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该向欧洲学什么?

转自@Finance鸟不飞:

乾隆该向欧洲学什么?

我看到卢克文工作室用大清自乾隆以来的衰落对比今日美国,比如拒绝西方先进思想、技术,错过了机会云云。

我觉得这个类比太生硬,我们选乾隆去世这一年,1799年,中国有1300万平方公里,人口四亿。美国总统华盛顿多次放血后死于1799年,此时美国人口300万,国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直到1900年,美国人口才到7600万。

美国领土扩张是19世纪的事情,第一桶金就是1803年从法国人手头买了路易斯安那,国土面积翻了一倍。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上台,这是共和体制的欧洲样板,但1804年法国又变成了拿破仑帝国,在此之后,法国小矮子的侄子拿破仑三世还会东施效颦。

做个假设,乾隆皇帝坐着船去欧洲考察,他会发现欧洲都是君主制国家,君主制的一次大退潮要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去欧洲学习治国经验能学习什么?

清朝当时的规模、复杂程度远超欧洲,从热带到寒温带,从海南岛到青藏高原,人口规模远非欧洲单一国家能比的,同时包括农耕、草原两种文明,欧洲国家能给出什么样的建议呢?

这么说吧,没有一个欧洲国家的君主拥有治理超大规模国家的经验。有人说了,英国、法国有海外殖民地,要知道殖民地是赚钱的,这是纯粹的剥削,而清朝在扩张的国土上是亏钱的,持续的投入,两者有天壤之别。所以,我才说,清朝低成本统治西藏、蒙古地区是伟大的制度创新。

乾隆为人所诟病的一句话,“大清无所不有,用不着与西方蛮夷互通有无。”,其原话是“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我认为,就算是第一句话也没有问题,葡萄牙绕过好望角开辟跟亚洲的直航贸易路线,不就是为了获得印度、中国的商品吗?

因此,明清两朝欧洲白银换货物的贸易持续,中国被收了实物税,明朝没有及时进行金融税收改革反而被输入的白银引发通货膨胀,恶化了明朝的处境。

我认为欧洲当时的环境,无论如何清朝是模拟不出来:1. 欧洲分裂成无数的小国;2. 无数小国彼此竞争求生存。

大航海仿佛是鲇鱼效应,西班牙发现美洲的金银,不断往欧洲输入货币,葡萄牙发现亚洲直航路线,不断往欧洲输入商品。荷兰通过海上贸易崛起,英国效仿荷兰进行税收改革,并建立了国债制度,并通过投资军事实力。英国后来在拿破仑战争中展示的海军+国债的威力,是欧洲长期战争的结果,是竞争的结果。

清朝最重要的战争是清朝准噶尔战争,如果按照欧洲对于战争的说法,这场战争从1688年打到1758年,应该叫70年战争。乾隆时期,还有大小和卓之乱、清缅、安南、大小金川战争,乾隆十全武功的战争的烈度、频繁显然没有达到欧洲争霸战争的程度,作为一个大国的财政潜力太大,也没有到利用国债春药的程度。

我个人金句,需求推动变革,没有欧洲因为长期频繁战争形成的战备体制,当然也就没有欧洲式样的财政、金融体制。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税收潜力完全不同,清朝就算虚心向欧洲学习,怎么个学法?

欧洲国家战备体制的形成源自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及对外殖民战争,战争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走向中央集权,继而推动了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

清朝国土面积已经足够大,清朝的财政收入要统治现有国土面积已经非常吃力,人口、土地的矛盾已经显现,这是最重大的危机,所以从乾隆晚期到嘉庆最头疼的就是白莲教。要说最迫切的需求,中国此时要走出马尔萨斯陷阱,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对外输出战争,杀死原住民,输出过剩的人口占领土地,这是英国方案;二是农业技术方案,农药、化肥、种子技术,不断提高粮食产,这种技术套装在乾隆时期根本没有,欧洲也没有。

道理很简单,乾隆皇帝面临的难题不是靠一场欧洲式的思想运动能解决的,要么学习欧洲争夺美洲、非洲的殖民行动,要么就只能等到农业技术的进步。

为什么明朝不会有大航海呢?因为大明朝不像中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那么精穷,穷则思变,道理简单。同样地,清朝没有欧洲国家的生存压力,当然不可能进行欧洲式的变革。别说古人愚昧,在2018年贸易战之前,造不如买不是大行其道吗?美国贸易战打下来,再没有人扯全球化的犊子了吧?总之,没有竞争压力,国家、企业和个人都会变得不堪,生存压力是生物进化的源动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