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才是通俗文学的真正继承者,才是真正的人民文学。

网络文学,其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般来说,就是指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广义上讲,网络文学包含所有在网络上发布的文学作品,例如文学网站、论坛以及个人博客;狭义上讲,指创作后首次发布在网络的上文学作品。而单以载体而论,有些网络上发表的文学,如诗歌、散文、严肃小说等,除了在以网络为载体发表外,与传统出版文学相比并无鲜明特点,典型例子是新浪网首发由作家宁肯创作的《蒙面之城》。创作于2000年的《蒙面之城》获2000年“全球中文网络最佳小说奖”,2001年“《当代》文学接力赛”总冠军,2002年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作家宁肯在发表《蒙面之城》前,1980年就开始写诗,1982年在《萌芽》发表诗歌处女作《积雪之梦》,可以看出,宁肯在网络上创实《蒙面之城》前就有很长的创作生涯。而1986年创作的《青铜时代》和1993创作的《还阳界》(后改名为《岩画》)这两个中篇小说后来成了长篇小说《蒙面之城》的两章,可以看出,获得“全球中文网络最佳小说奖”的《蒙面之城》实际主要创作于线下,除了以网络为载体首发外,仍是正统的严肃小说,没有多少“网络味”。实际上,从艺术角度上讲,《蒙面之城》主旨充满对现代化生活的反思,对现代文明的反叛和抗争,对自由心灵的执着追求,内涵是现实主义的,写作特征却是浪漫主义的,并没有网络随意性写作的主要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严肃文学期刊读者越来越少,仍以《蒙面之城》为例,2001年开春不久,宁肯就把这部小说投给许多期刊,但均未获发表,他只好转而在新浪网上连载以寻求知音。一个月后,小说的点击率超过了50万人次。严肃文学作家在传统出版界生存越来越艰难,不得不寻求网络载体,而对于这些严肃文学而言,网络空间只是一个获取读者的新阵地,在艺术创作上讲,它们仍继承着线下文学的发展脉络,还是不折不扣的传统文学。可以说,网络严肃文学没有鲜明的网络特征。

通俗小说,一般是指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它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通俗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早期,纯文学色彩相对浓厚,上世纪末榕树下网站志在做网络版的《收获》,作品以诗歌、小说、散文几大板块来分类,是传统文学的网络版。发展到今天,起点中文、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晋江文学城、17K中文、纵横中文等网站均以青春、都市、武侠、玄幻、军事、历史、同人、耽美、悬疑、职场、盗墓、穿越等类型化的通俗小说做为发表的类型,严肃文学在这些主流商业网络文学网站没有生存之地。有数据统计,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了1300余万注册写作者、1600余万部作品、超过3.78亿读者,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是类型化的通俗小说,可以说,网络通俗小说如今已是网络文学的绝对主体。以中国作协主办的2017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为例,获奖作品为《孺子帝》、《朱颜·镜》、《不二掌门》、《燃魂传》、《我是你的眼》、《乌云遇皎月》、《宝鉴》、《请叫我总监》、《西出玉门》、《一路上有你》,全部是通俗小说。网络通俗小说已发展成网络文学的主体。

一、网络通俗小说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简介

(一)02年之前,纯文学分享时代

1998年,中文网络网民数量突破100万人(3)。一般认为,痞子蔡创作于1998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认为是中文网络文学的发端,这种说法可能不尽准确,但公论这部作品成为了网络文学走入公众视线的标志。《第一次亲密接触》虽然有一定的文学性,但毫无疑问,它不是主流严肃小说,而是一部通俗小说,有着典型通俗小说在言情小说上的类型特征。《第一次亲密接触》走红后,网络文学开始发展,这时期的网络小说主要有二个类型。

一是除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外,以安妮宝贝、李寻欢、慕容雪村等人为代表创作了当时广泛流行的网络言情小说,如《告别薇安》、《迷失在网络和现实中的爱情》《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些网络言情小说与传统言情小说的主要区别就是情节要素里包括了“网络”这一点,大多写的是网人网事,读者也主要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网民。

