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错在哪?联想不能只会发散,而没有沉淀,联想之余更需要思考

最近两个月,关于联想的话题很多,基本都上了热搜。

其中包括10月8日联想光速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还包括前阵子关于柳某的1亿年薪传闻,以及随后联想辟谣柳某的1亿年薪“造谣”。

这都是不断上热搜话题的,也引发网友们很大争论。

然后最近有大V在硬刚联想,连发6个关于联想的视频,其内容尺度相当之大,不少内容我都不大敢在文章里引用。

为了避免争议和不必要的麻烦,我这篇文章就不要联想,也就是我只将一些事实数据,不做进一步的猜测联想,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

强调一下,我这里说的联想,是指发散思维的联想。

科学的思考,是要能发散思维,也就是要会联想,毕竟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但是呢,我们在联想之余,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论证。

民科和真正的科学家,往往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民科只会联想,而没有真正去辩证去思考、没有去通过数学来严谨的论证自己的联想。

因此,我们不能只会联想,而且还要会思考。

这篇文章,我自己不要联想,而是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大家,我只讲数据、摆事实,剩下的大家爱怎么联想是大家的事情,只要我们是经过独立思考的联想,就行了。

(1)关于1亿年薪的辟谣与事实

大家可能都知道,前段时间有个传闻很火,就是关于联想的柳某拿1亿年薪的事情。

后来,联想就出面辟谣了。

500

联想的辟谣是针对这样一则消息“柳某在香港上市公司联想集团拿317万美元的年薪,其在2020年的年薪高达7603.5万元,根据汇率计算,这意味着已经退休近2年的柳某拥有约1亿元年薪。”

而联想辟谣称“网传‘柳某先生退休后约1亿人民币薪酬’严重失实。自2020年始,柳某先生不再从联想控股领取职务薪酬,包括工薪、奖金、中长期激励等。”

这里联想辟谣有个关键点,柳某是2019年12月31日退休,联想称柳某退休后,就没有从联想控股领取职务薪酬。

所以联想认为网传‘柳某先生退休后约1亿人民币薪酬’严重失实,是谣言。

我这里,相信联想的辟谣是没有问题的,柳某从2020年开始,也就是退休之后,确实没有从联想控股拿钱。

然而,联想的辟谣,却没有说明的一个事实是什么呢?

我们只要翻一下联想控股的财报就可以发现,2017-2019年柳某总薪酬分别为3673万、4061万、7603万元。

2019年是柳某退休前最后一次拿薪水的一年,然后这一年柳某拿了7603万元的薪水。

500

这可是公开写在联想控股的财报里的,是白纸黑纸,这总不是造谣吧。

好,那么柳某2019年的薪酬为什么会这么高?

毕竟柳某2018年的薪酬是4061万元,比7603万元要少了不少。

这个主要是因为,在2019年,联想控股一次性支付了柳某2526万元的退休金。

好家伙,这就相当有意思了。

联想辟谣称柳某退休后,从2020年开始就没有从联想控股领职务薪酬,包括工薪、奖金、中长期激励等。

但联想却没有说的是,联想实际上在2019年实际上已经一次性支付了柳某高达2526万元的退休金。

除了退休金之外,2019年联想控股在柳某1600万元年薪基础上,还给予了2160万元分红,包括1143万元的中长期奖励。

我们刨除基础的年薪和分红不算,单纯退休金和中长期奖励,柳某在2019年退休之前,还不忘从联想这个资产负债率高达90%的企业身上,又捞了一大笔钱,有足足3303万元。

确实,可能正如联想的辟谣里说的,柳某在退休后,就没有从联想控股身上再拿钱。

但这是建立在,柳某实际上已经在2019年,一次性吃饱了。

柳某确实没有网络传言的那样,在退休后还领着1亿年薪,关于这个联想辟谣没错。

但这并不能掩盖,柳某在退休之前,从联想身上一次性吃饱的事实。

另外一个相当有意思的事情。

(2)联想股权变更史

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联想集团和联想控股是两个企业。

这里我们需要对联想的发展历史,做一个回溯。

联想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创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公司,是一家100%国资持有的企业。

联想是一直到1991年才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公司”改名为“北京联想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然后到2001年,联想又改名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这个时候,联想的股份就出现第一次变动。

35%的员工分红权,变成了员工持有35%的股权,这个时候中科院的股权就变成65%。

同时,联想控股这个时候持有在香港上市的联想集团60.8%的股份,还有神州数码50%的股份。

500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联想其实早在1994年就在香港上市。

但1994年在香港上市的是联想集团,联想控股则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当时没有在香港上市。

