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者,我设计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激励大众参与三次分配的通证经济模型

【本文来自《《眉山学苑》公告:招募云学生共创《体制工程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卢奇
  • 陈平老师您好,观察者网的网友们大家好,我叫卢奇,我关注的问题是当今中国教育中大多数学生主导性缺失的现状,我的原创思想简要概括为“定位决定论”。

    第一,What is the ISSUE? 我认为,教育领域中诸多问题(例如《吾国教育病理》中描述的种种宏观问题、《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中列举的微观教学实践问题等等)都是很现实且近20年来愈演愈烈的,而如今教育领域的改革却依旧以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去思考,基本上没有教育领域自身的主导性,尤其不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如学生成长的节奏、集体所无法改变的个体差异等等)。最显著的问题之一,便是以高考为终点的长期应试教育下学生逐渐“习得性无助”的心态,不认为学习可以改变命运,把学习当成“完成任务”而非“自我成长”、把游戏当成“奖励补偿”而非“休闲娱乐”,从而彻底丧失学习中的主导性。教育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则我国教育势必最多完成国家培养所需要人才的功能,而将彻底丧失广大学生改变自己命运、追求个人幸福的功能。

    第二,What is NEW? 我认为,定位是这个问题中非常关键的因素。篇幅有限,我这里只说宏观问题:家庭条件是天生的、运气是不可捉摸的,任何一个人真正可以改变命运的方式只有自身的实践活动,而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当今社会已经复杂到任何一个人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迷失,因为社会相对于个人来说太庞大了、太复杂了、太不可理解了。如此,必然带来自我定位的彻底缺失,从而大多数人只知道社会给自己的暂时职业定位,而根本不可能发展出个人志向主导的个人定位。在定位都没有的情况下,我就算再想追求幸福,向哪里发展?我就算再好学,该去学习什么?我就算再想把个人志向和国家命运相结合,我的定位又是什么呢?因此,我们必须去动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社会的每一个人形成做自我定位这件事的基础条件:理解社会、理解个人、理解学习。一旦这些都清楚了,那么个人努力便是摆在面前的光明大道,大多数人将不可能抗拒其诱惑力,从而彻底放弃“躺平”的想法,转而走向个人与国家相结合的光明未来。

    第三,Why it is IMPORTANT? 我所做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确还非常有限,目前除了身边一直以来的观察和思考之外,成文的仅有一篇知乎文章《衢州两所大学调查记录》,志愿活动只有一次B站上的高考志愿填报相关志愿活动(记录于知乎文章《高考相关志愿活动纪实(碎碎念~)》)。因此这里只先说一点最容易引起大家理解和共鸣的事实:任何杰出人才都是极其清晰的自我定位长期塑造而成的。我们可以随便举出很多例子:毛泽东、周恩来、温铁军、陈平……为什么说他们的自我定位清晰呢?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思考习惯:不信邪、勇于自我定位。而这些的前提又是什么呢?是他们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越来越认清了社会的基本事实。于是,自志向确定的那一刻起,任社会起伏、个人命运自有一番风景,成则波涛汹涌、败亦此生无憾。而当我们去看普通人,他们之所以迷茫、彷徨,原因也很简单,不清楚事实真相。我们必须客观上承认广大普通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接触到的社会信息也是非常局限的,无法做到像这些大神一样全面地认识社会;但我们也不应放任他们迷茫一生,应当在“认识社会”这件事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使更多人认识到自己的天赋、能力、出身、运气所适合的定位及其相关的社会现实,从而知道该如何努力追求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才是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所应当针对学生担负起的责任,从而使教育不再仅仅为国家建设服务(这明显是个短期目标),还要达到帮助每个人民得到个人的精神幸福(这才是教育的长期目标)。

    写这些的时候我可能比较一气呵成,用词、描述都必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观点本身因为没有足够实践的支持也一定是非常不靠谱的。但我一直坚持在实践中摸索,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很有限,我特别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回复,希望看到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讨论!谢谢大家!

我是一名有着10年工龄的银行从业者。我认为保持和发展好奇心\社会经验是国家创新战略的基石,自2011大学毕业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自区块链被热炒后我关注到区块链技术的一些特性可以加以利用,我自己设计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激励大众参与三次分配的通证经济模型,现在处在模型完善阶段,最初设想该模型出发点就是解决您描述的教育问题,如何高效利用社会的力量以及如何对参与进来的主体进行资源分配\回馈,是该设想的核心,我将在该公告后续的留言中进行描述,希望您能够给予指导。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