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舰艇的升级改装(上)50-70年代,老树开新花

二战之后世界各国都经历了大裁军,美国更是从战争结束时的1100万现役军人在两年内裁减到150万。其中海军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陆军要驻扎在欧洲对抗东方的滚滚洪流,空军手握核大棒风头正劲,而过于强大的海军放眼全球已经没有对手,技术装备烧钱又最凶,于是成为大刀阔斧裁军的头号目标:几百亿海军经费被冻结,大批二战名舰、新舰退役拆毁,连雄心勃勃的“合众国”级超级航母也在首舰安放龙骨5天后被国防部长约翰逊取消。整整十年时间内,除了潜艇和少量二战中未完成的舰艇外,美国海军没有建造一艘新式大型水面主战舰只,直到1955年才下水了新一代的“福莱斯特”级超级航母,1961年才下水了战后第一艘巡洋舰“长滩”号。

500

二战航母的现代化改装

面对这样的窘境,美国海军不得不对众多现役的二战老舰进行深度改装,以适应战后蓬勃发展的海军新技术、新装备和全新的作战模式。其中改装规模最大、外观变化也最大的非航母莫属。

在“福莱斯特”级服役前,美国海军保留了大型舰队航母2型25艘,分别是3艘标准排水量4.5万吨级的“中途岛”级和22艘3.1万吨级 的“埃塞克斯”级。它们都设计于二战期间,采用全通甲板,搭载螺旋桨舰载机。

500

> 1954年12月27日到1955年7月14日期间,“中途岛”号编队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

 【 喷气机上舰 】

随着喷气机时代的来临,舰载机喷气化也势在必行。美国海军第一型纯喷气式舰载机– 麦克唐纳FH“鬼怪”早在战争中的1945年1月就进行了首飞,1946年7月首次在“中途岛”级2号舰“罗斯福”号上进行了起降测试。

500

> 1946年7月21日,詹姆斯·戴维森少校驾驶XFD-1原型机在“罗斯福”号上降落

到1948年,机体更大、飞行速度及航母起降速度更高的麦克唐纳F2H“女妖”和格鲁曼F9F“黑豹”战斗机入役成为航母舰载机大队的主力,它们对航母的弹射器、飞行甲板、阻拦索等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00

> 平直翼的F2H-2P(左)和后掠翼的F9F-8P(右),两者都为侦察型

“中途岛”级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大的航母,只有它的甲板允许FH战斗机在紧急情况下直接滑跑起飞而不必借助弹射器。美英海军当时都对更先进的后掠翼型比较抵触,担心恶化的低速能力会危及舰载机着舰安全,于是仍然采用平直翼型的海军战斗机普遍比同时代的空军后掠翼战斗机飞行速度低约160公里/时,性能落后一大截。

当1950年11月米格-15第一次出现在朝鲜战场后,海军战斗机不得不尴尬地徘徊在米格机的作战半径之外,把前线空战任务留给空军的F-86。整个朝鲜战争期间,F2H没有取得任何空战记录,也没有损失;F9F飞行了7.8万架次,只击落了2架雅克-9和7架米格-15,自己损失2架。

500

> 1952年飞行在长岛上空的F-86A-5和F9F-6,F9F-6是F9F家族中第一个后掠翼型号

【 “埃塞克斯”级 】

在新技术和新战术的冲击下,美国海军终于开始从航母这个根源上着手改进自己的整个舰载航空系统。1948年8月到1950年9月,没有完工的“奥利斯坎尼”号(“埃塞克斯”级17号舰)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工程代号SCB-27,它也是今后所有“埃塞克斯”级改造的原型和蓝本。

现代化改造涉及的项目非常多,耗时两年。最大的工作量是加强飞行甲板结构,以承载5.2万磅(23.6吨)级的飞机,在当时特指1948年首飞、1950年入役的AJ“野人”式混合动力舰载核打击轰炸机。而在此之前,航母上搭载过最重的飞机就是杜立特中校的B-25中型轰炸机,起飞重量不过16吨,普通的战斗机和攻击机都不超过10吨。

500

> 1952年8月29日,“奥利斯坎尼”号上的一架AJ-1,除了翼下的两台R-2800活塞螺旋桨发动机,机身尾部还安装了一台J33涡轮喷气发动机,23米的翼展几乎和飞行甲板同宽。