二是幻想类作品,当时细分为三个类别:西方式幻想作品、日本式幻想作品和本土幻想作品,罗森的《风姿物语》、今何在的《悟空传》、江南的《此间的少年》、林长治的《沙僧日记》等作品是02年前中文网络上幻想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它们大多是同人作品,所谓同人,就是对经典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再创作。如《风姿物语》是日本电子游戏《RANCE》再创作,小说开场就是游戏开场。《悟空传》和《沙僧日记》都是以香港电影《大话西游》的角色进行再创作而成,《此间的少年》则是以金庸小说为基础的再创作。这些同人类幻想作品是当时中文网络通俗小说的主流,从整体上讲,这些作品大多是对当时更成熟的西方、日本和香港的电影、小说、漫画、动画、游戏进行模仿和再创作,艺术性不高,原创性不足,也还没有足够的中文幻想特色。

总的来说,这时期的网络通俗小说主要创作于网络论坛,大多免费发表于网络,获得轰动效应后再谋求出版以获利。网络是首发渠道,却也是免费渠道,在网络上这是一个纯文学分享时代。从艺术上讲,这时期的网络小说特色不足,还在萌芽期。但有两个积极意义,一是网络言情小说的出现,实际上培养读者们的新品味,在它们的推陈出新下渐渐淘汰了传统言情小说,如以琼瑶、岑凯伦、亦舒、席绢等人为代表创作的港台言情小说和以王朔、张抗抗、田雁宁为代表创作的大陆言情小说,是培育出富有中文网络特色的言情小说的关键一步。二是早期幻想类作品对培育网络通俗小说读者数量起了很大作用,正是这批读者,成为网络通俗小说发展的市场基础,比较有影响的商业文学网站都是做幻想类小说起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家如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17K小说网等,当然,做的最好的当属起点中文网。虽然如今主流网络文学网站都是综合性文学门户,但幻想类的细分领域玄幻、奇幻、武侠、仙侠、科幻和灵异都是作品分类的主要类别,今天的大多数创作仍是幻想类小说。

(二)02年到10年,商业化运营带来爆发性发展

2002年,中文网络网民数量突破6000万人。在02年之前,网络文学主要发表在在各类论坛上。龙的天空在01年成立了,是中文网络第一个专业网络文学网站,同年,幻剑书盟成立,但它们仍是论坛式运营,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作品在广泛流传后即寻求线下出版。02年5月,起点中文网成立,这是中文网络文学界的一个划时代事件,起点创新了网文商业模式,推出榜单策略,给创作者七成分利的VIP运营制度,月票评选和打赏制度。起点的这种商业模式使网文创作者们在网络上就可以得到足够的利益而不必寻求出名后线下出版,十分契合通俗小说的流传需要,同类网站纷纷出现。在这个时期,以起点为代表的网络小说平台迎来快速发展期,期间诞生了大量的类型化小说,通俗小说在网络时代得到爆发性的发展。到10年,有数据显示,在网文产业链条中,产生了将近十万名网络作家,将近5千万名读者。网文产业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可以说,是网络小说平台的商业化运营真正让通俗小说在网络上生存下来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今天网络通俗小说的各个类型在这个时期基本都已出现,类型化的题材分析将在下文予以阐述。

(三)10年至今,智能手机时代让网络通俗小说成为大众娱乐

2010年,中国移动用户达到8亿。10年5月,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正式商用,这标志着网络文学的电脑互联网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说,在智能手机时代之前,网民还是特指一个群体的话,那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时代,人人都是网民,网民已经失去了特指的内涵,而是全民的代名词了。网络通俗小说的读者基础也从特指的网民群体过渡到了实际上的全民阅读。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量即为新增的那数亿移动阅读用户,这要求网络通俗小说进一步增加通俗性,更加注重娱乐性,商业化程度继续加深,写作更加高度类型化,以吸引原来不看通俗小说的普通群众。同时网文产业链变长,有众多读者量的小说纷纷改编成影视剧、动漫和游戏,一些出色网文作者本身就成了全民偶像。网络文学逐渐从一个小圈子的亚文化走向受众面更广的大众娱乐文学