联想控股是一直到2015年才在香港上市。

同时,2000年,联想是一拆二,所以就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

然后由联想控股作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的控股股东。

而中科院和员工持股会则通过持有联想控股的股份,来控制在香港上市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

同时1997年,联想是整体资产注入到联想集团里,我们平常所熟知的联想大部分业务,都是在联想集团里,也就是这个时候联想就成为一家彻头彻尾的香港企业,也给联想日后成为“国际企业”做下来铺垫。

然后2009年,联想控股股份又出现一次重大变化。

这一次是中科院把持有的29%联想控股的股份,以27.5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泛海”。

于是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就变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500

这里顺带一提,这一次某大V硬刚联想里,有很大篇幅是集中在中科院把联想控股29%的股份出售给中国泛海这件事情,某大V认为27.55亿元的价格太低。

关于这个价格是不是太低,有没有问题,这里我也不去参与争论,我们且先往下梳理一些事实和数据。

2011年,联想控股的股份倒是没啥变动,但是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集团股份发生较大变动。

这一年,柳某的接班人杨某在二级市场上突然对联想集团的股票进行大扫购,斥巨资31.5亿港元购买了联想集团7.97亿份股票,占联想集团总股本的8%。

而这时候,联想控股才持有联想集团34.8%的股份。

顺带一提,某大V怼联想的视频里,经常说现在中科院通过联想控股,间接持有联想集团的股份,还没有杨某一人高。

客观来说,杨某的大部分股份,都是在2011年通过二级市场扫货购买的,关于这一点倒是没有什么好指摘的,毕竟人家要是真自己有钱,想买股票,谁也说不了什么。

但根据我查的一些资料,杨某在2011年买股票所耗费的31.5亿港元,居然绝大部分来自于借债。

500

那这个事情就相当有意思了。

这可是10年前的31.5亿港元,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巨资。

而杨某居然有这样的魄力,举债31.5亿港元,来对联想集团这样大扫货。

问题这31.5亿港元都是借的,从哪里借?资金来源如何?谁当时肯借31.5亿港元给杨某来买联想股票?

关于这些问题,杨某以及联想当时都没有就购买股票的巨额资金来源做任何说明。

倒是柳某在数年后的一次访谈里,把杨某当年举债31.5亿港元来购买联想股票的事情,以很自豪的口吻说了出来。

500

柳某称,当年杨某向银行贷款几十亿元,买了联想集团8%的股份,成为联想集团第二大股东,(才能)真正以主人的心态,带领团队,设计战略。柳某表示“这样我就放心了”,

其实这件事情,严格来说是没啥问题,人家愿意借31.5亿港元来买联想股票,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这是人家的魄力呀,你也可以说杨某眼光好。

但我就比较好奇,当时是什么银行,愿意一口气贷款31.5亿港元给一个企业高管,这背后难道真的没有任何担保吗?

这里我不做联想,大家自己思考。

然后在2011年,联想控股的股权也发生新的变化。

一直持有联想控股35%股份的员工持股会,转变成一个名为“联持志远”的员工持股平台。

与此同时,泛海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把9.6%的股份转让给了柳某等6人。

于是柳某终于成为了联想控股的自然人股东。

然后同样还是2011年,新成立的“联持志远”也迫不及待的把9.5%股份协议转让给泛海。

也就是说,泛海转让给柳某等6人的股份,实际上基本就是“联持志远”这个员工持股平台的。

泛海等于是“中转”了一下。

那么泛海为什么要承担这样“中转”的角色呢?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泛海的创始人卢某。

卢某也是一名房地产大佬,1988年就成立泛海控股,后来卢某在1995年就被柳某引荐加入了泰山会。

当时泰山会众多大佬云集,人脉关系效应显著。

从这个角度看,泛海会在联想股权里扮演这样一个“中转”的角色,也就不奇怪了。

到了2012年,泛海又把8.9%的股份,转让给了一家名为“联恒永信”的持股平台。

这个名字跟“联持志远”很相近,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于是到了2014年,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大致就变成这样。

500

然后2015年,联想控股在香港也上市了。

随后这个股权又经过一系列变化,但整体结构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中科院作为第一大股东,联持志远这个员工持股平台为第二大股东,泛海+联恒永信为第三大股东。

仍然是这样三方鼎立的股份结构。

以上这些联想股权变动的数据,主要来自网络上一篇写于2016年的文章《联想30年股权改革之路》。

要是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我会及时修正。

其实最让我感到疑惑的是,在联想控股的股东名单里,时不时若影若现的一些名字。

比如泛海在2012年,把8.9%股份转让给“联恒永信”的持股平台里,所出现的这个名字。

500

而在2009年9月8日的这则新闻里,同样出现过同样的一个名字。

500

我也不清楚,这两个一样的名字背后,是否是同一个人。

再次强调一下,我这篇文章不做联想,大家自己独立思考。

我只是有点疑惑,基于以下几点事实做梳理。

1、曾某作为联想控股前董事长,也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2、在2009年中科院把所持有的29%的股份出售给了泛海。