与之相匹配,还安装了面积更大、提升能力更强的飞机升降机,新型的Mk-5型阻拦装置,马力更大的弹药升降机,用H-8型缝管式液压弹射器替换了二战时期的H-4-1型,最重可以弹射18吨级的飞机。

500

> 依靠液压泵和钢缆传动的H-8液压弹射器

4座双联127毫米高平两用炮被拆除,彻底清空了飞行甲板。在右舷侧面新安装了8门开敞式炮座的127毫米高炮,40毫米博福斯高炮也被双联装76毫米高炮取代,近炸引信的作战效能大幅度提高。

舰岛被彻底重建,拆除所有炮座,高度增加,长度缩短。烟道向后折,用大型单脚雷达/通信桅杆替换了原来的三脚桅,为了更好地保护飞行员,3个飞行中队准备室从机库顶部的走廊甲板下移到机库装甲甲板之下,在右舷舰内增设一部大型升降机运送飞行员上飞行甲板。

航空燃料储存空间增加了近50%达到30万加仑(113.5万升),油泵输送能力也提高到每分钟50加仑(189升)。消防系统得到加强,机库内增设了两道钢制应急防火防爆隔壁,安装了水雾/泡沫喷洒系统,改进了水幕系统和消防总管。其它改进包括发电能力和武器储存/处理设施。舷侧的装甲带被拆除,安装了防雷隔舱,水线宽度增加了2.4米-3米,完成改造后排水量增加了20%,最高航速从32.7节略微下降到31节。

500

>1950年12月6日,新入役的“奥利斯坎尼”号离开纽约前往杰克逊维尔参加航母资格认证

海军对“奥利斯坎尼”号的改造非常满意,1949年-1955年间对另外14艘“埃塞克斯”级展开全面升级。改造工程分为两个子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弹射器的型号:包括“埃塞克斯”号在内的8艘早期批次执行SCB-27A型改造,和“奥利斯坎尼”号的改装项目相同,安装的也是2座H8型液压弹射器,能将7吨的飞机加速到105节;后6艘则升级到SCB-27C型,采用的是2座全新的C-11型蒸汽弹射器。

500

> 1954年6月1日,亨利·杰克逊上校驾驶S2F反潜机在“汉科克”号上进行了美国航母的第一次蒸汽弹射起飞

蒸汽弹射器是英国对现代航母技术作出的三大发明贡献之一,极大地增强了航母的弹射能力。C-11可以将18吨的飞机加速到136节,或者32吨的飞机加速到108节,弹射能力是H8型的4.5倍。美国全套引进了蒸汽弹射器的生产技术,实际上在头两艘“汉科克”号和“提康德罗加”号上直接安装了英国制造的4部BXS-1型弹射器。和蒸汽弹射器配套的还有为弹射喷气机专门设计的挡焰板、甲板冷却系统、燃油混合设备、应急阻拦网以及核武器储存/处理设备。

3号飞机升降机从舷内式改为舷侧式,右舷的5英寸高炮也向后移动。因为蒸汽弹射器增加很多管路设备和相应的舰体支撑结构,SCB-27C型舰的排水量比A型增加了2460吨,防雷隔舱设计更改后水线宽度增加了0.6米。

500

> 1954年3月4日刚完成SCB-27C改装离开普吉特湾海军工厂的“汉科克”号,右舷后部3号升降机呈翻起状态

同一时期,英国又开发出另两项更加重要的航母技术,那就是斜角甲板和助降镜。1952年初,皇家海军“凯旋”号航母和美国海军的“中途岛”号分别在甲板上画出偏离中轴线5.5度的斜角甲板区域进行可行性试验,并用螺旋桨和喷气式舰载机进行了触舰复飞试验。不过两艘航母都只是简单的重新画线,并没有在舰体结构上进行改装,阻拦索和应急阻拦网都还是垂直于中轴线的。

1952年9月到12月,刚从远东返回的“埃塞克斯”级19号舰“安提坦”号在纽约海军船厂接受改装,在左舷安装了突出舰体的外飘结构,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装备斜角甲板的航母。1953年间,美国和英国的海军飞行员在“安提坦”号上进行了广泛的斜角甲板阻拦着舰使用,验证了这种概念的先进性。斜角甲板和配套的助降镜给传统的直通甲板航母带来三项变革:

