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疯狂打压之下,这家公司凭什么稳坐全球第一?

500

喜欢玩无人机的朋友一定都听说过这家公司——大疆。

近年来,除了华为,大疆也被美国政府以各种理由频繁打压。但就像华为一样,面对此番行为,大疆也非常硬气,并用业绩证明了自己。根据Drone Industry Insights的数据,截止至2021年3月,大疆创新在美无人机市场份额占76.1%,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也是全球无人机行业中的TOP1。

那么,大疆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又对其他企业有何启示?以下,Enjoy:

凯文·莱恩·凯勒、王海忠等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 来源

01

从兴趣开始飞翔

大疆科技的创始人汪滔,1980年生于杭州,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汪滔从小就对飞行器有浓厚的兴趣,一本红色直升机探险漫画书是他兴趣的启蒙。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拥有一架飞行器,并为其保驾护航。

中学期间,他曾经拥有过一架遥控飞机,然而却因为他的好奇心,自己动手肢解遥控直升机而把它搞坏了。此后他仍然兴趣不减,痴心不改。高中毕业后,汪滔申请美国名校的电子专业被拒,最终考取了香港科技大学的电子工程专业。

大四毕业前,他开发了一套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人生轨迹从此转变。汪滔为了开发他的飞行控制系统,付出了全部精力,甚至不惜逃课和通宵熬夜。

虽然他开发的直升机悬停功能在展示前出了问题,但心血没有白费,研究机器人的李泽湘教授发现了汪滔,对其执着的兴趣、技术理解力以及领导力大为赞赏,在其引荐下,汪滔进修了研究生课程。

在研究生宿舍里,汪滔成功拿下了自主悬停这一核心课题,制造出了飞行控制器的原型。

2006年,汪滔和两位好友来到深圳,用奖学金做研究并创立了大疆创新科技公司。由于创业早期愿景不明,再加上汪滔完美主义的个性,导致公司内部纷争不断,员工流失,最初每个月也只能销售约20台飞行控制系统。

2006年晚些时候,大疆科技资金吃紧,在接受了天使投资大约9万美元的投资后,最终才算渡过了难关。

接受天使投资之后,汪滔在继续研发产品的同时,将产品销售给国外无人机发烧友或者提供产品给国外资深发烧友免费试用,然后根据反馈建议,不断改进飞行控制器的功能和性能,使得用户能够对大疆产品拥有良好的体验感。

另外,汪滔还将产品放到国外一些小型贸易展上推销,借助于这些平台,不仅能够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还能够知道国外专业航拍公司对航拍无人机的技术需求,从而帮助大疆科技确定研发方向。

2008年前后,随着电池、电机、飞控、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主要零部件成本降低并向精度更高和小型化方向发展,无人机民用化开始有了条件。大疆的飞控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快,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汪滔团队就开发出了第一架自动化电动无人直升机EH-1。11月,大疆又推出了第三代飞行控制器—XP3.1。

大疆随即于2010年推出研发云台,首款云台产品为禅思Z15。禅思云台是专业市场中控制精度最高、反应最灵敏、稳定性最高,适用于专业商用领域的云台产品。2011年大疆开始做飞行控制系统,直升机的飞控系统命名为“悟空”系统,多旋翼无人机飞控系统命名为“悟空-M”。2012年左右,它又开始做电动多旋翼无人机模组(F450)和云台。2013年发布小型一体式航拍无人机“精灵1”……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经验的积累,大疆创业的脚步迈得愈发扎实和稳健,在创始人的带领下,越挫越勇,迎来了无人机的春天!

02

从配件到整机:

转型定位大众市场

品牌的精准定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大疆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市场地位,得益于对市场升级机会的准确把握。

2006年,当时大疆的主要精力放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上。这个市场小众到只有英国、美国、德国有几家小公司在研发,而大疆很快就超越了这几个对手。

2010年,大疆从一位新西兰代理商那里得到一条消息:

她一个月卖出200个平衡环,但95%的客户都把平衡环安装在多旋翼飞行器上。而她每个月只能售出几十个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

当时多旋飞行控制系统的主要厂商是一家德国公司MikroKopter,但他们的产品策略是自己动手做(DIY),用户必须找到自己的组件并下载代码,因此体验不是很好,产品的可靠性也不行。

面对这种情况,大疆当时有两个选择:

一是大疆继续卖配件——飞控也算一个配件,虽然是核心配件;

二是直接做整机。由于做整机没有参照标准,风险比较大。

最后大疆创始人汪滔拍板决定做多旋整机。因此,大疆很快将重心放到了多旋翼无人机上。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让大疆在市场上获得了先发优势。大疆后来的拳头产品悟(Inspire)系列、精灵(Phantom)系列都属于四旋翼无人机。