二、网络通俗小说的基本特征

(一)创作主体:网络写手

网络写手有三个特征:平民化、自由化和商业化创作。

1、网络通俗小说是网络写手创作出来的,首先有着平民化的特征。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毫无疑问,严肃文学有很高的门槛,严肃文学的创作话语权掌握在极少数的作家手里,广大人民群众实际上排除在创作主体之外。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渊远流长,上接唐传奇、宋话本、明清的章回小说,中承晚清之谴责与黑幕,到张恨水、程小青、李寿民,再到是金庸、古龙和琼瑶,然而,传统通俗文学创作仍然有不小的门槛,并没有真正的平民化。如四大名著有其三部是根据民间话本改编而成,正是精英文人对民间话本的精心改编,才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成为文学巨著。张恨水、程小青、李寿民、金庸、古龙和琼瑶等人也无一不是专业作家,只是他们创作方向是通俗小说而已。原因在于传统通俗文学传播成本太高,古代通俗小说要得到说书人或戏曲演员的认可,而近现代传统通俗文学则要得到出版方的认可。到了网络时代,通俗小说的创作主体才真正平民化。创作出来作品唯一需要的是读者认可,当然,如果不需要把作品商品化,那么连读者认可都不需要,一个读者都没有的作品照样可以“发表”。创作者在网络平台“零成本”发表作品的模式使文学走下了高高在上的“神坛”,变成了群众直接参与的创作活动和娱乐活动。载止2018年,有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了1300余万注册写作者,这里面的专业作家当然是极少数,实际上,群众也不称呼这些网络通俗小说的创作者们为作家,他们有了一个的新的职业称呼:“网络写手”。平民化是网络写手的首要待征。

2、自由表达,不拘一格。

网络写手的创作没有真正的门槛,大多数情况也没有逐字逐句的严格审核,使得网络写手肆意写作,不拘一格。一般来说,传统文学作品都具有较为固定的格式或形态,如小说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组成的。就算有些作家为了探索和创新,大胆尝试改变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由小说常见的线性结构,变成主、副线相结合的结构;由原来的靠人物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到使用意识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等等,使小说的结构更为复杂。但是,无论如何探索、创新,对于小说的一些基本要件(或称格式),传统文学的每个作者仍必须认真遵循。网络通俗小说却完全打破了这些传统文学的“清规戒律”。“网络写手”们根本不去注意作品结构的严谨性,也不注意采用什么手段来刻画人物、塑造人物性格,而是以十分随意的态度来“码字儿”。

3、商业化创作。

网络文学诞生之初,是把作品免费贴在各网站,相比传统文学,商品化的气息要更低一些。然而经过各大文学平台网站的探索,主要是给作者高分成的VIP订阅制度、月票打赏制度、作品买断制度和知识版权改编权,把网络通俗小说创作者的收入推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如在2017年,有媒体统计,收入最高网络作者唐家三少版税收入就高达12200万元,排名第二十的网络作者雨魔年收入也在1000万元以上,这是一个传统作家群体望尘莫及的收入。在超高所得的刺激下,网络通俗小说的创作也就越来越功利化,如果说网文诞生之初,网络写手大多数是因为兴趣爱好免费分享自已的文章,那么在今天,网络写手主要是在利益驱动下进行的创作,进行的也是商业化创作。商业化创作主要体现在:一是作品创作之前就要考虑有一定的读者数量这个市场基础,这就要求作品必须类型化;二是作品要吸引广大读者阅读,这就要求作品必须高度娱乐化,同时随时接受读者的反馈;三是作品要寻求会员订阅,这就要求作品连载,而且作品字数越多,利益也越多;四是要保证读者不会在连载中放弃订阅,这就要求快速更新;五是如果要寻求作品成功的话,必须要在体裁和情节上求新求变,这样才能扩大最初的读者数量;六是如果考虑到作品改编影视剧、动漫、游戏的话,那么就要在体裁和情节设计上要注意到更适应改编;七是高度商业化让网络写手必须经营好自已的品牌,不能写没有读者数量的作品,因为如果有几部作品连续商业失败,就会严重打击网络写手的商业价值。

