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从心理上为李X迪的行为解释了

李X迪出事了,许多人从心理上分析出事原因。

LP也看了一些评论,还告诉我她印象深刻的评论。

她说:有一个网友的评论很好,说李的行为伤害最深的是他的母亲。

她母亲为了他的钢琴不再从事自己的事业,全力辅导他的钢琴。

对李X迪管教非常严格,以至于李X迪产生逆反心理。

李云迪从小就表现出卓越的音乐天赋,母亲对他的训练也非常严格,弹错一点就要练琴一整天,直到毫无瑕疵妈妈才会开心。或许一开始,李云迪弹钢琴是因为兴趣,但到了后来,可能更多是为了让妈妈开心。他的童年除了钢琴,几乎与其他绝缘。一次妈妈回家发现儿子偷看电视,直接把电视机搬走了,直到李云迪认错,哭了整整3天。这些经历,都影响着他日后的人生。

于是LP好象找到一个能证明自己的案例,最后总结说,对孩子不能管教太严,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中国家长都是对孩子管教过严,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总之,LP又在为自己不管孩子找理由。

对于儿子不能达到全班前三,LP不以为意。

她认为如果不擅长学习可以做生意吗,很多老板并不是学霸,她之所以没有钱,就是因为学习太好了。

对此,我不知道该如何说。

我只知道,心理学固然可以解释李X迪的行为,但是总能找是反例。

朗朗的父亲卖了东北的房子,带着孩子到北京学钢琴,朗朗也曾通宵玩游戏三天。理论上朗朗与李X迪的培养经历很相似,理论上朗朗也应该有叛逆性格。

唯一的区别是父亲带娃和母亲带娃。

有人会说父亲带娃的质量会优于母亲,但是愿意带娃的父亲太少了。就象编程界可以轻易找到1000个Java工程师,但很难找到10个common lisp工程师。虽然优秀的厨师很多是男的,但是七成以上的家庭是女人掌勺。

一个人从被严格管教到自我约束和有自控力,几乎是跨越一个鸿沟,那难度超过高考。

宋仁宗(赵祯)小时候,嬉戏玩耍,不喜欢读书。晏殊苦口婆心地规劝,惹得小家伙很不高兴。而同是伴读的蔡伯俙却善于逢迎,处处讨赵祯欢心。

有一次,宋真宗要检查赵祯的学业。赵祯愁眉苦脸,要晏殊代作文章。晏殊认为不能弄虚作假,说什么也不答应。蔡伯俙却觉得这是一个溜须拍马的好机会,他立即赶写了一篇文章,让赵祯一字不漏地照抄。老爹宋真宗岂能看不出来,发现文章不像是赵祯的水平,追问之下,晏殊如实相告。

宋真宗生气了,作家长的见儿女不成器当然愤怒,罚站、不让吃饭,一系列的惩罚让赵祯傻眼了。不过晏殊也彻底得罪了赵祯。

赵祯指着晏殊的鼻子大骂:“姓晏的,我以后当了皇帝,割下你的头!”晏殊梗着脖子,毫无惧色:“就是掉了头颅,我也不说假话、做假事。”

不过等赵祯长大做了皇帝以后明白了道理,对晏殊还是很感激的,因此晏殊的官职青云直上。这让蔡伯俙很不服气,他以为从小给仁宗赵祯很铁,可以大展宏图了,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蔡伯俙感到费解,于是就去找宋仁宗。蔡伯俙说:“皇上,我真的很怀念在东宫的那段岁月。我常常想,什么时候有幸让皇上再踩到我背上啊,那感觉太爽了。”

宋仁宗笑了笑,道:“对不住了!那时候我就一小屁孩不懂事。现在我一脚下去,就怕把你的骨头踩碎片,万乘之尊怕压死你。你的意思我清楚。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还是由晏殊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吧!”蔡伯俙挤出一丝笑:“皇上,看你说的,怎么着也给我碗饭吃哦。”仁宗说:“放心!我这个老好人做到底,不会饿着你。”后来,仁宗的确对一事无成的蔡伯俙很照顾,东挪西调,为他保住职位俸禄,不过一直不肯重用。

----------------------

最后总结一下,想通过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其实没有什么意义。LP很赞同女孩的富养+精英教育的理论。

但是我可以给出一个反例。

500

所以还是列宁说得好: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出一千个反例 ,但是,先生们,要有限度!

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如果思维不在同一个频道,不要试图用道理、事实来说服他人,让他们撞南墙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