一、起飞和着舰区域分离,各司其职,彻底解决了直通甲板回收飞机时无法起飞,起飞时无法降落的窘境,航母作战效能显著提高。

二、安设斜角甲板后,着舰失败的舰载机可以立即拉起复飞,极大地提高了降落作业安全性,大幅降低的伤亡率对飞行员和舰员的士气也是一大鼓舞。直通甲板一旦着舰失败就意味着飞机撞入前部的机群,不成功便成仁,因此需要设置多达十几道阻拦索还不能绝对保证安全,斜角甲板则只需要4道。

三、斜角甲板和前部起飞区域之间形成大面积的三角形停放区,战机可以在此区域进行加油、挂弹、维修、调度操作而完全不受起降作业干扰,甲板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整备完毕可随时出动的舰载机数量显著增加。

500

> 1953年刚完成斜角甲板改装的“安提坦”号

在此之后主要作为反潜和训练航母使用的“安提坦”号没有继续接受进一步改装,维持这一状态直到退役。不过“安提坦”号的成果极大鼓舞了美国海军,随即为“埃塞克斯”级推出了SCB-125升级计划,改装项目包括:

安装斜角甲板

左舷升降机整合在斜角甲板前端(类似日后的“福莱斯特”级)

舰艏改为全封闭的风暴艏

安装光学助降镜系统

改装Mk-7型阻拦装置

航空管制中心重新布置到舰岛后部

改进空调系统

前部1号飞机升降机加长(仅限SCB-27C航母)

后部3号飞机升降机改为舷侧式(未改进过的SCB-27A航母)

SCB-125工程对航母外观的改变十分显著,但是舰体结构的修改工作量却相对较少,所以工期只有6-9个月。首先接受改装的是正在进行SCB-27C改装的后3艘航母,即“香格里拉”号、“列克星敦”号和“好人查理”号,它们将2项改装工程合二为一,因此3号升降机的安装位置比前3艘SCB-27C要靠前以避开斜角甲板。之后除“张伯伦湖”号之外的所有SCB-27改装航母都接受了SCB-125的改装,共14艘。“张伯伦湖”号因为改为载入航天发射回收母舰而没有接受进一步改装。

因为舰体结构空间限制, 8艘SCB-27A上的H-8液压弹射器没有升级到C-11蒸汽弹射器,1号飞机升降机也没有加长,3号飞机升降机安装位置和后3艘SCB-27C相同。“奥利斯坎尼”号是最后一艘接受SCB-125改装的,增加了一些改进项目,包括铝制飞行甲板覆层、Mk-7-1型阻拦装置和推力更大的C11-1型蒸汽弹射器,因此“奥利斯坎尼”号也被称为SCB-125A型。

500

> 1962年的“奥利斯坎尼”号,搭载了A-4、F-8和S-2

改装蒸汽弹射器的航母能够搭载F-8、A-7、F-4等第二代喷气式舰载机,在之后的冷战和越战中作为攻击航母活跃在一线,而没有改装的航母只能降级当作反潜航母使用。

500

> 1965年在越南进行作战部署的“好人查理”号

500

> 1960年已改装为反潜航母的“勇猛”号,舰艏没有安装回收角

最终SCB-125共呈现出3种形态:SCB-27A+SCB-125(7艘),SCB-27C+SCB-125(6艘)和SCB-125A(1艘)。

500

诞生于1941年,和“大和”、“翔鹤”、“大凤”等名舰交过手的“埃塞克斯”级在生命的中后期通过2-3次改装成为了一型颇为现代化的中型航母,作战能力和建造初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500

> “奥利斯坎尼”号一直服役到越战后的1976年9月,是除了改成航母训练舰的“列克星敦”号外最后一艘退役的“埃塞克斯”级


【 “中途岛”级 】

三艘更大的“中途岛”级按照“罗斯福”号(1954年)、“中途岛”号(1955年)、“珊瑚海”号(1957年)的顺序接受了相似的SCB-110改装工程,单舰耗资4800万美元,用时2年。改装项目包括:

