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系列电影中双方主帅的对比描写

《大决战》系列三部曲电影,全长600多分钟,虽然分为3部,但不能割裂开来。

这3部电影中,人物、事件一直在连续进行,《辽沈战役》的时候已经在提到中原战场的布置,《淮海战役》的时候也已经在筹划东野进关。

大决战系列电影,是我们国家在90年代拍摄出来,用以还原历史,留待后人的皇皇巨著;也是当时还健在的一批见证者们给自己的经历写下的诗篇,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其实说白了,就是讲咱们的江山是怎么打下来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主帅的隔空斗法是一大看点。整个三部曲,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出镜次数也是最多,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电影不仅讲述历史进程,也对比展现了两个主帅的完整人物形象,从各个不同的角度。

今天咱们就来欣赏一下,电影如何来对比展现双方主帅。

从哪里开始呢?自然要从中原决战时,双方围绕战役部署的隔空对话,电影刻意把双方进行战略指挥的镜头放在了一起。

双方主帅依次现身。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手下将领济济一堂。

500

毛泽东在西柏坡,会场包括他只有5人。

500

接下来,就是双方的镜头进行无缝切换,各自发表了战前动员。这段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是《淮海战役》乃至大决战三部曲电影最为精彩的段落,没有之一。

台词,想必很多读者都能背诵。这里还是引用一下。

    [蒋介石]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毛泽东]......现在看来,正是蒋介石破釜沉舟,调集了他最大的一个战略集团,南线战略决战才显得这样非同小可,这样有声有色。 

   

  [蒋介石]当年先总理令革命军分三路会合徐州,兴师北上,光复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民国十六年四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征讨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大获全胜! 

   

  [毛泽东]......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蒋介石]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我们决定了凶多吉少。二十年前,我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中华秋海棠叶遂归于一统。本党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二十年之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为我们的葬身之地了么? 

   

  [毛泽东]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到一个更恰当的字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临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扑扑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心慌地什么呢?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着哪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啊! 

   

  [蒋介石]无论怎么样,会战兵力是以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毛泽东]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双方的镜头,也是交替出现。

坦率地讲,光看台词的话,蒋介石的语气、用词似乎更显得悲壮,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500

就是最后收尾这一句,显得信心极为不足。

500

500

毛泽东虽然也强调这是赌,但是信心还是更强。

500

500

500  

  这是双方主帅,在整个三部曲电影中,最为直接的对话,也是以此充分营造大决战的氛围。

    除了这次直接对决,双方主帅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同对比。

    我主要从对战友(幕僚),和对家人方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我军方面,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周恩来是出现在他身边次数最多的战友。

比如《辽沈战役》中,林彪南下火车上,临时改变主意发来电报要求转过头去再打长春,这个电报是先交到周恩来手上,他交待去拿给主席。让正在睡觉的毛泽东大大发了起床气。

500

500

还是要靠恩来安抚。

这样的场面,在电影中出现数次,让人印象深刻。看来毛泽东的脾气只有周公可以对付。

《平津战役》中,因为前方作战不力,毛泽东又发了脾气,还是得靠周公去哄。

500

500

当然,最后还是哄回去了。

毛泽东老是对手下大将发脾气,像是林彪这次违背作战意图,对于整个东北作战会有很大影响。但是将帅之关系,又很微妙,毕竟前方作战还是将领实际操作。毛泽东发脾气归发脾气,问题还是要解决,周恩来草拟电报,毛泽东说电报“还是由我来写好了”,“措辞要严厉”。

500

总的来说,我军这边,主帅和将领之间的关系是正常而健康,虽然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是交流起来没有问题。

相比之下,蒋介石这里,和手下将领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复杂。他对对手下总是刻意笼络,充满了旧时代江湖习气。

比如在《淮海战役》中,对嫡系将领杜聿明,最后要他撤出徐州南下。杜聿明不同意,因为放弃坚固城防,至于野战,明显对国民党军不利,而有利于善于野战的我军。

对此,蒋介石攻心为上,把杜聿明叫到南京,一番笼络。说是专门给他过生日。

500

不仅给杜聿明过生日,对于杜聿明母亲也是特意记挂,还专程让蒋经国代表他去一下寿宴。把杜聿明感到得差点留下眼泪。

本来坚持的己见,也就只好听从校长安排。

500

杜聿明是自己人,蒋介石对他尚且要笼络。

对于傅作义这样的地方军阀,那更是要好好笼络人心。

《平津战役》一开场,蒋介石又是叫上蒋经国作陪,好好请傅作义吃饭。

500

所以,蒋介石和手下将领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他本身指挥能力有限,但是又好直接发手令给到前方师、团一级指挥官,整个大决战三部曲,处处可见蒋介石的战略决心,屡次更改,如此打仗,实在有点儿戏,难怪最后失败。

也因此,将领和蒋介石这个主帅之间的合作,难免就很有问题。

杜聿明在被俘后也说,蒋介石有其过人之处,但是他是一个旧时代的人物。

再说说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待家人的细节不同。

在大决战三部曲里面,毛泽东和家人的戏份不多,一个是《淮海战役》中,他和毛岸英的短暂相遇。亲自脱下自己大衣给毛岸英披上。

500

还有是《淮海战役》开头,和小女儿一起推磨。

500

《平津战役》中,小女儿按照妈妈意见给他过生日。

500

毛泽东的天伦之乐戏份较少。

相比之下,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的戏份颇多,对其家庭生活有较多描写。

500

还有一些其它家庭天伦之乐的镜头。比如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这里也点出了蒋介石是个基督教徒。

500

在这些镜头里,蒋介石的形象其实显得颇为正面。

比如在《淮海战役》中,深夜蒋纬国和妻子来拜见蒋介石。当时蒋介石穿着睡衣,他还专门给儿媳妇道歉,以示这样于礼不合。

500

历史上的蒋介石,是一个比较讲究礼仪,倡导国之四维的人。

相比之下,毛泽东显得就比较浪漫主义,才不会像蒋介石这样拘泥于虚礼。这些镜头对比,对二人的性格描绘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绝非是无用功。

其实通过双方主帅的这些对比,就可以看出,大决战之结局,早已注定。

《平津战役》结尾,也是大决战即将结束,蒋介石知道大势已去,仓皇逃离南京,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恐怕是难以再回来了。

500

而毛泽东最后登上长城,俯瞰大好河山,和大决战开头相呼应。

500

朝阳升起,历史即将翻看新的一页。

500

《大决战》系列电影其它影评,欢迎移步欣赏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攻锦州之前的林彪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8284;

解放军实景参与拍摄,《大决战》气势磅礴长镜头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8678;

《大决战》三部曲开头,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9225;

《大决战》系列最悲剧人物,千里背锅杜聿明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9848

为有牺牲多壮志,《大决战》系列电影中让人动容的牺牲场面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6167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