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上甘岭》《英雄儿女》这种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主导的战争电影最欠缺什么?

不谈长津湖影评了,说说思想认识

我前些日子说“社会主义思想可视化”“社会主义思想具象化” ,提出这个概念,就是因为中国思想意识上的现代化,要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影视作品、竞技游戏、绘画创作等,才能有机会以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完成普通人都接受的思想价值渗入,加深民众对中国现代化上的文化自信。

最终,这样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国内文化产业有别于现有的资本决定性,向更高维度上升,拥有比西方更现代化的社会意识,这是中国文化获得升级的重要方式。

但这件事太难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可以去做到。

因为这个认识如果没能成为国家层面的文化意识形态,就没有国家意志上的支持,文化产业界更不会去自己主动靠近,或者参与。也就不能完全去怪国内影视界的利益群体,他们到底是真心追随谁了,完成任务还是做好事业,取决于谁才真的决定这个国家的文化方向,这既要高层做好的文化方向设计,也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到产业领域和基层,目前这个目标和目的是看不到的。

当我去看夜场的长津湖时,我是有赠票没去用(时间期限内的电影都可以使用),自己自费买的票,因为我觉得这部在档期上备受瞩目的电影,用赠票,我是没法比较客观评价了。

看完后,我想了想,并评估了一下,这部电影我要客观评价,必定会让我身边认识,或已经评价过的朋友,我认识或与我熟悉,也和这部电影有或多或少关联性的人,出现不一致或相互尴尬,那我还不如不评价了。

我之前是推荐,现在依然推荐,大家有空去看吴京导演的《乘风》,这是《我和我的父辈》电影里的一个短篇,要整部电影一起看。

要是以后再拍有关抗美援朝的电影,我希望能拍一拍铁原阻击战,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书本文字才能知道,真值得普通观众去以视觉方式了解。

但究竟谁有能力完成自我超越,拍的出来呢?要是完全只允许国家投资,非资本介入,纯粹的体制内专业制片厂自己来主导,以文化工程来做,不论合不合适,肯定先要被媒体围剿,在社会道德和政治上给予强烈的节奏性质疑,引发舆论冲击,最后既然这样行不通,那还是继续现在吧。

我看,我们在新时代,对待战争历史题材的宏达叙事上,有其是抗美援朝的历史,在风格类型与思想意识表达上,始终没有拍出,可以让普通人在国家、民族情怀上,超越《上甘岭》、《英雄儿女》这样的主旋律战争电影。拍这些电影时,已经是粉碎旧中国,向新中国,社会主义时代迈进了,能出现“社会主义思想可视化”“社会主义思想具象化” 意向上的作品,是必然的。

如果说拍这种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主导的战争电影最欠缺什么?缺的主要还是人的认识问题,在整个电影体系内,高层有资源群体,他们的思想认识上,怎么理解从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再到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进行人民战争的。

这种理解如果作为任务去执行,外国多么优秀的战争电影导演和制作团队都无法完成,今天的中国电影界能不能完成?也说不好。这是当前几乎不能解决的问题。

解决思想认识,比解决电影工业上的具体问题,难的多。

最后说一下,长津湖影评我不写了,也不用直接问值不值得去看,我的答案就在这篇文章里,我写的内容也不针对这部电影,而是阐述了我的观点,是对包括中国电影界在内的所有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方向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