(二)接受主体:故事群众

为了表达网络通俗小说阅读者的特殊性,本文引用“故事群众”这个概念,“故事群众”是网络文学评论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是就是与“文学青年”相对,阅读小说不在乎文学性,在乎的只是故事性这么一个读者群体。故事群众有三个特征:

1、不同于文学青年的小众,故事群众是广泛存在的。

传统文学特别是严肃文学阅读是有门槛的,读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理解。米兰•昆德拉认为有三种小说:叙事的小说(巴尔扎克、大仲马),描绘的小说(福楼拜、普鲁斯特)和思索的小说(昆德拉、鲁迅)。在严肃小说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描绘的小说和思索的小说越来越多,叙事的小说越来越少。就算是在叙事小说领域,随着荒诞派写作、印象主义写作、象征主义写作、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等流派的发展,故意解构叙事,重构叙事等手法让叙事小说的情节变的支离破碎,也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精彩,让普通群众阅读严肃小说时往往摸不着头脑。客现而言,现代严肃小说确实存在远离群众的迹象,严肃小说的受众不是普通群众,而一群少数有着思想深度,对于文学性、思想性敏感的“文学青年”。与文学青年相比,故事群众怡怡相反,他们一般不在乎文学性、思想性,读小说就是为了读故事。故事群众是一脉相承广泛存在的,在古代,他们通过听评书看戏曲接受故事,在现代,除了通俗小说,他们还有影视剧、动漫和游戏等领域接受故事。可以说,普通群众总有一个喜欢故事的渠道,普通群众一般都是故事群众。

2、故事群众喜欢的网络通俗小说是“爽文”。

故事群众在工作、学习之余阅读网络小说,追求的不是思想和文学的深度,而是通过阅读网络小说得到身心的放松,是一种娱乐方式,这就决定了故事群众喜欢的是能带来高度娱乐性的“爽文”。故事群众喜欢的“爽文”一般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爽文”的故事情节要有传奇性,超脱日常经验,让阅读体验中有更大的放松感;二是又要有代入体验感,这就决定了“爽文”的主角往往能力平凡身份卑微或能力非凡身份显赫却遭遇困境,在情节发展得到了主角所要的一切,充分满足读者的想象性自我实现,给读者一种爽快的代入体验感;三是要有情绪宣泄感,这就体现出“爽文”往往情感激烈,快意恩仇。

3、故事群众喜欢沉浸在故事中,传播故事创造故事转化为网络写手。

在古代,故事群众在观赏的说书人或戏曲演员的表演后,往往会把接受的故事转讲给旁人特别是小孩子,四大名著就是这样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群众的自发转讲往往不是讲一个原味故事,而是有自已的发挥,在这种发挥中,故事就会自已进化创造出新的故事。以水浒传的诞生为例:古代故事中有一篇叫做《青面兽》,这个是写杨志的;还有一篇叫《花和尚》,这个是写鲁智深的;还有一篇叫《武行者》,这是写武松的;还有一篇叫《徐荆落草》,这个徐荆在水浒当中也出现过。总之,我们知道早期的水浒故事大都是一些短篇,是英雄的个人传奇,原本都只是民间说书人一个个零散的故事,正在故事在传播中渐渐变得传奇经典,最后由文人施耐庵汇总某些版本加以创造就是名著《水浒传》。现代网络通俗小说的发展是同样的逻辑,如电影《大话西游》是以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改编而成,而今何在的《悟空传》又取材于《大话西游》,同样,《悟空传》的读者们又创造了诸多同人本如《天篷》。故事创造故事,故事群众上阵化身网络写手,使得故事生生不息。

