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稻米90%营养在于麸糠层及胚芽” 央视农业这说法靠谱吗?

求教“一粒稻米90%营养在于麸糠层及胚芽”这一说法的产生脉络及境内外相关早期文献?

大致如下:

500

伏求襄助,不胜感激。

央视农业表述的大方向没问题,某些“微量营养素”确实实在胚芽和麸皮中含量比较高。尤其是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麸皮和胚芽中含量确实很高很高,接近90%维生素B1有一半左右在麸皮和胚芽里但是,我们吃的精加工胚乳依然是稻谷的「能量核心」,白米依然是热量和碳水主要来源,有更好的消化吸收率,也更好保存。稳妥的方法,摄入 精白米面:全谷物 = 1:1

1.这则视频想要表达什么?

央视农业这则短视频的本意,是希望大众能够关注「未精加工」的稻谷的营养价值和好处,进而多吃未经过加工的「糙米」,这样不仅营养获取充分,还能帮国家省粮食。

表述的大方向没问题,表达细节有些小问题,让人感觉有些夸张了~

2.完整稻米的营养真的90%在麸皮和胚芽?

500

按照美国农业部数据库的数据来看:

糙米膳食纤维 3.5g,精制大米 0.4g,加工损失了88%

糙米维生素B1 0.4g,精制大米0.08,加工损失了80%

糙米维生素E 0.59mg,精制大米 0.2,加工损失了60%,当然如果根据我们国家的食物成分表,加工过的精米几乎没有维生素E...

结合这些数据,央视农业的表述大方向没问题 ,但是要注意前提——「微量营养素」

3.白米也不是一无是处

虽然糙米营养丰富,但是白米依然是还是廉价且清洁的能量来源,无论怎么加工,能量都高度集中在胚乳中,所以如果一定要抓毛病,央视农业的表述应该是「稻谷90%的微量营养素都在麸皮和胚芽」中。

而且,麸皮中含有非常高的植酸和膳食纤维,往好的方向说,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但同样,高含量的植酸和膳食纤维会和谷类里的矿物质钙、铁、锌等结合,形成结合态,而在人体中结合态的矿物质吸收率是很低的,另外也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所以,经过加工后的白米有着更好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消化吸收率。

还有一个点,胚芽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存储时间短,其中脂肪酸容易酸败产生哈喇味,而去除了胚芽的大米反而更能长时间保存。

所以,白米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口感相比于糙米那真是“盖了帽了”。

4.没必要捧一踩一,”粗细搭配“更合适

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成年人每天谷类摄入200~300g,而其中全谷物应该占50~150g,差不多是1/4到1/2的比例。

500

前期大家可以尝试在煮米饭的时候加一小把糙米,习惯了之后在慢慢加量,加到和大米1:1左右就行了。

拓展资料:谷粒的组成和营养特点: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