安装“风暴艏”以改善十分严重的舰艏上浪问题

安装C-11型蒸汽弹射器和增强的阻拦系统

安装长147米的斜角甲板和光学助降镜系统

扩大舰岛,在新型桅杆上增设SPS-8测高雷达和SPS-12对空搜索雷达

后飞机升降机移到右舷舷侧,扩大前升降机,三台升降机的提升能力都增加到33.6吨

航空燃料装载量从132万升增加到170万升

拆除8门127毫米高炮和3200吨装甲带以减轻重量,舷侧加装防雷隔舱增大浮力,完工后满载排水量达到6.34万吨

500

> 1952年航行在苏格兰克莱德河口的“中途岛”号,仍然保持着服役初期的状态

500

> 1956年完成SCB-110改装工程后的“中途岛”号

 “珊瑚海”号的改装略有不同,工程代号是SCB-110A,工期也多半年。斜角甲板比前两艘增加了3°,3部蒸汽弹射器全部都是长度69米的C-11-1型,提高了通用型和可维护性,而前两艘的左舷弹射器是长度49米的C-11-2型,弹射能力稍弱。

前部飞机升降机也移到了右舷舰岛前方,左舷升降机移到斜角甲板后方降落跑道范围外,运作时不影响着舰作业,飞行甲板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这种形式比当时已经建成的三艘“福莱斯特”级还要优化,成为之后从“小鹰”级开始的美国航母标准设计。

500

> 1963年的“罗斯福”号

500

> 1979年的“珊瑚海”号

1961年一年内美国海军入役了“小鹰”号、“星座”号和“企业”号3艘航母,加上4艘“福莱斯特”级,超级航母达到7艘,舰龄只有15年左右的“中途岛”级和它们相比显得又老又小。

为此“中途岛”号率先从1966年2月开始进行了SCB-101.66改进工程。飞行甲板面积从1.13万平米扩大到1.62万平米,斜角甲板角度扩大到空前绝后的13.5°(“福莱斯特”级、“小鹰“级、“企业”号都是10.5°),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斜角甲板角度最大的航母。

飞机升降机改为“珊瑚海“号一样的布局,3部升降机尺寸相同。左舷弹射器拆除,2部舰艏蒸汽弹射器都升级到“小鹰”级和“企业”号使用的C-13型,长81米,可将35吨的飞机加速到139节。阻拦装置和中央空调系统也都进行了改进,满载排水量增加到6.47万吨。

“中途岛”号的这次有争议的改装工程长达4年,到1970年1月完工时开支已经从预计的8800万美元攀升到惊人的2.02亿美元,把排在之后“罗斯福”号的改装预算都吃光了,而早2年完工的“肯尼迪”号新舰造价也不过2.77亿。更糟糕的是海试发现“中途岛”号的耐波性和高海况下的航空作业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必须接受进一步修改,直到1971年才重新服役。

500

> 1971年时的“中途岛”号

受此影响,“罗斯福”号不得不取消了原先的SCB-101.68改装计划,于1969年8月展开一项造价4600万美元、为期11个月的小规模改装:前部飞机升降机移到右舷舰岛前部,左舷弹射器拆除,舰员生活区重新改建,拆除剩余4座127毫米高炮中的2座,安装了采用海水灭火剂的甲板边沿消防喷淋系统。

500

> 1975年时的“罗斯福”号

随后的“珊瑚海”号也只是在1970年进行了小规模改装,增加了一些新的电子对抗设备。完成改装后3艘“中途岛”级都具备了运作A-6和A-7攻击机的能力。1974年新一代F-14战斗机和S-3反潜机入役,但是“中途岛”级的甲板实在太小,无法搭载,只能继续装备F-4。

500

> 满载A-6、A-7和F-4的“罗斯福“号

仅剩2部弹射器的“罗斯福”号因为舰况太差于1977年退役,被 “艾森豪威尔”号取代。原本预计于1980年退役的“珊瑚海”号因为里根总统上台后推行“600艘战舰”海军扩军计划得以保留,并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改装,弹射器升级到C-13型,安装了现代化的近防系统和雷达系统,于1985年开始搭载新入役的F/A-18战斗机。在服役末期“珊瑚海”号还参加了针对利比亚的“锡德拉湾”行动和“黄金峡谷”行动,完成了F/A-18的首次实战出击,该舰于1990年退役。

500

> 1986年5月“黄金峡谷”行动后继续在地中海执勤的“珊瑚海”号

1980年,“中途岛”号在大修中加大了舰岛,彻底更新了雷达、电子战等电子系统。1982年又换装了海麻雀和密集阵近防系统。1986年11月,长期饱受耐波性问题困扰的“中途岛”号再次进行改造,工程名称为“扩展选择性增量维修计划”,在舰体两侧增加了防雷隔舱以增强稳性,水线宽度增加3米达到39.9米,并升级了雷达系统。

