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都在悄悄学医

500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上周我做了两场直播。

第一次直播时我透露了近期我感冒咳嗽的事,一开始我没当回事,以年轻时的惯性思维以为多喝热水就能好,后来还是认命吃了抗生素才有所好转。

下播后,打开后台一看,又好笑又好哭。

后台一水儿的留言,全是治咳嗽的偏方。有的说枸杞炖苹果,有的说罗汉果炖梨,有的给了花椒蒸的图文解析,有的画出了热敷的点位,还有的说去找中医推拿,连推拿诊所的地图都发来了......

好家伙,就差直接跑到我家来给我把脉了!

第二次直播时我透露了自己那一天的行程,说最近老跑医院。因为我婆婆刚查出了重病,我和我老公最近一段时间跑医院已经是常态。我们俩现在都在自学恶补医学理论、基因知识、EGFR突变、靶向药的区别,以及各种相关的知识点。

我以为这属于冷知识,没想到直播完之后,居然也收到了一大摞热心的指点,有人推荐了靠谱的医院和医生,有人给出了类似案例和经验......”

我首先是非常震撼,原来很多人其实都面临着或经历过这些事。其次是心疼,中年人真很少有日子过得完全轻松的。

哪个满腹看病经验的中年人背后不是一路的摸爬滚打和咬碎牙往肚里咽啊。

只要一提和身体健康问题相关的事,准能立马炸出一群半仙老母,她们半生的求医经验和自我提升总结出的各种江湖医术,如果找个专业人士给整合归纳起来,兴许可以拯救一半地球人。

中年妇女不仅是哆啦A梦的口袋,还是赤脚大夫的百宝箱。

500

人到中年,不偷偷学点医学知识,真的不好混。

就连不擅社交的十三姐夫,有了娃之后也突然开始热衷跟医生交朋友,他十分努力地研究药盒里的说明书,为的就是带娃看病的时候能跟医生唠嗑。他问医生:“你是打算给我儿子开氢溴酸右美沙芬,还是马来酸氯苯那敏,还是对乙酰氨基酚,应该肯定不是甲基伪麻黄碱吧......”

医生肯定心想:“神经病,不都是感冒药么”,虽然哪怕抬头看他一眼都算输,但那个医生还是抬头看了,那应该是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对一个自学成才的中年人所表现出的最大尊重了。

中年男人逐渐喜欢自学成医,学成半吊子,但总比啥也不懂要强。十三姐夫自从关注了一些医学类公众号之后,经常摸着自己的肚子沉思,沉思完了就会发出一些疑问,比如“我好像有脂肪肝了”,“我好像十二指肠需要检查”......唉声叹气一番之后得出结论:“我今天得早点睡”。

但如果我发出一些疑问,比如“我好像老花眼了”,“我好像膝盖不大舒服”,他就会说:“玩手机玩的”。

对待自己特别科学,对待别人全是玄学。

500

而中年妇女们则更注重效率,擅长“以医会友”。

只要加入一个中年妇女比较多的群,你有病,她们就有药。

我光是从微信群里其他妈妈那儿学到的医学知识,就胜读十年书。

在老母群里,我第一次知道了一些皮肤病的治疗方法,知道了胃的各种不舒服方式分别对应着可能的问题,知道了ok镜是啥玩意,知道了牙科的各种门道......

尤其是学会了解读体检报告。

对中年人来说,体检报告是大功率灭火器,专治各种不服。只要不体检,我好像就没病;只要不验血常规,我就不知三高为何物;只要不查心肺功能,就不怕血管爆表,还能继续吼娃拍桌和跺脚。

但一旦体检报告出来,那就是中年人的又一轮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们通常会选择先在中年人的群体里循序渐进地接受那份报告。有时在群里弱弱地问下,会得到来自不同人的相似答案,很通俗易懂接地气,总有那么一两个久病成医的中年人,会告诉你“都不是事儿”。

虽然这么说不厚道,但对中年人来说,看到大家都多多少少有点病,瞬间就会放松很多。毕竟人最大的病,是心病。治疗心病,靠的就是放松。

剩下的就是软绵绵的躺在沙发上,来一杯陈年枸杞红枣,面朝东方虔诚念叨:神啊菩萨啊太上老君啊玉皇大帝啊。

疯狂学了一顿专业医学知识之后,把自己交给命运。

500

悄悄学医,会有瓶颈,这就导致了我们每次看到专业人士都两眼放光。

前几天我去参加一个活动,主办方给我介绍了一位朋友认识,我本想寒暄一下走个过场就溜。

结果一听那位朋友竟然是精神卫生中心的主治医生,我马上就来神了。

巧的是,对方一听我是中年妇女及老母代言人,马上也来神了。

供需关系的闭环形成了......

我们俩在那次活动上聊了很多,完全顾不上周围正在灯火辉煌、莺歌燕舞,我们尽情畅谈着精神方面的问题,从失眠到焦虑再到抑郁,当下医学对中年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问题的缓解与治疗方式的进步,光听君一席话,我觉得我已经被治愈了。

在场的各路大咖,不管多大,在那一刻都没有我们的精神卫生主治医生大。中年人的安全感总是来之不易,但多一个医生朋友,就会多一份自信。

500

但归根到底,中年人还是不自信的时候多,疑神疑鬼已成常态。

前两天刚听说有个老同学闲得没事做了个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基因携带易发双相情感障碍,然后就开始茶饭不思,一直在琢磨:“我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病”......

还有的人,每掉一根头发都要惆怅半天:“我到底是肾虚还是甲状腺有问题”......

有次十三姐夫头晕想吐,跑去医院,医生让做个血常规,他坚持要来个镇魂三件套:B超核磁加CT,还悄悄跟我说“医生不懂,不做全套根本查不出病来”,一顿折腾后啥问题没有,他一口气喝了一杯冰可乐,说:“应该是累的,今天得早点睡。”

至于中年妇女,尽管也在悄悄学医,有的还中西结合着学,但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越多”,所以,我们不自信的时候就更多了。

每次吼娃时总会怀疑自己心脏不大好,每次生闷气总怀疑自己血压有点高,每次熬会儿夜总觉得身体器官又退化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好像患了失眠,白天该工作的时候总觉得得了嗜睡症......

然后,打开“百度”又是一顿偷偷摸摸的学习,得出的结论经常是“早发现早治疗”,越看越吓人。

再加上队友的“加持”,我们的不自信扩张了。

以前絮叨几句哪哪不舒服,队友的台词从“多喝热水”到“少玩手机”再到“你就是缺乏运动”,现在他又多了一项:“你大概是更年期?......”

就连我那刚刚三十出头的表妹都怀疑她自己是不是早更了,她拿出网上找来的“早更症状”逐一对照,发现竟然一大半对得上!昨天她还给我分享了她从居委会借来的宝典,让我一起学习:

500

行吧,中年人什么都得学。

我们已经通过带娃长大,学会了小儿内科的大部分医学常识和常用药知识,又通过带长辈看病,掌握了不少心血管、骨科、内分泌科、外科甚至肿瘤科的知识。虽然没人想设身处地地践行这些知识,但生而为人,又正好是夹在当中的中年人,我们正在逐步逼近把这些知识用于自己的岁月。

至少《妇女更年期卫生》应该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一起悄悄学习,然后惊艳所有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