(三)创作方法:类型化

1、通俗小说以类型小说的方式存在。

所谓类型小说,是指那些在题材选择、结构方式、人物造型、审美风格等方面有着比较定型的类型化倾向的、读者对其有着固定的阅读期待的小说样式。中国传统通俗文学自古就是类型化的,如以《搜神记》《封神传》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以《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为代表的演义小说、以《龙图公案》《三侠五义》为代表的公案小说、以《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的谴责小说。而网络通俗小说自诞生之初就是高度类型化的,当时主要分为网络言情小说和幻想小说,网络言情小说是有网络要素的言情小说,幻想小说可以细分西方式幻想作品、日本式幻想作品和本土幻想作品。可以说,通俗小说就是以类型小说的方式存在的。这是因为通俗小说面对的广大普通群众,必须按照大众读者熟悉的、相互认同的文化符码编排而成,能够通过类型化的叙事方式和内容结构提供满足大众读者娱乐、放松、消遣的文学功能,其中更流露出丰富的为大众读者所广泛需要而又易于接受的人生规则与价值观念。所以通俗文学仅仅有独创性是不行的,如果每一部作品都与以往的作品毫无共通之处,都是完全的独创、完全的创新,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大众读者无法在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基础上来接受这个作品。如果通俗小说中没有一定的程式结构,没有某种特定的冲突法则,没有一些固定的普适性强的范式,也就不成其为通俗小说。

2、网络通俗小说得到了类型大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文网络通俗小说取得了类型大发展。为起点中文网为类,网络言情小说发展成了“女频小说”,粗略分为了古代言情,内部又划分为热血江湖、上古蛮荒、古代情缘、宫闱宅斗、经商种田、古典架空;现代言情,内部又划分为商战职场、异国情缘、豪门世家、都市生活、婚恋情缘、娱乐明星;古幻言情,内部又划分为西方奇幻、远古神话、异族恋情、魔法幻情、异能超术、东方玄幻;悬疑灵异,内部又划分为幽冥情愿、推理侦探、恐怖惊悚、悬疑探险、灵异鬼怪、神秘文化;浪漫青春,内部又划分为青春校园、青春疼痛、叛逆成长、青春纯爱;仙侠奇缘,内部又划分为武侠情缘、仙侣情缘、古典仙侠、现代修真、远古洪荒;科幻空间,内部又划分为超级科技、进化变异、末世危机、星际恋歌、时空穿梭、未来世界;游戏竞技,内部又划分为游戏异界、体育竞技、电子竞技、网游情缘;N次元,内部又划分为唯美幻想、同人衍生、青春日常、萌系变身、搞笑吐槽。以上分类零零总总,明目众多,但仍是粗略分类,例如现代言情里的商战职场类至少又包涵了“商场公关流”“职场暧昧流”“职场总裁流”等等。以小说《放开那个女巫》为例探讨类型化是怎么形成的,二目著作的《放开那个女巫》是2016年5月开始在起点连载的长篇小说,讲的是理工科主角程岩穿越成灰堡之王的一个被半放弃的纨绔王子罗兰,被发配到荒凉的边陲镇,接触拯救被迫害的女巫,接着靠女巫的各色能力建设领地的故事。在类型分析上,《放开那个女巫》属于西方奇幻背景下的史诗奇幻小说,融合了“二次元”“种田流”“穿越流”“科学魔法流”等细分类型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类型化即利用读者固定的阅读期待吸引一批读者,找到它的商业定位。网络通俗小说会尽可能多填充类型化因素,以吸引最大量的读者。同时,如果没有类型创新,完全只有对既有类型的利用,读者也很快会厌倦,所在在市场的压力下,新的类型特别是细分类型会不断涌现,促进了类型的爆发性发展。

3、网络通俗小说真正继承和发展着中国传统通俗小说。

宋末元初小说家罗烨的《小说开辟》把小说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妖术、神仙八类,这种小说类型分类与玄幻、青春、悬疑、历史、穿越、盗墓、军事、历史等网络小说类型的划分是相似的,当代网络通俗类型小说的繁荣是古代通俗小说的延伸。本文以耳根创作于2009年的《仙逆》为例分析网络通俗小说对中国传统通俗小说传承与发展。追根溯源,《仙逆》是志怪小说、世情小说、仙侠小说、修真小说和修真凡人流小说。一是志怪小说,产生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是中国最古老的通俗小说类型之一,志怪小说源于战国时代就出现的鬼怪书,有着像《搜神记》这样的杰出典经。二是世情小说,涉及世情的小说的出现可追溯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世情小说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金瓶梅》是其杰出代表作。三是仙侠小说,清朝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是融入了世情小说要素的志怪小说,创造了新的小说类型即仙侠小说,中国传统通俗小说中的仙侠小说集大成之作是民国时代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仙传》。四是修真小说,萧潜于2002年首发的《飘渺之旅》是仙侠小说,也是第一部修真小说,是网络通俗小说对传统通俗小说的第一次类型创新。五是修真凡人流小说,忘语于2007首发起点网的《凡人修仙传》是修真小说的再发展,创造了修真凡人流,带动一批凡人流作品,《仙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通俗小说中的志怪小说类型,就没有今天的《仙逆》;同样可以说,如果没有《飘渺之旅》《凡人修仙传》这样创新类型作品对仙侠小说的再发展,那么仙侠小说就是历史上的文学,是死文学,也代表志怪小说是死文学。通俗小说就是类型小说,没有类型的繁荣就没有通俗小说的繁荣,今天的网络通俗小说真正继承和发展着中国传统通俗小说,是真正的群众文学。

