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年这一段,王雷演得真好,但剧本人物刻画差点意思

【本文来自《《功勋》本身是很好的剧,但还是有很多国产剧固有的弊病》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030166622454
  • 这无外乎又是“英雄也有缺点,敌人也有优点”那一套,反正就是“根据我的经验,这世界上一切都是不完美的,完美的东西是假的”。
    问题就是,对于那个年代,武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到具体个人这个层面,同时在实事求是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完美的人,是存在的。
    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是几万万中国人经过复杂局面的磨练,经过残酷斗争的“筛选”,脱颖而出的杰出人物,身体、意志、智慧都是上上之选。
    这是一场残酷的“生存斗争”,没有极其杰出的领导团队,我们会万劫不复。
    当今社会,在体育竞技领域,最顶尖的人能做到其它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事。在数学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人能研究绝大部分人这辈子都不可能理解的问题。
    在那个年代,在“生存斗争”这个领域,在“残酷的淘汰”机制下,脱颖而出的领导团队中产生了这个领域完美的人,现在大部分人无法理解、无法感同身受、甚至无法共情的人。
    而这,就是你说到的其中一个缺点,“太乐观了”(你无法想象既了解现实又能那么乐观勇敢的人)。
    可是他们就是存在,他们创建了新中国。

我觉得楼主说的不是很清晰,实际上是想表达我们的主旋律作品,有时候人物真的太纸片化了,没有立体感。这不单是缺点或者优点的问题。乐观或者悲观,任何情绪都不是无根之水,情绪来源于何处?

哪怕是他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自我强化出这种乐观,你至少得把这个构建和强化的过程拍出来,哪怕用再小的篇幅,几个穿插的小片段,几句对白,你至少得把这种乐观结构完整的交代出来,麻雀再小,五脏也得全。不然这种浮于表面的乐观会显得脱离现实。

乐观不是他写在脑门上的两个字,是他的人生经历赋予他的。他的情绪不是无来由的,他的坚强也不是无根据的。

李延年这一段,王雷演的真好,但剧本真的差点意思,因为只是截取李延年人生中一个高光的战斗片段,又是线性叙事缺乏人物的基础交代,篇幅也小,人物刻画就显得微微单薄。

我们拍主旋律的英雄人物,喜欢把一些优秀的人格特质直接空降到人物身上,好像这个人天生就无私,那个人天生就无畏,这就显得人不像人,更像是一个符号或者美好的象征。符号是比较难产生共情的,活生生的人才能产生共情。

比如雷佳音的于敏那一段,如果没有前面的理论研究无数的失败,没有几年苦苦求索不得的煎熬,直接就拍成了骨干,做出关键突破会显得轻飘飘的,没重量。

不拍前面这些心理上艰苦磨炼的历程,直接就去拍去西北风餐露宿,别人喝不下的苦水他能喝下,能常人所不能,这人物还立体的起来么?没有前面的痛苦和煎熬,没有那些全家的付出,最后氢弹成功爆炸后他的隐姓埋名和隐忍而喜悦的泪水还有伟大可言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