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32万建毛坯房”背后:国民级节目的精髓,究竟被谁糟蹋了?

500

文/ 金错刀频道

“132万盖了个旱厕”;“rnm,退钱!”

最近一期的《梦想改造家》,令无数网友愤怒了,为委托人鸣不平。

500

一名68岁的西北农村老汉,拿出毕生积蓄参加节目,改造前明确提出:要小二层楼。

500

怕设计师不理解,还特意带他去看了村里的小洋房。

500

万万没想到,设计师拿着132万,建了一个红砖毛坯房!

500

不好看就算了,还不实用。漏风,昏暗,卫生间没做防水和干湿分离,家具大部分都是宜家现成的......槽点太多,就算是门外汉也能吐槽半天。

500

500

讽刺的是,设计师自己住的别墅,不论设计、用料或采光都很出彩。

500

500

设计师沉浸在艺术世界中,只顾着炫技,害惨了委托人,也毁了节目的口碑。

其实一直以来,《梦想改造家》的口碑都很不错。

因为它有一个绝佳的模仿对象,甚至还请过对方的设计师助阵。

它就是日本的国民级综艺《全能住宅改造王》。

这次之后,《梦想改造家》看来还要再向它学习学习。

没有一个设计师,敢在这里“炫技”

《全能住宅改造王》于2002年启播,一直播到2016年,两季节目改造了三百多套房子。

500

500

这两季节目,都在豆瓣拿下了9.6分

节目里的设计师们都大有来头,但是没有人炫技,一切改造只要实用。

日本的房屋普遍狭小,他们就集体变身“空间大师”,不管家里有多少人,都能给你整出独立空间来。

日本埼玉县有一个委托人,一家6口挤在20平米的房子里。

一楼的房间,白天是餐厅,晚上是外婆睡觉的地方。

外婆的床尾居然还装了个洗脸台,每次家人洗脸,都得跨过她的床,让外婆很头疼。

500

但这难不倒设计师。

设计师直接拆除了所有的墙体和天花板,接着用支架撑住屋顶横梁,再把柱子锯断,并在柱子的中间位置,用榫卯的方式加入新的横梁。

500


最终,在不改变楼高度的情况下,他利用交错的楼板格局,把房子改造成了五层楼的结构,还保证了每一层楼的净高。

500

这种把空间利用到极致的改造,在《全能住宅改造王》里比比皆是。

一对老年夫妇经营一家漫画店,店里有两万册漫画,严重侵占了生活空间。

500

设计师同样重塑了房屋结构,在天花板设置了轨道,再将数十个木架嵌入轨道。这几十个木架,既是承重墙也是书架,豁然开朗。

500

此外,有的委托人生了9个小孩,十几年来,一家人从来没有在同一张桌子上吃过饭,只能在两个房间分两桌吃;一位老奶奶的房子,每当周末女儿女婿外加4个外孙到她家,两个外孙只能坐在楼梯上吃饭。

500

这些问题都被设计师们一顿骚操作——拆家、加固、重构——完美解决。

500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是因为空间小而苦恼,还有更现实的问题:没钱。

日本的人工、材料和运输费用高昂,即使改造普通人家,通常也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人民币。

所以设计师们做的改造,既要实用,还要懂得帮人省钱。

一位67岁的老奶奶,独居在深山里,连水和煤气都没有,只能给6万元人民币的改造费。

500

这里是她养父母的家。7岁时,她和弟弟妹妹就被亲生父母抛弃,漂泊许久,直到三人被收养。养父母去世后,她想继续守护养父母的家,就住在了这里。

她老了,生活实在不便,房子也几乎成了危房,就写信给节目组求助。

挑战很大,但是设计师表示这都不是事。

一方面,尽量使用免费劳动力。老奶奶的弟弟妹妹都回来帮忙,外孙甚至把篮球队都带来了,设计师指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活。

500

另一方面,尽量使用免费或实惠材料。改造用的木材、竹子等,基本是就地取材;门、家具等,是设计师带着他们去一所快拆除的学校,低价淘来的,翻新一下就能用。

当老奶奶回到老屋,不敢相信6万块钱能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掩面而泣。

500

这些设计师们不是不会炫技,但他们很明白,普通人的房子不是用来炫技的,它是很多人要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500

一个房屋改造节目,每次都让人泪崩

《全能住宅改造王》的节目里,每次验收都可能迎来一次泪崩。

500

500

因为有太多次改造,都属于超预期完成任务,不仅使用体验绝佳,还兼顾了情感体验。

一名叫古坂和仁的委托人,是个郁郁不得志的搞笑艺人,有了点积蓄后,马上就要改造爸妈的房子。

他爸妈的家位于日本青森县,降雪量日本第一,而房子没有任何保暖措施。冬天,老人还常得爬到屋顶处理积雪,非常危险。

500

为了解决积雪问题,设计师用了防雪屋面,这种屋面内部安装了加热系统,雪融化就会顺着中间的排水沟流走。

500

为了解决保暖问题,设计师用了地源热泵地暖,省了一大半的电费,因为即使在冬天,地下深处的温度还是会稳定在10度到17度,想办法把地下的热量传递上来,将地暖管里的水加热,就能保暖。