500

> 1987年的“中途岛”号,左舷外飘结构尤为突出

但这次改装非常失败,稳性甚至更加恶化,即使在中等海况下连续转弯飞行甲板都会上浪,威胁飞行作业安全。海军曾经打算就此让它退役,但“中途岛”号于1988年10月8日在菲律宾附近遭遇台风袭击,原设计只能承受24度横摇的该舰经受住了26度横摇的考验,并赢得了“摇滚航母”的花名(6.4万吨的航母横摇26°!)。此后美国海军又投入1.38亿美元以彻底修复耐波性问题。

500

> 中等海况下剧烈起伏的“中途岛”号,摄于1986年改造之后的海试

1990年6月20日,“中途岛”号在日本东北部海域执行飞行训练时甲板上发生2次爆炸,燃起的大火足足燃烧了10小时才被扑灭,这一事故被媒体广泛报道,大众原以为“中途岛”号受此一击会立刻退役,但这艘45岁的航母常青树再次得到修复,并和另外5艘超级航母一起参加了随后的海湾战争。

1991年8月,在日本前沿部署长达18年的“中途岛”号离开横须贺返回本土,舰员在甲板上摆出“再见”的字样,这也是“中途岛”号的最终形态

500

途中“中途岛”号访问珍珠港,和“福莱斯特”级4号舰“独立”号停泊在一起,可以直观地对比一下2型航母的飞行甲板:

500

1992年4月11日,“中途岛”号退出现役,2004成为圣迭戈的“中途岛”号航母博物馆。

500

> “中途岛”号的飞行甲板变迁

500

由火炮巡洋舰改装的大型导弹舰

早在40年代后期,美国海军已经开始筹划为军舰配备导弹系统。1948年“诺顿海湾”号水上飞机供应舰被改装为导弹试验舰,安装了初代舰空导弹系统和相关的雷达火控、弹药储存检测设备。当年秋天它首次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宣告美国海军正式进入导弹时代。

500

> 1956年的“诺顿海湾”号导弹试验舰,上层建筑上安装了多部雷达,直升机甲板上可以看到一部“小猎犬”导弹发射架和一枚平放的导弹

1952年,已经改为火炮训练舰的“密西西比”号战列舰将艉部的4号炮塔拆除,安装了2座“小猎犬”防空导弹发射架。1953年1月28日进行了“小猎犬”导弹的首次海上测试,在1956年退役前,它还测试过“海燕”空舰导弹。

500

> 1953年前后试射“小猎犬”导弹的“密西西比”号

RIM-2“小猎犬”是早期中程舰空导弹的代表作,和远程的RIM-8“黄铜骑士”、近程的RIM-24“鞑靼人”同为美国海军 “大黄蜂”舰空导弹发展计划的产物,并称为“3T”导弹(英文名称都以T打头),为6、70年代的美国海军构筑起3层对空防御圈。

 “小猎犬”导弹由康维尔公司研制,长8.08米,起飞重量1.4吨,2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搭载99公斤常规预制破片战斗部,飞行速度1.8马赫。早期型号射程只有19公里,采用雷达驾束制导,1957年单价6万美元。随后推出的C型采用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速度达到3马赫,机动性也更强;D型则配备了1千吨当量的W30型核战斗部;E型开始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对付低空目标的性能更强;最终的F型射程达到74公里。

500

> 1966年“波士顿”号巡洋舰上的“小猎犬”导弹发射装置

为了实战部署舰空导弹,美国海军在5、60年代把一批二战时期的火炮巡洋舰改装成防空导弹载舰,共4型11艘。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海军囊中羞涩,另一方面是由于第一代舰载防空导弹系统体积极为庞大,配套的雷达和火控系统也十分巨大,只有巡洋舰级别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提供足够的改装空间,而战列舰则过于庞大笨重,费效比不高。

【 “波士顿”级 】

第一型接受改装的是1943年入役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波士顿”号和“堪培拉”号。1952年1月, 2舰被重新划分为“波士顿”级导弹巡洋舰,舰号从CA-69/70更改为CAG-1/2。

