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将氧气输送隧道内解决缺氧,那现实中,青藏铁路施工时如何解决缺氧问题?

2007年的电影《青藏线》中,主角于明远带领工程团队,誓要完成从他的父辈那一代传下来的,要把铁路修上世界屋脊的梦想。

然而他们遇到的问题却一个比一个致命。

且不说铁路中靠近昆仑山的那一段山路,终年似冬,环境恶劣。最要命的还是无时无刻“缠绕”在所有人身上的高原反应。

500

工人们时常因缺氧晕倒

500

影片中工人罢工时的抱怨,胸闷气短,脑袋还疼

为了能够应对高原反应,工程队所属的总公司订购了高压氧舱,并派了一堆随行的医务人员来确保工人们的安全。

然而即使如此,在修建隧道的时候,仍然有无数工人因为高原反应缺氧倒下,虽然医务人员24小时盯着施工现场,确保工人们不会因为缺氧而失去性命,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500

500

虽然有高压氧仓和医务人员,但施工环境依然没有好转

而在一次改建高压氧仓的方案讨论中,随行的医生突然灵光一闪,如果施工现场需要将作业时产生的烟雾,通过管道抽出施工现场,那么反过来,增加一根管道将氧气输送至洞内是否可以改善作业环境呢?

500

施工队的工作人员听到这个方案之后大声称赞

最终,在方案落实,改善作业环境之后,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就这样建成了。

500

建成那天,大家都高兴坏了

以上是电影中,三代铁路人修建青藏铁路的全过程,那现实中的青藏铁路建设中,是如何解决高原反应的呢?

在青藏铁路网于2003年的时候发布的公告,当时的北京科技大学与中铁二十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制出了一种叫作“隧道掌子面弥散供氧和氧吧车供氧”的供养技术。

根据公告中的说法,这种技术采用分子筛吸附原理,利用高原低气压直接解吸的变压吸附制氧工艺。通过仪器特定仪器,将施工现场的气压从医学上人类生存所需的极限值,提升到拉萨市内的安全数值。

并且氧气浓度也达到了92%以上,使得施工人员不用再背着沉重的氧气瓶,也可以正常,安全的进行施工作业,这项技术使得当时的铁路施工进度提升了至少三倍。

而该项技术的带头人,北京科技大学热能系的刘应书教授,也因此入选了当时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0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表彰名单中。

同时,青藏铁路指挥部也认为,这项技术确保了青藏铁路通车后的旅客,以及之后所有高原建设作业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500

缺氧技术问题解决的公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