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射搭载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部分轨道轰击系统(轨道轰炸机)”

原文10月17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六分仪地球

这种系统可对地球上任意目标进行核打击,没有国家能对这种打击发出早期预警,使用这种系统的国家也无需担心遭到报复。

500

近日《金融时报》发表了由Demetri Sevastopulo 和 Kathrin Hille 联合撰写的一份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已经试射一种具有核能力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它能进入太空并以类轨道方式飞越地球,然后穿过大气层朝目标飞去。这种系统投入实战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报告曾提交给五位美国政府官员以确定测试的具体情况,但美国方面对此似乎完全措手不及。

试射可能已在 8 月左右进行,滑翔飞行器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这是“长征二号丙”火箭的第77次发射,中国方面未公开此次发射。《金融时报》称试射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偏离目标几十英里,但考虑到中国的技术研发力量,这已经足够让人担心了。

这种武器系统的概念在冷战时期称为“部分轨道轰击系统(Fractional Orbital Bombardment System)”,缩写为FOBS。该系统在苏联称为“轨道轰炸机”,平时在地面待命,需要时发射进入地球轨道待命,攻击时由反推火箭重新送入大气层,轨道待命时间一般不到一周,由于待命时间短,称为“部分轨道”。但中国的系统配备的是具有巨大动能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而非传统的洲际导弹弹头,因此它可以非常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并进行长时间机动飞行,最后击中目标。

FOBS概念武器系统长期以来一直令西方国家忧心忡忡,这种武器系统不仅能突破导弹防御体系,甚至可以令相当部分早期预警能力失效。它的攻击威力与传统洲际弹道导弹类似,但它的飞行高度不可预测,攻击范围不可预测(在轨飞行可全球打击),攻击时间不可预测。当然如果能对FOBS武器系统的“在轨”飞行段进行跟踪,也可以作出程度有限的预测,但这仍是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然而此次观察到的中国试射的武器系统混合了多种形式,情况完全不同,这种系统完全不可预测。

机动式高超音速滑翔飞行载具以极高速度飞行,命中目标前的飞行距离可远达数千英里,且弹道与常规弹道完全不同。令局势更为复杂的是,这套系统可穿越南极发起攻击,在这一区域美国绝大部分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完全无效,美国的预警系统主要部署在北部。拦截这种武器系统也难度极大,美国的中段拦截能力主要用于拦截传统的弹道导弹,此类导弹飞行弹道多为抛物线且固定,容易预测。

如果FOBS搭载滑翔飞行载具则可再入大气层,而这超出了美国外大气层中段拦截器的杀伤包线。由于一系列物理学原因,传统地基雷达对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高超音速载具的探测距离大幅缩减,加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高速,常规的预警系统根本无法发出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

高超音速滑翔飞行载具自身就是一个难以拦截的目标,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有效的防御措施。先进军事国家正在精心打造对高超音速武器的防御概念,它的有效性取决于载具的飞行速度、机动能力、数量、密度、防御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这种类轨道飞行并因此具有较高动能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载具是最难拦截的。

《金融时报》认为,美国官员针对能够突破美国战略防御系统的潜在的“非传统”投送系统发表的一些评论是有根据的。

上月(9月)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暗示中国正在开发一种全新的武器系统并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种系统具备“从太空对全球发起打击的能力”。虽然他拒绝提供细节,但暗示中国正在开发类似苏联冷战期间部署的“部分轨道轰击系统”,“如果有了这种武器系统,你就没有必要继续使用传统的洲际弹道导弹了。这种系统足够有效规避导弹防御和预警系统”,肯德尔说。

8 月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格伦·范赫克将军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最近展示了非常先进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能力”。他警告说中国的这种能力将对北美防空司令部预警能力和攻击评估能力构成重大挑战。

中俄两国都在研发能够突破美国预警和防御能力的运载系统,这是合乎逻辑的。这可能是五角大楼推动针对高超音速和弹道导弹部署全新天基预警和跟踪系统的一个主要动力,这套预警和跟踪系统就包括能够对中段飞行的导弹进行“冷层(Cold Layer)”跟踪的系统。

“冷层”跟踪是防御FOBS的绝对必要手段,这是一种可行的防御手段,也是战略性的。与朝鲜拥有的少量洲际弹道导弹不同,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是世界军事强国,有足够的能力部署数百个“部分轨道轰击系统”。像以往那样采用动能类武器去防御“部分轨道轰击系统”绝对是无效且代价高昂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这套系统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需要时间完善系统并进行大规模部署,这其中主要需克服的难题是热烧蚀问题,但中国在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领域早已开拓多年。

如果这份报告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一直想拉中国进行中美俄三方核谈判。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