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观察 | 美前资深外交官董云裳警告:美中不合作就难免冲突

500

△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董云裳

走出去智库观察  

10月4日,在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与中国接触:重新考虑战略和实践”在线研讨会上,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董云裳针对当前中美关系指出,“我认为,没有合作,就很难真正避免冲突。这是我对于形势非常严肃的评估。”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近来中美之间交流增多,但从目前的公开报道来看,中美接触的成果有限,中美关系恢复好转仍未可期。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中国“没有兑现承诺”,要求中国“负起应负的责任”,给本就不乐观的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正如董云裳所言,中美需要在实质性问题上取得进展,才是中美关系转向缓和的开始。

中美关系存在哪些困难?如何解决?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董云裳讲话重点的文章,供关注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的读者参考。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美国广泛流传的批评接触政策的说法是误导的,甚至是危险的。把接触归于战略,给促成接触的人打上幼稚的标签,没能把握两国接触由底部而起的真正动因。

2、美中关系的困难不是一方的问题,而是严重互不信任的积累,主要是区域军事竞争的产物,各自国内政治又突出了这种竞争。

3、拜登不想与中国发生危机,但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限制,他似乎无法提出真正对华建设性的议程。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警告,在美国有人宣称“接触时代结束”的今天,如果美中之间没有合作,就很难实现拜登所说的避免竞争滑向冲突。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董云裳4日在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与中国接触:重新考虑战略和实践”在线研讨会上,对美中关系形势做出这种“严肃评估”。

包括董云裳、蓝普顿、李侃如在内的一批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论述美中接触的文章,最近结集出版新书《接触中国:中美关系五十年》,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美国对华接触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以期给未来发展美中关系以启示和借鉴。

如今华盛顿外交学界广泛认定,尼克松之后对华接触,往好了说是幼稚,往坏了说是失败。有人断言,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没能改变中国;有人断言,美国对中国的改变太多,接触政策助长了中国崛起。这本新书认为,这些论断与接触时期的目标和历史关系不大,因为接触时期反映了一幅复杂的画面,即进展和挫折与国内政治动荡、全面技术变革和全球化交织在一起。

500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蓝普顿

在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主持的这场新书讨论会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蓝普顿(David Lampton)指出,现在美国广泛流传的批评接触政策的说法是误导的,甚至是危险的。

蓝普顿强调,“接触其实不是一个战略,而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由多种不同因素决定的两个社会的连接。两国政府在两个社会的关系中当然起重要作用,但是在接触全盛期,好多接触某种程度上不是两国政府所能控制的。把接触归于战略,给促成接触的人打上幼稚的标签,没能把握两国接触由底部而起的真正动因。

蓝普顿指出,接触政策的批评者称美国政府的选择是错误的,但要问的是:在接触过程中的每一步,美方当时的政策选择是不是合理的?他反问: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在911恐怖袭击后,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当时能否选择与中国对抗的政策?能否与中国“离婚”?这是美国忙于全球介入时做出的连续性决定,而不是现在马后炮式地说美国迟了二、三十年才认识中国的实力。

蓝普顿认为,美国在对华接触过程中确实存在两个“盲点”:没想到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能力增长与民族主义相结合;觉得有些规矩已制度化,不会逆转,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500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主持《接触中国》新书研讨会

兼任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的董云裳也试图澄清美国人对于接触普遍存在的几个误解:

所谓接触是给予中国人的恩赐,或者旨在改变中国的政治体系,这与历史事实和美国外交政策不符。作为资深外交官,董云裳表示,美国政府曾经清楚地看到,建设性的美中双边关系或接触政策,符合美国利益,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即便在建设性双边关系时期,美中关系也常有逆境,甚至发生危机,但两国领导人都看到将两国关系带回建设性道路的价值。

董云裳指出,人们喜欢谈论对华接触是美国技艺高超的“大战略”,但实际上少有证据证明这是一个“大战略”,更多的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几乎没有证据显示,接触是旨在改变中国政治体系的战略。恰恰相反,美国政府含蓄地承认,美国并没有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么做,那不是美方所能控制的。

董云裳承认,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在美国帮助下强大起来,现在开始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统治地位,因而现在有种被“背叛”的失望情绪,而这种失望感又恰逢美国因为困顿的两场战争、金融危机、新冠疫情死70万人,觉得自己更易受攻击,质疑自己在世界上地位下降的时候。

董云裳指出,美中关系的困难不是一方的问题,而是严重互不信任的积累,主要是区域军事竞争的产物,各自国内政治又突出了这种竞争。双方对此都有责任。

董云裳表示,在美国政治语境中,中国一直是个负面问题;即便在接触时期,中国从来没被当作朋友;几乎每次美国总统大选,中国总是成为候选人敲打的沙袋。然而,同样明显的是,美国政府评估认为,相比较于接触或成功的中国,被孤立或不稳的中国对于美国利益的问题更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总统通常在竞选时对华强硬,当选后面对处理外交关系的硬现实时,往往会改变主意,开始对中国变得温和起来。

为何过去几年美国对华策略评估会出现180度大转弯?董云裳表示,从美国长远利益的角度看,迄今她没看到真正说得通的解释。而这将在今后几十年成为美国外交的一大问题。

谈到拜登政府的对华策略,董云裳指出,拜登不想与中国发生危机,但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限制,他似乎无法提出真正对华建设性的议程。包括与研讨会同日进行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的最新演讲,也没能给出未来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道路。拜登现在最好的希望就是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但说的与实际能做到的有很大不同。

我认为,没有合作,就很难真正避免冲突。这是我对于形势非常严肃的评估。” 董云裳说道,美中应当在相互有益的事情上加强对话、协作与合作,包括在避免冲突上的合作。她表示,有人说“接触时代结束”,但她不确信这种说法的确切意思。为了避免冲突,美中之间的某种接触不得不继续,哪怕与以往的接触有所不同。

董云裳认为,美国所能给予中国追求避免冲突的最重要“胡萝卜”就是保留一种前景和理由,让中国愿意投入,维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使之成为中国未来利益架构的优先。不过,董云裳对此并不乐观。她说:“我们的关系是敌对的,我看不到胡萝卜或大棒将如何有效起作用。” 

董云裳作此不乐观研判之后的第二天,中美双方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将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会谈。而对于近期外界担心台海爆发军事冲突,拜登5日称,他已经与中国领导人说过,双方都要遵守“台湾协议”。

来源:中评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