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该死了!”

500

mikasa | 文

“Dota2该死了!”

这可能是近两年,我最常和身边玩Dota2的朋友说的话。起初这是一句纯粹的玩笑,后来它多了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直到最近有几个瞬间,我觉得Dota2还不如死了。

10月18日凌晨,无数守在屏幕前的Dota2玩家再次遭遇了心碎时刻。

Ti10决赛上,PSG.LGD战队在硬实力占优的情况下,被黑马Team Spirit以3比2击败,遗憾屈居亚军。

500

阵容选择成了LGD失利的最大槽点,谁也不会想到,从今往后“猛犸”会成为一个能引起PTSD的名词。绝望的气氛弥漫开来。社交媒体上,再也不爱、删游戏、退坑、取关的声音不绝于耳。

500

类似的情绪,我再熟悉不过了。

两年前的Ti9,LGD被淘汰那天,我写了《将Ti9留在风中》,这篇文章在表达一代Dota2玩家青春将逝之余,其实还有一层潜台词:中国战队或许再也没有机会赢得冠军盾了,无冠带来的低谷更会加剧电竞生态的恶性循环。

500

事实上,在那篇文章发表后,我确实鲜有打开Dota2的机会,连下棋、RPG都很少玩了。唯一一次和朋友去开黑五连坐,在拿起鼠标的那刻,我就感到无尽的疲惫,最后不出意外以“赢一把就睡”收场——就像我在文章里描述的Dota2玩家现状。

但有一点我好像被打脸了。当Ti10开打,尤其从淘汰赛开始,我突然发现身边到处都是“刀斯林”,沉寂已久的社群活了过来,哪里都在讨论Ti,一时间又回到了那个Dota 的全盛时期。

500

随着赛程的推进——说得中二些——我仿佛能看到一颗元气弹在异国的天空聚集,宣告“这是最有希望的一届”。但到最后,这口气还是没有撑住。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果Dota2已经不能带来冠军荣誉的认同感,却总是留下不甘心的悔恨,为什么它不该死呢?所以不难理解,比赛结束后会有这么多玩家向Dota2告别。

500

况且不止于此。如果你是一个不离不弃,长期关注Dota2的玩家,那么只会更受伤。

几乎每一次Dota2登上热搜、被圈外议论,都源于负面事件,从Ti直播延迟到首页广告哥,从自媒体宣传菠菜到Newbee假赛...每到这时,人们会埋怨完美的无能、V社的无视,但久而久之,也习惯了周而复始。

如果Dota2的游戏运营一直不见起色,所谓“由玩家成就的游戏”却无法尊重玩家的期待,为什么它不该死呢?

身处其中的选手也不好过。2020年2月,我写过一篇《“酬勤”Ame与“懒狗”Ana》。当时ID还叫Ame的萧瑟被调到了CDEC战队,外界视此举为“下放”,我不理解贴吧等玩家社区的落井下石,甚至抓住“勤奋”——可能是处于低谷期的Dota2电竞最需要的品质——对Ame极尽嘲讽。

500

在小象刚成立时,我们也写了话题。很难想象一个存续了十余年的头部电竞项目,仍在发生毫无契约精神的闹剧,但更吊诡的是,就因为“这支队伍有可能争下Ti冠军”,相关人员在舆论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赦免。

如果Dota2的玩家社区满是纷争和戾气,失去了对基本是非的判断,为什么它不该死呢?

但每次再想下去,我就不舍得Dota2死了。

Ti带来太多东西了。抛开主观立场,谁不会对Team Spirit创造的奇迹动容呢。还记得在10月初,TS官方推特发了一则视频,展示V社为他们提供的训练室,狭窄到连腿脚都施展不开,因为DPC积分较低,他们从一开始就没被重视。

500

而仅仅半个月后,年轻的他们就完成了败者组一穿六的壮举,顺便还打破了独联体赛区自Ti1后的十年冠军荒。

看过《真视界》的人可能都有感触,Ti并非一场场单纯的游戏,它更像是人性的试炼场——给真诚者予奖励,施傲慢者以惩罚。Team Spirit获得了他们应得的奖赏。

500

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水人波高,还是不ban猛犸,无非是凝聚了群体失落的意向罢了。是看清真实克服心魔,还是纠结于此无度宣泄,则是Ti交给观众的考验。

在Ti10决赛开场前,V社放了两段采访短片,其中参与了1-10次Ti的选手分别讲述了Ti对自己的意义,答案有财富、人生目标、压力、梦想...

500

看这些熟悉的面孔谈及喜悦与遗憾、高峰与低谷时,背后仿佛有一股时间的魔力在作祟。时间不仅连接着过去与当下,同样也沉淀了感染人心的精神力。

500500

是啊,我们陪着Dota2走过了这么多年,有谁会真的想它死呢?

Dota2还能活下去吗?中国战队的下一个Ti冠军要等多久?Dota2社区能回归理性,变得更健康吗?

作为玩家,我们无力也无需回答任何一个问题。因为无论昨晚结果如何,我们都会背上行囊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我们也知道Ti11会在明年的夏天,迎接新一轮的挑战者。

把答案留给时间吧,刀塔之神在上。

500

LGD官方在微博宣布,战队将保留原版人马,至少再战一年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