500

改装工程耗时4年,后甲板上的三联装203毫米主炮和127毫米副炮被拆除,内部舰艇支撑结构改建,安装了2部双联装“小猎犬”导弹发射装置。在上层建筑前部安装了相关的雷达和火控系统,后部彻底重建,2具烟囱被合二为一。标准的“小猎犬”系统配有一个储弹40枚的自动装填弹库,在大吨位舰艇上可以扩展到60枚或者80枚,“波士顿”级则是72枚,火力持续性很强。“波士顿”号在1955年11月重新服役后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导弹巡洋舰。

500

> 1956年8月在训练中发射“小猎犬”导弹的“波士顿”号

因为“波士顿”级具有浓厚的试验色彩,改装并不彻底,海军打算在新型武器系统试验成功后再进一步改装,将2座前主炮也替换为“小猎犬”导弹发射装置。随着海军军费的改善,大批新型巡洋舰投入使用,2艘“波士顿”级已显得比较落伍,而它们在越南前线的对岸火炮轰击表现出色,所以在1968年又被从新划为重巡洋舰(CA),并于1970年退役。

【 “加尔维斯顿”级和“普罗维登斯”级】

“波士顿”级之后,6艘“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在1957年也接受了类似的改装,不过分成2个型号。“加尔维斯顿”号、“小石城”号和“俄克拉荷马”城号被重新划分为“加尔维斯顿”级轻型导弹巡洋舰,改装工期2年。

500

上层建筑后部被拆除重建,艉部火炮全部拆除,腾出空间安装了一部巨大的双臂“黄铜骑士”远程舰空导弹发射架以及一座水平储存16枚待发弹的弹库,另有30套弹体和助推器分开存放。上层建筑上竖起3座桅杆,以安装众多雷达和通信设备。“小石城”号和“俄克拉荷马城”号还被改装为舰队旗舰,为此拆除了前甲板上的1座3联装152毫米炮塔和2座双联装127毫米炮塔,前部上层建筑也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增加了指挥和生活舱室。

500

>1966年7月航行在南海的第七舰队旗舰“俄克拉荷马城”号

“黄铜骑士”导弹由本迪克斯航空公司研制, 1958年服役。它体型巨大,弹长9.8米(和米格-15的长度相当),起飞重量3.5吨(其中助推器为2吨)。发射时由Mk-11固体火箭助推器推动起飞,然后靠弹体内的冲压发动机加速到2.5马赫。

RIM-8A型射程92公里,携带211公斤重的连续杆常规高爆战斗部,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B型换装W30型核战斗部,因为威力强大,无需精确瞄准,取消了末段连续波寻的器,改为雷达驾束制导体制。C型射程提高到241公里,D型是相应的核战斗部型号;E型是通用型号,可以在舰上更换两种类型的战斗部,因此无需安装专用的核导弹储存设施,射高增加到2.44万米;G型和J型改进了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引头和固体燃料,射程增加到240公里。

除了防空“黄铜骑士”还具备反舰能力,另外还专门开发了反辐射的H型,并在越南战场上取得过多次战果。和导弹配套的AN/SPW-2火控雷达、SPG-49照射雷达以及Mk-7发射架的尺寸和重量都非常惊人,只有万吨级以上的军舰可以搭载。

500

> 1960年11月的“小石城”号,发射架后方的是自动装填的水平弹库

另外3艘“普罗维登斯”号、“斯普林菲尔德”号和“托皮卡”号改装项目类似,主要区别就是安装了“小猎犬”防空导弹系统,在艉部同样设置了一部双臂发射架,弹库容量增加到120枚。前两艘同样改装为舰队旗舰,这3舰被称为“普罗维登斯”级,舰号改为CLG-6/7/8。

500

因为新安装的设备过高过重,这两型一万五千吨级的大舰都遭遇了严重的稳性问题,装备“黄铜骑士”系统的“加尔维斯顿”级情况更糟,不得不进行减重并增加压舱物以提高稳性。另外过重的艉部还带来舰体中拱的困扰。

500

> “普罗维登斯”号

总的来说这6艘导弹轻巡洋舰的改装都不太成功,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期间全部退役。

500

> 1979年由“俄克拉荷马城”号发射的最后一枚“黄铜骑士”实弹

【 “奥尔巴尼”级 】

继“波士顿”级之后,美国海军在1959年又改装了3艘导弹巡洋舰,分别是“俄勒冈城”级(“巴尔的摩”级改进型)“奥尔巴尼”号,“巴尔的摩”级“芝加哥”号和“哥伦布”号,舰号为CG-10/11/12。

