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雪莉偷逃税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在偷逃税

500

文 | 挪威

图 | pixabay

第 644 篇文章

前两天,杭州市税务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对于两位网红主播雪梨、林珊珊偷逃税的处罚。

具体是这么说的:

朱宸慧(雪梨)在2019年到2020 期间,通过设立北海宸汐营销策划中心之类的个人独资企业(数了一下,大概五个),把自己应该拿的收入,全部通过虚假交易转换成自己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所得,有多少呢?8445.61万,偷逃税高达3936.95万元。

接着是林珊珊。

林小姐是雪梨公司旗下签约网红,也是以相同的方式,虚构业务,把个人收入转换为独资企业所得,数额是4199.5万元,偷逃税达1311.94万元。

两位女士加起来,偷逃税就半个亿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时间线,表述是2019年到2020年期间,朋友们,这也就是一个年度啊,偷逃税半个亿。

所以现在明白为啥明星也转行做网红了吧,确实挣钱,而且相对而言门槛没那么高,也没那么多人挑剔。

演戏就高危很多了,你看,要沉淀演技吧,要磨炼手艺吧,要控制身材什么的吧,而且要碰上好的导演、好的剧本才会有好的作品,可遇不可求,而且即使作品出来了,还要经受住几亿网民评论。

他们可挑剔了,稍有不慎,豆瓣就会给你拉到一星,努力全白费了。

主播多好,只要价格足够便宜,所有人都会叫好,这就行了。也不能怪孩子们都想去做网红,这年头明星都不吃香了。

事发后,雪梨和林珊珊双双发布了致歉信。

鉴于格式一模一样,我就放雪梨的吧。

500

*来源:雪梨的微博

这封道歉我翻阅两遍,每一遍都看不懂,给大家翻译一下:

首先是认错,对不起,毕竟俩人加起来偷逃了半个亿,这个数据估计已经可以完全吊打很多A股上市公司了,却只由不到这些公司员工总数的零头的人数来分这些钱,显然造富了一小批人。

接着道歉信就出现了我们都不太能看得懂的话了:

身为创业者及主播,我把几乎所有时间都忙于一线业务,自己忽视了专业财税知识的学习,税收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违反了相关税收法规。

什么意思呢?我偷逃税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偷逃税。

说这句话的人,是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掌管年GMV几十亿的电商公司、在创投圈摸爬滚打十年的头部网红主播,也是宸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确实看不懂,但大为震撼。

不知道给出这套公关模板的文案组是怎么想,如果是想真诚地替公司挽回一些信任,在我看来,作用完全是相反的。这种公关文案,糊在墙上,风一吹就掉,居然就这么堂而皇之地糊在了微博上。

再谈谈我对直播带货的看法。

呼兰在脱口秀里说过一个段子,一场直播下来,商家赚了,因为爆了更多单;主播赚了,因为拿到个更多分成和坑位费;消费者也赚了,用更低价买了更多东西,那么谁亏了呢?没看直播的亏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

至于在现实层面,我认为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下,真正的赢家,最终受益者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主播。

别先急着反驳我,你会发现近几年的造福神话基本上都在直播带货圈里,而且捞金的就那么几个主播。

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参与的角色基本上就四个,品牌方,平台,主播和粉丝。

品牌方是负责给钱的,首先要给主播坑位费,按商品算,单个收费,接着要给主播佣金,卖了多少钱要给多少比例的分成给到主播;最后是要给主播折扣费用,一款产品在市面上卖100,主播要50,你就得按50的价格给,差价只能自己承受。

平台是负责给流量的,对平台而言,有人来这里看才是生命线,对于头部权重越大的主播,平台越愿意给流量扶持。

据说当年淘宝为了和抖音抢李佳琦,直接给了李佳琦直播间一级入口,这是什么等级的流量扶持?你可能不太明白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微信把我的公众号放在朋友圈的下面,试想一下将会有多少人过来。

主播是收钱,当然,不是从消费者那里拿钱,是从品牌方那里拿钱,坑位费割一波,佣金割一波。

最后是消费者,很简单,负责掏钱的。


为什么说最后赢家只有主播,而且只有头部几个主播?因为其它角色都被绑在主播上了。

行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大家在李佳琦或者薇娅直播间是不挣钱的,尤其是现在。很容易理解,雪莉一年八千多万的收入(这还只是查出来的)靠谁供给?当然是品牌方。

要给主播坑位费,卖了钱,五分之一要拿出去给主播佣金,最重要的是,还要给全网最低价,品牌方其实挣不到钱。前阵子李佳琦直播间的安瓶面膜卖8.58元一片,但你知道屈臣氏卖多少吗?21元,差价高达12块多。

品牌方怎么挣钱?

但问题来了,既然挣不到钱,为什么品牌方还要做投放?大多数人的心态是,就当打广告了,毕竟网红主播流量这么大,亏了的钱,就当是营销费用。

消费者是赢家吗?别逗了。

当然我相信消费者是能在直播间拿到折扣价格的,但不好意思,更低价格你也拿不到了,为什么?参考上次李佳琦和欧莱雅的对线,欧莱雅在自己直播间同款面膜更低价,结果遭到两大主播联手封杀。

也就是说,主播们希望做到的事儿是,垄断最低价。

所以主播坐大的最终后果是,你能买到多低的价格,取决于主播,哪怕是品牌方自己想给大家优惠一波,也不行,哪怕是其它活动方想优惠一波,也不行。

不好意思,最低价已经被垄断了。

这个时候可以问问自己,你总能盯在直播间吗?你所有的东西都只能在直播间买吗?

至于其它渠道,比如线下店,比如其它营销板块,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线下实体店,铺租和人工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是刚性支出,但问题是当直播间的价格是线下店的三分之一时,谁还会来线下店下单?

营销预算和消费者的钱,都砸给主播了。

这样才撑得起一个网红主播一年动不动就是几个亿的收入,而我相信,这类收入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其它渠道上万人的嘴里转移过来的,实体为什么难?当主播能一块钱卖一本书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书店都发不出工资了。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当财富越来越向头部集中,即使消费者能以跳楼价买到商品,我相信在跳楼价下单之前,很多人应该先去跳楼了,原因很简单,这个游戏无法持续。

品牌方在亏钱,线下店没人去,营销预算划给主播,那覆盖绝大部分打工人的产业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呢?价格内卷,把大家都卷黄了,谁有钱去直播间下单呢?

当然,这不是主播的问题,这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头部聚集效应过分强大了。

其实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崛起,都是时代潮流,而这些当红主播,只是这个时代里这股潮流挑选出来的幸运儿。

我觉得他们应该感到知足。

但显然并不是,收入八千多万,偷逃税三千多万,大概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幸运儿,甚至觉得时代亏欠了自己呢。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