3、2012年泛海把8.9%股份转让给“联恒永信”,而在这个持股平台里,出现了曾某的名字,

这里我不做联想,我只是感到疑惑。

(3)高薪+高比例分红

再说说点,我的一些个人疑惑。

从上面的梳理分析,大家也应该知道,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联想集团就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联想主要业务主体,早在1994年就在香港上市,并试图在今年于科创板上市。

柳某是2011年就宣布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一职,进入退休状态。

随后,柳某才投身于联想控股,进行“二次创业”。

而联想控股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早已经不是一个只控制联想集团的企业,而是成为一个横跨IT、金融、房地产、农业、化工、互联网的巨型投资集团。

500

但柳某在联想控股二次创业的过程里,却从2012年开始就每年从联想集团拿150万美元的退休金。

换句话说,虽然柳某在联想控股是2020年开始退休,并不领取薪水了。但柳某在联想集团还有没有继续拿150万美元的退休金,这一点联想控股的辟谣里并没有提及。

150万美元,那也是约1000万人民币呀。

柳某作为被很多人誉为的“商业教父”,在2020年从联想控股退休之前,每年光分红和年薪就拿到手软,像2017年柳某从联想控股拿到的薪水就高达3673万元。

而且柳某现在还持有联想控股3.12%的股份,即使按照联想控股的辟谣,从2020年开始柳某就没有从联想领取薪水和奖金,但光分红,柳某即使退休后,仍然可以从联想控股身上拿到不菲的分红。

我查了下资料,联想控股在今年6月10日进行了最新一次年度分红,每股分红0.436575港元。

500

而公开资料显示,联想控股总股本为23.56亿股。

换句话说6月10日联想分红金额是10.29亿港元。

而柳某最新数据显示,是持有联想7360万股,持股比例为3.12%。

也就是柳某从今年6月这次分红里,可以获得3213万港元。

换句话说,在2019年之前,柳某每年从联想控股拿到超过3000万元的高额薪资,每年还有数千万港元的分红。

在这种情况下,柳某却仍然要把手伸向联想集团,拿去每年约1000万人民币的高额退休金。

这合理吗?

可能有人会说,柳某的贡献大呀,多拿点钱也是应该的。

包括杨某在过去三年的年薪分别为1.031亿、1.715亿、1.772亿。

这一年拿1.7亿的年薪,确实相当惊人,这还不包括杨某每年从联想拿到的巨额分红。

自2006年以来,联想累计盈利是67.21亿美元,至今一共进行了16次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额为41.22亿美元,其平均分红率达到了61.33%。

也就是联想过去15年赚到的钱,61%都拿去分红,而不是拿去用于企业发展、扩大规模或者研发。

这个分红率有多夸张,就连有现金奶牛之称的茅台,分红率也只有41%。

一般分红率高的企业,赚钱能力都很强,公司负债率比较低。

但是联想呢?

根据招股书,联想过去3年的负债率从86%快速增长到90.5%。

500

一般来说超过70%的负债率就属于很高了,联想已经超过90%的企业,作为一家以高科技为招牌的企业,如此高负债,着实有点不应该。

像小米的负债率就只有51%。

一边是高负债,一边是大手笔分红,这不由让我联想起前段时间暴雷的某房企……

好吧,说了这篇文章不联想,所以还是大家自己独立思考吧。

与此同时,在联想保持高比例分红的同时,却是过去五年的研发投入原地踏步。

500

而大家也都知道,联想是出了名的高管持股比例高的,所以如此高比例分红,联想的大部分利润都流到管理层的个人腰包里。

而每年研发投入宣传有百亿规模,但实际却原地踏步,却占营收比例只有2.39%。

这合适吗?

联想的高比例分红,就好像一个病人只会漫无边际的发散思维来联想,而不懂得思考来沉淀。

联想现在更需要的是高比例研发投入来沉淀自己,而非把利润都高比例分红“发散”出去。

联想不能只会发散,而没有沉淀。

500

要是联想真能发展得好,成长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科技企业,能成为我们可以抗击美国科技霸权的桥头堡,那么柳某拿再多的退休金和薪水,杨某拿再高的薪水,我也觉得是应该的。

但问题,联想真的发展得好吗?

限于篇幅问题,对于联想的发展问题,我会单独再写一篇文章来详细分析,作为本篇文章的“下篇”。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