500

改装的幅度非常大,主甲板以上被彻底铲平,重新安装了一个极为庞大的上层建筑,长度超过120米,桥楼高度超过23米,比以高大雄伟著称的“纳尔逊”级战列舰16.5米的桥楼还要高出一大截。桥楼之后是2座33米高的烟囱桅,上面安装了众多雷达、通信和电子对空设备,最高的主桅顶端距离水面距离达到了惊人的58.7米,著名的“违章建筑”日本“扶桑”号战列舰的绝对高度也只不过40米。

之所以把上层建筑造得如此高大是为了提供更多舱内空间,也因为前后的导弹和火控雷达系统过于庞大,在舰长有限的情况下只好向垂直方向发展,为此整个上层建筑都采用轻质的铝合金结构。 

500

> “芝加哥”号改装前后对比

“巴尔的摩”级在舰艏和舰艉分别安装了一部Mk-12双臂发射架,用于发射“黄铜骑士”导弹,上层建筑两端就是“黄铜骑士”导弹的弹库,共备弹104枚。弹库上方分别是2座AN/ SPW-2型火控雷达和2座AN/SPG-49照射雷达。

500

在舰桥两侧安装了2座Mk-11双臂发射架,用于发射射程16公里的“鞑靼人”近程防空导弹(后期型号达到32公里),弹库就在发射架下方,共备弹84枚,由4部AN/SPG-51火控雷达制导。2座烟囱桅中间还有第3种导弹 – 8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另外还配备了2座3联装Mk-32鱼雷发射管。最初“全导弹化”的该级舰并没有配备火炮,但入役后在两舷后烟囱桅两侧各安装了一门开敞炮位的127毫米炮。

整个改装工程耗时4-6年,造价极为高昂,三舰平均为1.75亿美元,和同期建造的“独立”号航母1.82亿美元的造价相差无几,原本计划改装5艘,后2艘不得不取消。不过它的火力也是非常恐怖的,“奥尔巴尼”级的满载排水量达到1.75万吨,和1961年入役的“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完全一样,但前者配备的“黄铜骑士”导弹的数量和火力通道都是后者的一倍,远程防空能力和舰队通信能力更强悍。

500

> 1963年1月30日,“奥尔巴尼”号在弗吉尼亚外海同时发射2枚“黄铜骑士”和1枚“鞑靼人”导弹

三舰服役后“哥伦布”号和“奥尔巴尼”号先后长期担任大西洋舰队第6舰队和第2舰队旗舰,但因为各种原因从未参加过任何实战行动。“芝加哥”号则一直活跃在亚太地区担任第3舰队旗舰,参加了越战和多次朝鲜危机。1972年5月9日,“芝加哥”号在90公里距离上发射“黄铜骑士”导弹击落一架米格-17,这是该导弹在服役生涯取得的4个战果之一,其它3个都来自“长滩”号。

500

> 1971年锚泊在马耳他港的皇家海军“伦敦”号驱逐舰、“奥尔巴尼”号巡洋舰和“劳伦斯”号驱逐舰,三舰高度相差悬殊

 “奥尔巴尼”号和“芝加哥”号在60年代末中期改装时装备了数字式火控系统,以应对苏联海军反舰巡航导弹和飞机的威胁。“哥伦布”号因缺乏预算而没有升级,于1975年1月退役。到1976年,“黄铜骑士”导弹从所有海军舰艇上撤装,“奥尔巴尼”级只剩下“鞑靼人”导弹。1979年曾经计划为余下的2舰换装标准-1导弹、“密集阵”近防系统和“捕鲸叉”反舰导弹,但因为经费被分配给其它战舰而最终作罢,2舰在1980年退役。

和二战改装航母的卓越表现相比,上述四型改装导弹巡洋舰虽然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但是为测试第一代舰空导弹系统、积累实际运作经验、指挥舰队还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美国海军也由此摸索出一条水面舰艇发展的可行之路。在“奥尔巴尼”级之后,1962年服役的“莱希”级巡洋舰真正开启了现代导弹巡洋舰的新时代。

500

> 1964年4月,“莱希”级4号舰“代尔”号在加州木古角海军海上靶场试射“小猎犬”导弹

PS:下一篇,美国海军80年代后航母、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的改装升级。

欲先了解更多,可移步公号:温哥华的鱼(ID:van--yu)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