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重蹈《巴清传》覆辙?拍历史剧怎样避免“被举报”

500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2018年的历史剧,仆街的方式千奇百怪。

而在这其中,“篡改历史”,可能已经成为古装剧“诛九族”的大罪。上一部因为过度修改历史被网友诟病的古装剧,大概就是命运多舛,折腾一整年没播出的《巴清传》。

近日,由张若昀、毛晓彤、白宇主演的电视剧《霍去病》公布了最新片花,却遭到多名历史学者、博主批评,称历史上的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也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外甥,所以剧情中霍去病是“无名小卒出身”的设定疑似歪曲历史。

500

大家的怒气值集中于:霍去病出身高贵,舅舅是将军,姨夫是皇帝,姨妈是皇后,然而剧中却将霍去病塑造成了“草根”。明明是天生战神,却偏偏将霍去病刻画成“草根逆袭”。封狼居胥无败绩的霍去病,居然还能被俘虏。

12月1日,剧方也通过官微发表声明,称剧情中并无“霍去病被匈奴俘虏,后被女子所救”的剧情,并希望大家心平气和,理性讨论。但这并没有平息网友的质疑。

500

许多历史粉已经向有关部门举报了《霍去病》这部剧,并表示“不和粉丝吵,直接去举报”。以现在的古装剧过审严苛的现状,如若举报成功,那么《霍去病》恐怕和《巴清传》一样前途未卜。

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拍摄过程中,究竟是忠于历史史实,还是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永远是摆在创作团队面前的一个难题。在碰上“2018年史上最严限古令”以及《巴清传》的前车之鉴后,让人不得不开始思考愈演愈烈的“举报”现象:

500

是观众过于求全责备,还是信马由缰的魔改历史剧确实该有所收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市场会自己给出答案。

战神成了小兵

全民检举的年代,娱乐圈有朝阳群众高举大旗,古装剧圈有历史粉手捧古籍。大家铆足干劲力争上游,势要为社会主义文化摘除任何毒瘤。

12月4日,青年力网发布题为《“历史正剧”<霍去病>?这一点都不好笑》。在这篇不足3000字的文章里,声情并茂史论结合,痛陈了种种《霍去病》的“罪状”:

500

篡改身世,由贵族子弟变成边关戍卒;张若昀不认可霍去病天生战神的史实,导演张健(张若昀爸爸)为子量身打造剧本,特地增加霍去病成为将军之前的小兵生活;和匈奴王子伯力的友情,不符合霍去病视匈奴如死敌的记载;强行加入“汉武帝和亲”的荒诞剧情。

500

硬糖君以先秦历史文献在读博士的浅薄学识,读来并无大谬。举报信所指出的几大罪状,都有相对翔实的论据支撑。比如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西汉元狩四年大败匈奴并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为了升华感情,结尾还特地引用了龚自珍的“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500

可谁想到后来,龚自珍的长子龚半伦,为英法联军带路攻破北京城被钉上耻辱柱。尽管举报者义愤填膺,可是我们仍然要强调:在司马迁的笔下,霍去病的形象似乎并不怎样高大。

在《史记》中,霍去病与卫青是合传,称《卫将军骠骑列传》。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对于卫青和霍去病,《太史公自序》只叙述其战功而不及其他,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次序的排列上,司马迁把同是抗匈名将而功业较低的李广传记排在了《匈奴列传》的前面,却把卫青、霍去病的传记排在了《匈奴列传》的后面,也不能不令人思考其中的一些缘故。

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详细叙述霍去病的累累战功之后,又说了这样一段话: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梁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士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而蹋鞠。事多此类。

什么意思呢?霍去病从少年时代起,就在宫中侍候皇帝,得到显贵,却不知体恤士卒。他出兵打仗时,天子派遣太官赠送他几十车食物,待他回来时,辎重车上丢弃了许多剩余的米和肉,而他的士卒还有忍饥挨饿的。他在塞外打仗时,士卒缺粮,有的人饿得站不起来,而骠骑将军还在画定球场,踢球游戏。他做事多半如此。

500

客观来讲,在司马迁的笔下,霍去病就是个战无不胜的纨绔子弟。善于媚上,却不能体恤下情。战无不胜,却耽于踢球浪费物资。

这么来看,电视剧《霍去病》还应该被举报“不够全面,没有展现其黑历史和工作时段踢球的癖好”。


司马迁笔下的霍去病

霍去病生年(公元前140),司马迁生年(公元前145)。只比霍去病大5岁的司马迁几乎是霍去病人生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500

如果通读《史记》,人们就会发现,司马迁极为重视做人的品格。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叙述《李将军列传》的作意,就与《卫将军骠骑列传》有着显著差异,他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就是霍去病射杀李敢的经过。李敢是李广的儿子,也是一名抗匈的勇猛战将。他怨恨卫青不同意李广正面与单于作战的请求,致使李广含恨自刎,于是就击伤了卫青。卫青隐瞒了这件事,避而不谈。

霍去病与卫青是甥舅,他借随同汉武帝在甘泉宫狩猎的机会,射杀了李敢。而汉武帝又迥护霍去病,谎称李敢是让鹿角触死了。司马迁如实地记录这件事,目的恐怕也在突出霍去病为人的阴诈以及汉武帝对他的包庇。

500

元狩二年汉匈之战,李广、张骞、公孙敖三将皆无功而受罚,只有霍去病记了大功受到重赏,为什么?

