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做到极致的尖子生们,做错了?

今天,中青报的这篇《这块屏幕可能会改变命运》刷屏了。贫困地区的高中生们,通过直播的形式,与重点高中共享部分教学资源,不少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激励,甚至改变命运考上了名校。

500

看了看评论区,大家还都是比较赞同这种“实现教育资源公平”的方式的。

但在风闻社区,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尖子生才有资格看的直播课堂,是少数人的命运游戏》。作者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点评了这种直播学习的方式:

500

500

和这位作者一样,我也是县中强化班里走出来的学生。

500

作者所写的,就是我学生时代的日常。

但知识消化不了,不就是该练习,消化吗?难道因为消化不了,消化的时间挤占了课余时间,就要拒绝这种知识吗?

要知道,这些知识可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爸技校毕业,是维修工人,我妈高中毕业后家里不再供她大学,于是也进入当地企业电器生产流水线做工人。

小时候爸妈就告诉过我,他们没有任何门路或者资源可以帮我,我将来必须靠自己。

但我却能与与许多和我一样出身普通的同学一起享受到我们县最好的老师与最好的教育资源。

如果我再优秀一些,我甚至可以离开我们的小县城,到市区接受更好的教育。

500

不是靠父母的财力,而是靠学生的成绩,组成强化班冲刺升学。这有什么不好?我父母不需要拿出他们的辛苦积蓄为我铺路,和我一样工薪家庭,甚至农村出身的同学们可以与富有家庭的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不好。

作者说,看到名校历史老师来上课时,感觉自己班主任“手足无措”,“颜面扫地”

作者说,学校劝说班里第一名的同学报考北大,同学彻夜思考后却放弃,是因为“她一定和我一样,认识到自己命运的卑微”

班主任、班里考第一名的同学还有作者,究竟是谁在觉得自卑?

作者还说,能够理解那些考生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做出的努力(我也是曾是其中的一员),但是,我们也必须警惕那种模式给人带来的伤害。那些升级打怪成功的应试考试胜利者,在随后的人生中不得不独自应对这些伤害——那块屏幕可能真的改变了命运,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是吉是凶。

或许素质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影响真的好过应试教育,但在应试教育的资源都没能惠及每一个孩子的现在,作为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却去批评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将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位作者,我与你,咱们同样都是从县中走出来的考生,如今却都能坐在电脑前,在这里用写文章的方式表达自己,你说,应试教育是吉是凶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