(四)在文本和叙事方面的特征

1、文本方面的特征。

网络通俗小说在文本方面的创新其实不多,该有的特征传统通俗文学都有,更比不上严肃文学特别是先锋文学在文本方面的探索性了。有人说网络文学有超文本特征,其实不然,有文字上加图片、背景音乐有着所谓的“多媒体”特征的真人诵读在电视上早已多见,算不上什么创新;至于情节中插入绘画加强表现力的手段,传统通俗小说中早已多见,早期叫插图,中期叫漫画,后期叫动漫,中后期已是另一种艺术形式了,不再是小说;至于多种故事结局,故事情节由读者选择导致结局不同的所谓超文本特征也算不上什么特征,这其实就是角色扮演游戏(RPG),即电子游戏一种。网络通俗小说在文本方面最大的特征是为了在故事情节上吸引人,文本方面必然老老实实循规蹈矩以符合最广大的读者期待。

2、叙事方面的特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网络通俗小说中,真正值得重视的只有故事情节这一要素。在流传广泛或商业成功的网络小说中,一切围绕故事情节的展开的叙事,求是叙事方式能加强故事的趣味性。严肃文学或得到严肃批评家认可“主流”通俗小说要有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叙事格式在网络通俗小说中并不做要求,而是要求故事开场3000字就要有“小高潮”,十章之内必要有“中高潮”,时时吸引读者读下去。传统通俗小说以叙事手法加强故事趣味性的手段包括:开门见山法、未扬先抑法、小中见大法、避实就虚法、绝处逢生法、画龙点睛法、欲擒故纵法、烘云托月法、曲折翻腾法、草蛇灰线法、疏密相间法、横云断山法、金针暗度法、夹叙法、烘染法、层峦叠翠法等。这些叙事的方法在网络通俗小说中也常被采用,并得到扬弃和发展,现在主要用灰姑娘遇王子、废材蜕变成长、绝处逢生、超级逆转、扮猪吃虎等手法。总得来说,网络通俗小说在叙事方面的特征就是要会设悬念、布疑阵、抖包袱,把故事讲得富有趣味性,牢牢吸引读者。