司马迁揭露内情,并说明原因:“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霍去病)”。汉征匈奴几次大战,武帝不任命李广、张骞等宿将为主帅,却专命年轻的卫青、霍去病担负重任,并在军事配备上给予特殊照顾。

关于霍去病最著名的一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虽然后世之人均以之为豪言壮语而备加钦敬,司马迁却把它放在了“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的前面。这说明司马迁的理解,可能与后世之人有所不同。他似乎认为这话主要是说给汉武帝听的,带有邀宠的性质。“由此上益重爱之”一语,就告诉了人们霍去病“以豪壮自媚”的效果。

另外,司马迁在《佞幸列传》的结尾处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敢情好,这是差一点要把两人放进《佞幸列传》的节奏啊!

500

清人王呜盛在《十七史商榷》卷六《卫将军骠骑》中发现了司马迁的这一点小心思:“一若此二人本可入《佞幸传》者,子长措词如此”。

然而我们似乎也可以说,司马迁很是尊重卫、霍二人的“颇用材能自进”,因而才没有把他们纳入《佞幸列传》。

进退失据的历史剧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不难看出,霍去病在历代国人心目中,形象是何等的高大。此次电视剧《霍去病》被举报,可能并非是由于史实的错误,而是霍去病“伟光正”的形象被矮化,伤害了历史粉的感情。

500

人们可以接受霸王别姬,却不能接受霸王斩姬,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怎容污蔑?人们可以接受霍去病封狼居胥,却不能接受他的媚上和阴诈。战神霍去病,怎么能去当一个戍卒呢?

青年力网的文章说“这种在一部宣称是‘历史正剧’的影视作品中,将有明确记载的历史进行大幅度的篡改,安插不存在的人物的行为,是否涉嫌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呢?”

言下之意就是说:“历史上没记载的人物关系和经历,霍去病统统不能有”。醒醒啊,就连司马迁有记载的“不光彩”事件,不也是很难被搬上荧幕吗?

500

不难看出,真正让《霍去病》片方感到为难的是:人家明明走的是正大光明的“大男主”戏,却被当成了《汉武大帝》一样的历史正剧在“挑毛病,批史实”。张健导演进退维谷,想来还是翻拍《雪豹》这种抗日剧捧儿子更安全啊。

回顾《霍去病》和《巴清传》两部作品的特点,不难发现,两部都是依赖主角流量的“大主角戏”。什么是大主角?不就是金手指一点,打仗战无不胜,谈恋爱轰轰烈烈吗。张若昀不想直接当贵族,先从小兵演起,甚至让人觉得有点职业素养是不是?毕竟,把角色搞得越简单越没有层次,不是流量鲜肉的通病吗?

大主角戏自然要让主角的个人魅力发挥到极致,范冰冰是如此的,张若昀亦是如此。所以范冰冰要从穷人变成秦朝女首富,张若昀要从小戍卒变成大将军。这样的人设轨迹是符合戏剧冲突原则的。但很不幸,又伤害了历史粉不容侵犯的理论知识和精神信仰。

500

历史剧当然可以有虚构的成分,即使如同《汉武大帝》这样的历史正剧,也有创作者想象和虚构的部分。当年不知是举报者尚在学习,还是社交媒体不发达,声讨和举报的影响力并未强大到要“举报定生死”的地步。

古装剧如何过审,仍是一门“揣摩”的艺术。但是如果为了成就主角的光环和英雄主义,牺牲了其他角色和整个历史背景的塑造,就太不值得了。霍去病从小兵做起尚能理解,但汉武帝和匈奴和亲的情节,就的确让人深感“被冒犯”。

历史剧的虚构现象一直都存在。章学诚对《三国演义》“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断语一向为人所公认。只要历史剧能够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仍然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顶着“为司马懿洗白”怀疑的《军师联盟》,不也成功的用另一种视角解构了三国故事吗?

只要不出现“张飞打岳飞”、“汉武帝爱上霍去病”、“秦始皇被荆轲成功刺杀”等魔幻情节,伤害传统历史文化和美德规范,适当且不违背历史感的改编,应该都是可以被接受和理性批评的。

在多元价值观的当代社会,能让所有人都觉得“三观很正”的电视剧,得是什么样?《霍去病》一时不能播,还不算很让人担心。让人忧虑的是,如果无法把握举报的尺度,以后是不是连《铁齿铜牙纪晓岚》也不能出现在荧幕上了。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