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工业化’的提法,实际上是违背经济和社会常识的

 今天在观网看了一个香港专栏作者提出香港不能再以金融为发展重心,要搞再工业化。这个提法本身违背经济规律,而且属于是为了迎合政治正确,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口号空话。

因为香港目前无论从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还是物流成本看,搞工业制造业没有任何竞争力。让香港搞再工业化,就等于让爱因斯坦去当炉前工。

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没有任何可行性计划的东西,就是口号空话。这种口号空话如果来自于大跃进土炉炼钢的农民,还只能说是愚昧。如果来自于受过高等教育的香港精英,那十之八九就是一种投机。

抓住中国鼓励制造业的宏观导向,打着要再工业化的旗号,跟中央要政策,要土地,要资金才是目的。

过去几年芯片大跃进,类似武汉,济南多地的利益集团,打着为国造芯的旗号,大量骗取国家政策优惠和社会投融资,几百亿骗来,产不出一个芯片,扔下大量烂尾项目,让地方政府焦头烂额。

这就是违背经济和社会常识的教训。新中国经济建设历程中,吃够了这种亏。只不过毛时代大跃进,因为社会环境封闭,大量财富的浪费还没有形成给外国输送利益的结果。而现在这种房地产大跃进,芯片大跃进,因为大环境开放了,很多私人资本,投机资本,外部资本都进来了。伪装成爱国者,装模作样迎合中央宏观导向,骗了钱就拿到国外去了。于是形成了一个标准的诈骗流程:伪装爱国——抛出一个产业口号——全社会炒作,躲在政策导向下拉大旗作虎皮不许别人质疑——骗地方政府补贴,骗银行贷款——最好上市收割股民——骗到手的钱拿去外国收买反华议员挟洋自重——在国内继续伪装爱国。

香港这样一个发展了150年的国际型成熟经济城市,要去金融化,搞再工业化,这么异想天开的东西,还有大量人赞同,足见社会意识的癫狂。

另外,中央调控,是合理规划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利润分配比例,不让金融业把制造业的利润吸的太干。而不是改变城市经济属性。

城市和农村最大的自然属性,就是农村主要承担生产职能,城市承担交易职能。是分工合作的关系。

城市的交易职能衍生了城市的金融,商品集散(如商业),信息集散(如教育)等功能。这些功能就是俗称的第三产业。

或者说,这些第三产业功能的汇集,形成了市镇。哪里第三产业汇集兴盛了,哪里就出现市镇,哪里的市镇就壮大。

农耕社会的生产职能集中农村,近现代的工业生产集中于市镇外围的——郊区。实际也是农村范畴。

强行扭转城市以三产服务业为主的状态,毫无实际意义。无非把城市推平了,重新盖工厂。

哪又如何?交易职能是人类社群模式自然衍生的。把已经成型的三产为主的城市推平了,变成工厂区。不等于人类社群就不需要交易,不需要教育,不需要商品信息的集散了。

于是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把商场写字楼拆了盖工厂,以前郊区和农村空白土地还是会慢慢变出各种市集,市场,然后各种市场升级,变成商场,写字楼,贸易中心,然后又会衍生银行等金融产业。

反智者,把金融业和制造业对立起来看,认为砸了金融业,工厂就富了。这与过去工人认为砸了机器,资本家就得优待工人一样的荒诞。

这么荒诞的观点,现在还能煽动起这么多网民,甚至高学历精英,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