(五)语言方面的特征。

在网络通俗小说发展初期,还有一些鲜明的早期的粗陋的网络特征:如乱用符号,如来自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你果然如我预期地在三点一刻上网……\看来你已经被我制约了!…)\赶紧睡吧,我可不想让你看到我憔悴的模样…:-,\对女孩而言…饭可以不吃…澡可以不洗…:p”,带有明显的乱用符号特色,如今这种特色在网络通俗小说中已被淘汰;二是外语特别是英语侵入汉语,如来自宁财神的《爱的进行式》:“在月光皎洁的司马台长城上,在一个彻夜狂欢的rave Party中,和着震耳欲聋的TECHNO舞曲,我大喊:“Will you marry me?”如今这种特色在网络通俗小说中也看不到了;三是肤浅调侃,还是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来阿泰想了一个逃生守则,即日后跟任何女性网友单独见面时,要带个call机。我们会相互支援,让call机适时想起,若碰到‘肉食性恐龙’,就说‘宿舍失火了’;若是‘草食性恐龙’,则说‘宿舍遭小偷了’。于阿泰的房间发生了四次火警,六次遭窃。我比较幸运,只被偷过五次。”这种调侃式语言在网络论坛灌水中还可以经常见到,但在商业化的网络通俗小说中,创作者们会尽量避免,奇怪的是在传统出版通俗文学中,这种文风还经常可以见到,如韩寒也是这种文风。网络通俗小说能淘汰这些粗陋恶劣的语言表达方法,是因为网络通俗小说已经走向大众化,不再是小圈子的自娱自乐,让创作者们自觉注意到语言的纯净性。现在的网络通俗小说去除了发展早期出现的语言弊端,也还是有一些共性特征的,为了更好的表达故事情节,也为了吸引最广大的群众读者,主要体现在:一是简洁直白,开篇就用情节的推进吸引读者,而不是让语言的迷宫推开读者;二是浅显,为了吸引低文化程度甚至小学三年级水平的读者,创作者们会刻意用语浅显,少用成语俗语,疑难词语甚至笔划多的字;三是段落句子简约,读者们用电脑显示屏或手机屏幕看书时,冗长和段落和冗长的句子很容易让读者眼睛和大脑疲倦,因此网络写手多习惯短句短段落。

(六)审美方面的特征。

网络通俗小说在审美方面有特征有三点:一是平民化的审美立场,前文已述,严肃文学是社会意识层面上的上层建筑,创作者和阅读者都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严肃文学是“精英文学”;传统通俗小说更平民化一点,但创作者还是精英文人,读者也是总体占少数的接受过教育的人,实际上还是拥有文化话语权的文人在传播文化;只有到了网络通俗小说时代,创作者是网络写手,读者是极广大的普通群众,才完成了真正的平民化审美立场。二是娱乐化的审美趣味,严肃文化讲究“文以载道”,作品要承担社会价值或艺术探索价值,要有思想深度、人文价值和艺术表现;而阅读网络通俗小说是一种放轻身心娱乐方式,追求是的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代入感和情绪宣泄感。三是交互式的审美过程,网络通俗小说有网络时代互相的便捷性,是新时代的说书人对听众讲故事,在说书现场,说书人要时时注意听众的反映,多讲听众感兴趣的,不讲听众讨厌的;听众也往往实时把意见反馈给说书人,要求多讲喜欢听的,连载小说网络平台就有着这个说书现场的作用。

三、现在网络通俗小说存在的不足与展望它的未来

    网络通俗小说发展到今天,展现出了生机勃勃,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这几点:一是精品率不高,平民化写作导致网络通俗小说作品数量浩如烟海,但可堪一读的作品比例极少;二是上限还比较低,网络通俗小说有了一些优秀作品,但称得上经典的似乎还没有出现;三是商业化创作导致作品大多“灌水”严重,模式化写作普遍。

当网络通俗小说发展初期时,多是像《风姿物语》《悟空传》《此间的少年》《沙僧日记》这样的作品,它们实际都是“同人文”,也就是说,智慧源泉来自传统小说、电影、动漫和游戏等,网络通俗小说只是做了一个“来料加工”。而在2017年这一年里,由网络通俗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不完全统计有《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特工皇妃楚乔传》《孤芳不自赏》《如懿传》《琅琊榜2》《孤芳不自赏》《择天记》《欢乐颂2》《海上牧云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武动乾坤》《微微一笑很倾城2》《美人私房菜》《赢天下》 《秦时明月之丽姬传》《醉玲珑》《夏至未至》《人生若如初相见》《我与你的光年距离》《一路繁花相送》《愉此一生》《柜中美人》《如果可以这样爱》《你这么爱我,我可要当真了》《猎场》《蔓蔓青萝》《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沥川往事》《《黑锅:我和罪犯玩命的日子》《福尔摩斯探案集》《玻璃鞋》《我与你的光年距离》等,由网络通俗小说改编的游戏收入高达200亿元以上,可以说,网络通俗小说经过十几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逆袭”,反过来成为中文文艺圈的“智慧源泉”。网络通俗小说的历史和现在表明,网络通俗小说未来十分光明,群众已经接受了网文这种娱乐方式,在市场的力量下,必将大浪淘沙,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三国演义》,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证明。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