500


不仅如此,改造开始前,设计师还发现地基的地质有问题,房子不安全。

设计师直接用数个千斤顶把房子整个抬了起来,再用轨道把房子移到其他空地,迅速解决了地基问题,再住个几十年也没问题。

500

改造完不久后,古坂和仁因为一首《PPAP》火遍全球。一通改造,把他家风水都改善了。

500

他的父母在看到新家的那刻,也都不禁一边鼓掌一边说着“好棒”,哭了好一会儿。

500

日本是个老龄化社会,参加改造的大都是老人的房子,老人脆弱的身体和念旧的心理,每个设计师都必须放在心上。

面对老人,设计师必须多观察多倾听,利用好老人在意的每个细节。

有位老爷爷,坚持住在透风、寒冷的老房子,这里是住所,也是他和妻子经营了50年的棉被店,直到妻子去世才关闭。

500

子女为他报名参加了节目,设计师带人拆掉屋内废弃的棉花机的那天,老人特意梳好头发,穿上西装,和棉花机告别。

500

注意到这些的设计师,给老爷爷准备了很多惊喜。

老爷爷行走不便,设计师就特意去老人以前去的康复中心了解情况,确保家里安装的扶手是在最佳高度。

报废的棉花机,也以另一种姿态重现。

棉花机的竹制传送带被做成了卷帘,原木转轴被做成了桌腿,齿轮被做成了一面装饰墙。

500

设计师还了解到老人妻子生前最爱摄影,挑选了几张作品印到浴室瓷砖上。推开浴室门,果然,老人一眼就认出瓷砖上的图画,忍不住抚摸。

500

老人念旧物念旧人,所以在《全能住宅改造王》里,有意义的物件从来不会真正消失。

一名委托人的母亲,喜欢玩拼图,设计师就特意为她做了一张大长桌子。抽屉里的许多木框用来摆放拼图碎片,桌面的木板还能滑动,方便拼图。

500


另外,设计师知道这位老奶奶和其过世的丈夫,此前卖牛为生,就特意把一张他们与牛的合影,做成了拼图装在相框里。一家人看到后,再次泪崩。

500

好的设计师,都应该是尊重用户、理解用户的人性大师。

500

追求艺术,不是烂设计的借口

看完《全能住宅改造王》,再说回这期的《梦想改造家》,能强烈感受到一种反差。

在一片骂声中,刀哥也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有人撰文为设计师陶磊发声,表示这是一场被恶意操纵的舆论暴力。他认为:为什么非要拱券、柱式加花边,设计师难道不能引导和矫正老爷爷的观念吗?

作者还提到,从言辞中就能看出陶磊是个十分专业的建筑师,屡屡尝试解释建筑学中的“建构”概念。

500

在刀哥看来,陶磊的确很专业,但是在这次改造里,他只是艺术专业,而不是设计专业。

艺术是为自己,设计是为他人。

艺术和设计当然可以相融合,但是在什么场合融合,如何融合,哪部分占比大,不能只有一己之见。

《梦想改造家》曾请过一位参加过《全能住宅改造王》的设计师本间贵史,他参加的节目备受好评。

上文里为搞笑艺人的父母改造房子的设计师,就是他。

500

在《梦想改造家》里,本间贵史有一个渐冻症患者的委托人,他主动要求照顾委托人一天,还亲自请教医生,学会了复建训练后再教给委托人。

在另一期节目里,7口人同住43平米的家,本间贵史认真研究了房屋的平面图,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每处细节都要精确数据。

改造时,他还会给每一个工人的帽子上都标明血型,工人发生意外时有输血的需求。

改造完后,本间贵史给了委托人厚厚的一本书:“我平时在日本,如果您对家里的使用方法有不明白,这里总结了一本使用说明书和保修书。”

500

几期节目让他在中国名声大噪,有人问他灵感从何而来,他的回答很简单:“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自然不缺灵感。还要时常记得,设计是为了人而做的,这一点很重要!”

反观这次《梦想改造家》的改造,毫无疑问是个反面案例。

老人提出要小二层,设计师说我觉得没必要。老人要洋房,设计师给了他红砖土坯房。

500

500

500

总之,“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

在《梦想改造家》,这样的事情不是孤例。

在《全能住宅改造王》,再小的日本住宅,设计师都尽量为每个人设计出私人空间。然而,《梦想改造家》里有一名设计师,却把委托人的3室2厅的房子爆改成1室1厅,表示希望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无障碍交流......


还有期节目,改造前节目声情并茂地给观众介绍了委托人父母庭院里的一棵树,这棵树陪伴了老夫妻20多年,是他们爱情的象征。

500

没想到,一个姓廖的设计师,第一件事就是把树给砍了,改造时还对建筑队队长颐指气使,外行指导内行。

更离谱的是,还未改造完,这个设计师就中途跑路,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其他设计师。

500

后续接手的设计师,把被砍的树做成了小物件

好的设计师是相似的,不好的设计师看似各有各的不靠谱,其实归根结底,都是闭目塞听,听不懂人话。

最终只能感动自己,让委托人在一旁尴尬陪笑。

就算是红砖房的艺术成分太高,一般人欣赏不来,但这也绝不是什么曲高和寡的问题。

不尊重用户需求,只能哗众取宠。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金错刀」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