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这样的馊鸡汤贩卖的是几个意思

本文为风闻作者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今天下午,在微博上刷到这样一个故事,读来颇有《读者》杂志上心灵鸡汤的意味。

分享给大家:

一位美国护士发错药之后……

一位护士名叫玛丽,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

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

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

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严厉地“问责”。

首先问责护理部。

他们从电脑中调出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

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两岁,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

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最后问责制药厂。

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

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

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

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转自:时代观察团)            

500

发布这则故事的博主@段郎说事 注明说,自己的内容转载自“时代观察团”微信公众号。而楼主也到这个公众号上查看了一下它所发布的历史文章,发现就是在今天,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当美国护士发错药时,看完我惊呆了!》的文章。

500

经过对比后,又发现博主@段郎说事 所发布的内容是经过了删减的。

完整文章中还包括有:

……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

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

玛丽下夜班,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

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

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护士工作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在美国,护理业成为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除了护士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我相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如果是在中国,这位护士会被怎样对待呢?

可以看到在完整文章中,这个名叫玛丽的护士用药失误后,医院的管理部门问责了护理部、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也问责了制药厂。涉事的玛丽不仅是没有承担任何责任,反而得到了医院方面的帮助,让保险公司去应对病人的索赔,又安排义工帮忙解决她的个人生活问题。

故事的最后,玛丽吸取了经验教训,工作起来也更加认真细致。

而撰写此文的作者意味深长地发问了,“如果是在中国,这位护士会被怎样对待呢?”

500

在评论区中,有不少网友回答了这个问题:

如果相同的事情发生在我国的话,玛丽可能直接就会被当成临时工开除了事了。

500

500

闹得稍微大一点的,也就是到让主管领导下台这一步罢了,但是问题还是摆在那里,该出的还是会出。

500


故事中的做法才是真正的问责,是人性化管理,这也是美国永远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

500

500

500

500

但是也有部分网友说,整个故事漏洞百出:

医院问责能够问责到制药厂?去了解到玛丽的家庭情况后请了义工帮忙看孩子?这完全是天方夜谭了吧。

500

500

500

都已经不能用鸡汤来形容了,是鸡汤的祖先霸王龙汤……

500

弄个时间地点人物全无的《读者》风格故事引来一大帮“要是在中国”党,然后每个人都绘声绘色地描述,似乎国家灭亡就在不久时。

500

500

不过,也有网友说玛丽的这个案例是真实存在的,被编写到了临床医学本科阶段《医学伦理学》课本中;然后在美国读完护士课程拿到学位和执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500

500

而医院方面会这么做,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惩罚性赔偿……

500

先不对比中美两国对于一些医疗事故的问责流程到底有什么优劣之别,只是在我们国家,配错药的情况日后恐怕是会越来越少的了。

因为现在,不少地区都开始实行二维码发药的操作程序了。

500

值得一提的是,在楼主在微信中搜索“时代观察团”公众号过程中注意到,这个公众号的签名是: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500

一时之间,楼主也恍惚了。

到底这个公众号个性签名中所谓的生死是什么,鸣默又是什么?

500

(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