现在李白眼前的长安,流洒着高贵而不脱俗,典雅而又素朴,喧嚣而又静谧的气质。

走进皇宫,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还亲手为他调羹。彼时的李白,可谓风光无限,自信满满,于是有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有了“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之前所憧憬的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似乎就在眼前了。

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玄宗虽然对他的文采大为赞赏,但也只是让他供奉翰林而已,和杨玉环的交集,也就此开始。

才子佳人,总是惹人遐想。对于这位佳人,李白想来也是很欣赏的,所以才能写出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她那摄人心魄的美。

当然也有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这样明褒实贬的文字。

他们的交集似乎也仅止于此。

四十三岁的李白,在长安,成了一只笼中的金丝雀。这是他离理想最近的一刻,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狼狈和无边的孤独。

“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的李白,终究还是不愿意屈服。作为一个文人,一个有追求更有底线的文人,他开始用自己的形式反抗现实:放浪形骸,醉酒填词,意兴所至,敢叫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终于,

长安依旧还是长安,李白也依旧还是李白,可这座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却已容不下李白那一身傲气与才气了。


五噫出西京

天宝三年,李白上疏请求还山,唐玄宗赐金放还。

离开的那一天,李白依然倔强地对着长安城高声放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安之行,不过两载,与杨贵妃的交集,也就此结束。

而促使他离开长安,离开这梦想之地的,则是传说中高力士和杨贵妃的谗言。

李太白以布衣入翰林,既而不得官。《唐史》言高力士以脱靴为耻,摘其诗以激杨贵妃,为妃所沮止。今集中有《雪谗诗》一章,大率载妇人淫乱败国,其略云:“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又云:“妲已灭纣,褒女惑周。汉祖吕氏,食其在傍。秦皇太后,毐亦淫荒。螮蝀作昏,遂掩太阳。万乘尚尔,匹夫何伤。词殚意穷,心切理直。如或妄谈,昊天是殛。”予味此诗,岂非贵妃与禄山淫乱,而白曾发其奸乎?不然,则“飞燕在昭阳”之句,何足深怨也?《容斋随笔·太白雪谗》

500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在李白看来,正是杨贵妃、高力士这些浮云遮住了太阳。可他没看到的是,真正遮住太阳的,其实不过不是他的傲岸而已。

怀着失望,谪仙人离开了长安,幸运的是,这时候的大唐,才真正迎来了诗仙。

之后的日子,

他寻访仙山名士,与杜甫、高适等人结交同游,留下了无数华彩辞章,被传为文坛佳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依旧潇洒,依旧浪漫,依旧喝酒,依旧舞剑……

直到十八年后抱月而归。

500

千载之下,我们仍在吟哦他的诗篇,吟哦哪些咏山水、羡神仙、歌侠客、记饮酒、赠友人的华美篇章,

也仍能在那浪漫、豪放,豪放的背后,感受那骗过了全世界的悲愤、孤独和落寞。当然,还有那强悍的生命张力,这响彻天地的时代之音,成为了整个盛唐最响亮的长歌。

相比之下,高力士或是杨贵妃的谗妄,真假早已不重要,正如后唐的灭亡成就了李煜一般,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谗妄,让盛唐少了一个”司马相如“,却多了一个诗仙,这是李白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所以,或许真该感谢一下高力士,当然,还有女主杨贵妃。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