大疆的精准定位并不在于产品的“高级化”和“专业化”,而恰恰在于产品的“普适化”。

由于将受众定位在航模或航拍爱好者,过去的无人机多需要用户自己组装,一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定制,二来自己动手组装能力也是航模爱好者用户所普遍具有的。但是这种需求和能力,无法推演到非爱好者的用户群中。

大疆创始人汪滔敏锐地意识到,大疆也许应该成为第一家提供商业用途成品飞行控制的厂商。于是大疆改变套路,用“一体机”取代“组装机”,大幅度拓宽了用户范围,将市场定位到普通消费用户上。

大疆的精灵系列已经可以实现开箱之后上手即可起飞。这对于大疆来讲,是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一个关乎企业成败的关键时刻。

2013年1月,大疆发布了全球第一款消费级无人机—大疆“精灵1”(Phantom 1),第一次把相机带上天空,实现会飞的相机,并以679美元的价格迅速抢占大量市场份额。而在此之前,自己动手制造无人机,只要质量能达到一定水准,投入一般都会超过1000美元。

不仅如此,2016年9月,大疆对消费级无人机进行大刀阔斧,再创新高,克服以往无人机不方便携带的痛点,发布“御”系列(Mavic)无人机,实现了小巧便携的突破。在该系列基础上,“御”系列无人机不断创新,在2018年又发布了“御air”(Mavic air)和“御2”(Mavic 2)。

可以说大疆科技是我国企业创新的最亮名片,是全球智能飞控创新的引领者。

500

03

切入国际高端

刷新“中国智造”

长久以来,性价比被视为“中国制造”赢得市场的标签,而通过技术创新打动世界的“中国智造”产品少之又少。

而大疆无人机的横空出世,不单圆了汪滔的“中国梦”,也为“中国制造”贴上高品位、高质量、高科技的标签。

正因为如此,在国内一些科技企业从低端市场“走出去”的时候,大疆科技则选择从欧美等高端市场“杀入”国际市场。

目前,大疆的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影视、救援、农业、教育等多个行业,在不同的行业中绽放“中国智造”的光彩。

例如,在救援领域,2016年4月份的尼泊尔7.8级大地震中,救援人员依靠大疆无人机绘制受灾地区的地图。再有,2019年巴黎圣母院着火事件,大疆无人机被用于灭火工作中,并最终得到法国公开致谢,这使得大疆无人机在世界面前知名度再次扩大。

在农业领域,大疆旗下有“大疆农业”品牌,研发制造用来进行农业植保作业的无人机。迄今,大疆农业类的无人机,已经是国内市场占有量最高的产品。截至2020年7月,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全球年作业面积已突破4亿亩一,全球发货量突破3万台。

在教育领域,自2013年起,大疆就举办面向大学生的“RoboMaster夏令营”。之后一直持续举办,“RoboMaster机甲大师”成了大疆每年举办一次的赛事。

在影视领域,大疆的高端航拍无人机,基本已成为好莱坞大片空中镜头拍摄的首选。影视工业代表着影像领域的最高水准,专业影像产品对拍摄出优秀影视作品至关重要。如果将影视比喻成艺术品,那么导演就是匠人,专业影像器材则是“武器”。

一家专业影像器材品牌商的技术水平,可以从产品参与拍摄的优秀影视片及其在影视领域获得的知名技术奖项来评判。2012年,大疆创新的筋斗云S800飞行云台,开始应用于影视行业,这是大疆创新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影像器材产品。

它的诞生标志着商业无人机航拍的平民化,从此对影视剧组来说,航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大疆随后推出的悟(Inspire)系列、如意(Ronin)系列都迅速进入了影视行业,成为众多知名影视片摄制组的标配。

其中,如意2和大师摇轮成为国内电影制作的标配设备,也成为好莱坞的优选设备。

04

为什么大疆能够全球崛起?

