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流失这事,我讲个曾经采访过的某部科研专家的故事

【本文来自《博士应聘中学教师,工人日报:“鲶鱼效应”值得期待》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腐朽
  • 如果是教育相关专业的博士去中学当老师,我觉得是鲶鱼效应,是优质资源下沉的好现象。如果是本来是搞物理化学的博士都跑去中学当老师,那就挺搞笑的了。再这么弄下去,要不要搞核物理的也去发达地区的中学当老师教中学生核物理?学生考核选拔绕不开教学大纲,你就算把中科院院士弄去当中学老师,还不是得围绕着那张考试卷来教学?还是说弄个博士去教物理化学,就能撇开试卷天马行空的教高深内容,然后中考高考考个不及格?想改变教育面貌,先着手改变应试选材。要改变应试选材,先得改变就业择业环境。反着来只能是把这些博士丢进教育困局的围城里,被环境同化。这不是鲶鱼效应,这是新一轮的教师就业内卷。这么发展下去,以后不读个博士敢去应聘中学教师么?

    赤裸裸的资源错配就别丧事喜报。之前不是有个中科院合肥核能安全研究所90多人集体离职的新闻么?如果只是个别现象,那还好说。如果形成了规模,不正视这个问题,等有一天形成积重难返的大趋势,这些本来该去搞科研的基层活水,未来科研的中坚力量,都去降维打击应聘中学老师了,未来某个时间出现科研人才断层,看到时候还有没有人轻描淡写的说这是鲶鱼效应。

    要么就是社会总体上没那么多研究岗位和科研经费,缺的是教育专业,那大学出那么多没就业机会的博士干嘛?多培养些教育专业的不好么?另一方面,天天抱怨国家人才流失,基础科学研究薄弱,某些民粹天天骂那些出国的学者,那为啥这些博士寒窗苦读二十几年,宁可去中学当老师不愿意去搞研究?宁可出国不留在国内?不解决科研工作者的实际问题,就别怪他们另谋生路,别抱怨国家科研落后。

有道理,我讲个我曾经采访过的解放军某部科研专家的故事,这个人在西安。

1.他是单位的重要科研骨干,但是总想去北京,觉得西安是个不好的城市,没有前途。

2.几年前,和单位闹了些不愉快,想复员去北京,试着投简历,找人,说要求不高,一年给五十万就可以。但是,想去北京的人太多了,人才积压比较严重,根本就没机会从事对口专业,而且发现好多校友在北京做非常基层的工作,很多人没机会干科研,在做销售,也有在培训机构教数理化的,有的人挣得多一点但还房贷很辛苦,孩子上价格很高的幼儿园,还有累病了的,离婚的,等等,他看了特别受刺激。

3.他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急功近利了,加上单位领导做了思想工作,决定还是留在单位继续干。

4.评上了副高,争取到了不错的课题,收入有了很大提升,孩子上部队的幼儿园,茁壮成长。而当年答应给自己五十万的企业,倒闭了,老板跑路,员工一分钱拿不着。他说幸亏没去啊,其实这几年西安发展得很快,为什么非要去北京呢?中国那么大,将来终归都是要发展的啊。

5.一个人醒悟了,大部分人还没醒悟。他们这个国家投入很多钱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人才流失依然还是挺严重的。被北上广深打包收割走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