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兴好吃好玩的一天

作者|   老王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这两天杭州一直下雨。

  淅淅沥沥、绵绵柔柔、冷冷嗖嗖。

  和团队小伙伴,星期六去了宜兴丁蜀去找赵师傅。

  溜溜达达、吃吃喝喝、玩玩闹闹...

  顺带讨论,紫砂壶设计方案、制作工艺、泥料选择、营销方案。

  01

  赵师傅是汉周合作伙伴,几款紫砂壶都是出自赵师傅之手。

500

  (汉周)子冶石瓢

500

  (汉周)汉镜

500

  (汉周)石瓢

  137公里,预计最多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开了两小时。

  赵师傅新的工作室所在地:

500

  天气格外冷~

  正好赶上饭点,赵师傅带着我们进山,找了家农家乐。

  小院子,些许家的感觉

500

500

500

  荷叶蒸土鸡,提前两小时开始蒸~

500

  炸知了,老王第一次尝试,有点不太敢下口

500

  还挺好吃的,看来生活还是要多尝试哈,来个特写

500

  自酿甜爽杨梅酒...20几度

500

  鸡米头,早闻其名,第一次吃。因为不是季节,冷冻的,口感有点老,但还是蛮有嚼劲。新鲜的,会脆嫩很多。

500

  太湖鱼

500

  最爱大肠~~~够硕肥

500

  03

  酒足饭饱,来到赵老师工作室。

  没完全装修好,很多摆件还没到位。

  但意境已经有了:

500

500

  赵老师的部分作品:

500

500

500

500

  赵师傅喜欢搜集老东西: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春秋时期的罐子

500

  水果盘,青铜的,说是唐的

  老王:这种出土的老件,埋在地下久了,会吸收很多杂质元素,还是不要接触食物。而且,青铜器本身实用没问题,但墓里挖出来的,都是冥器,你懂得~

  赵老师给我们泡茶

500

500

  喝茶聊天

500

  唠了近两个小时...

  不得不说紫砂壶的水不是一般的深,一百两百的壶基本可以放弃,因为泥料都买不来,四五百半手工的要找信得过的人买,不然很容易买到机器壶。

  上千元以上的基本上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可能是哪个大师的章了,但国家级的大师也就那么10来位...

  04

  16:00

  从工作室出发,来到赵老师小伙伴的作坊,这哥们专业做石瓢壶10年,家里摆的全是各种石瓢壶

500

  师傅特意给我们演示一下,石瓢的制作——

  现场取泥

500

  切割成泥条

500

  打泥条

500

500

  老王试了下,力气活,一小会儿就冒汗了。

  只打泥这个程序,初学者至少需要练习3个月。

  泥料不便宜,所以都会经过精心取舍,利用率最大化:

500

500

500

  师傅说,制作一把石瓢大概需要2-3天(不包括刻字)。

  所以,价格特别便宜的(半)手工壶,就不要买了。

  你想呀,泥料+人工就要多少。

500

  05

  17:05

  来到刻字师傅家里,夫妻俩正在专心刻着手上的石瓢

500

  特写

500

  看见来客,师傅夫妻放下手中的活

  女主人为我们准备了当地的红茶,奶奶亲手做的,好喝

500

  师傅借此机会站在门口来根香烟

500

  刻字师傅从小学习书法,从事紫砂刻字10几年了。

  师傅说,刻字上手并不难,难的是“精、雅”。

  需要了解书法、紫砂壶历史、传统美学等等。

500

  师傅最喜欢的黄庭坚行书拓片(西安碑林藏石拓本)影印本

  一张桌子,一把刻刀,一双人,在宜兴这个小镇上刻着自己的生活~

  17:55

  一天就结束了。

  回杭。

  06

  分享几个小知识/故事:

  1)我们习惯说宜兴紫砂壶,但出了丁蜀镇,就没有生产了。

500

  2)

500

500

  这是赵老师亲手制作的德钟壶,是他最喜欢的壶,没有之一。

  不只他喜欢,大牛顾景舟先生也喜欢。

  顾景舟先生,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名副其实的紫砂泰斗。

  而他唯一“放在眼里”的,就是德钟壶的作者邵大亨。

  汉周计划做这款。

  3)

  紫砂泥俗称五色土。

  不是五种颜色,也不是五种泥料。

  而是可以烧出千变万化的颜色。

500

  这是柴烧的,柴窑的特点是容易颜色不均,成品率低

500

  圈的4款泥料相同(降坡泥),烧制温度不同,颜色不同。

  烧制温度最高的是2号,最低的紫砂罐。

  温度越高,品质越好。

  4)

  修复的紫砂壶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有一个实用小技巧,如下图:

500

  修复紫砂壶必用胶水,摩擦的过程中声音必定会断。

  期待,我们汉周原创设计紫砂壶。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