第一,坚持基础创新。

大疆视技术创新为企业生命,并把它定义“中国智造”的核心。大疆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包括研发设计无人机的关键零部件,如飞控系统、机架、摄像头和云台等。

另外,大疆从原料采购、关键零部件生产,到最后质检和试飞,都执行一套严格标准,包括对所有物料的多重严密检测,以及对成品严苛的可靠性测试。

更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套产品均由专业测试工程师进行真实环境试飞,以确保产品质量。大疆科技自主创新研发了一系列产品,不断推进技术跨越,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每一代产品都实现技术大跨越,赢得客户喜欢。例如:

2012年问世的“精灵1”(Phantom 1)将无人机从航模爱好者拓展至大众消费市场;

2013年推出的“精灵2”(Phantom 2),使用者可以通过终端来控制飞行与拍摄;

2014年推出的“悟(Inspire)”系列能够自动收放起落架;

2015年问世的“精灵3”(Phantom 3)可实现2千米内高清数字图像传输,以及室内自主悬停。

大疆坚持利用核心技术构筑壁垒,赢得未来竞争。

2017年发布的“晓”系列(Spark)掌上无人机,首次引入了人脸检测功能,开机后,将Spark放到手掌上,它检测到人脸后即可解锁并从掌上起飞。实现了挥挥手,就能体验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

第二,一开始就布局国际市场渠道。

布局国际销售渠道,增加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也是大疆能够成功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2006年汪滔就开始将产品向国外无人机业余爱好者销售,并通过留言板DIY无人机(DIY Drones)与无人机爱好者互动。

另外,汪滔在创业早期还带着产品到一些小型贸易展及数码影像器材展上推销,比如参展2011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曼西市举办的无线电遥控直升机大会。通过以上两种形式增加了创业早期大疆品牌在业余爱好者和专业航拍领域的知名度,拓宽了国际市场渠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疆科技一直不断加强在重要的国际渠道上展示产品与技术。例如,参加科隆世界影像博览会(Photokina)、日本国际摄影器材与影像展览会、德国纽伦堡国际玩具展览会以及201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不仅如此,大疆科技还通过国际社交平台和各类赛事提升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首先,大疆运营的国际社交平台要比一般的中国品牌多得多。迄今,大疆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Vimeo、Instagram等运营了社交平台。

其次,大疆善于借助各类国际赛事引起潜在顾客的关注。大疆科技在全球主办了多场照片和视频比赛,鼓励用户将作品上传到社交及视频网站上参与分享,以此吸引无经验的大众消费者试用大疆产品用于航拍。大疆科技也活跃于全球各类赛事。

例如,2015年大疆“悟”(Inspire 1)直播了在洛杉矶举办的Air+Style单板滑雪比赛,此举开创了无人机被用于大型现场直播的先河,其独特而精彩的航拍镜头,令人为之惊叹。

第三,开辟网络新渠道。

在演艺界,很多美剧都有航拍的需求,但直升机航拍较为昂贵,而无人机航拍不仅能达到相似的效果,还能大大节约成本。

从2013年开始,大疆科技就开始接触演艺圈的人,给他们做航拍演示,送样品试用体验,美国演艺圈开始逐渐喜欢大疆无人机(DJI)品牌。

2014年,大疆科技分别参加了美国的两个独立电影节,使得很多电影制作人对大疆无人机产生兴趣。实际上,大疆无人机已经在《摩登家庭》《神盾局特工》《国土安全》等热播美剧中露过脸。经口口相传,大疆无人机渐渐在美国电影界积累了口碑。

大疆科技还打通了以官网为基础,海内、海外主要电商平台并重的三维网络渠道。

大疆科技的官网不仅为国内客户提供了购买渠道,还用多种语言为国外的客户提供了产品价格、库存和运费等信息,这些国外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亚太、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014年大疆科技还新增了包括亚马逊、易趣网在内的12个北美地区航空摄影供应商和国际电商渠道。

总之,大疆开创了一个全新时代,向世界展示了新一代“中国智造”的魅力,缔造出全球智能飞控创新引领者的品牌形象。

虽然华为等中国科技巨头的发展速度很快,也塑造出世界级科技品牌,但这些公司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大疆,在一个相对空白的领域,设计制造出的产品上市伊始,就广受国际市场追捧,这种“第一次效应”对中国品牌来说无疑是空前的,它彻底改观了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传统负面印象,给中国企业打造世界级品牌树立了新榜样!

资料来源:

[1]张焱.大疆汪滔谈创业:当初只想做好20人的团队[J].商学院,2015(11):110-111

[2]马翊华.郭立甫.大疆无人机占领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6(1): 76-79

[3]苏沐晖.大疆创新:在空中市场开展商业价值[J].新产经,2020(04):48-51

关于作者:凯文·莱恩·凯勒,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营销学E. B.奥斯本讲座教授。国际公认的品牌建设和战略品牌管理等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之一。王海忠,品牌管理权威学者

本文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原创首发,整理自机械工业出版社《战略品牌管理》。转载请添加身边君微信(shenbianjun),并备注“转载+公号名称”,谢谢。

—— END ——

【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延伸阅读 」

战略品牌管理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