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政坛,注定要碎裂成一块块的

德国大选出来了,结局和媒体预测的一致,几乎没有任何可惊喜的地方,社民党拿下25.7%,基民盟拿下24.1%,绿党拿下14%,自民党拿下11.5%,德国选择党拿下10.3%,左翼党拿下4.9%。

默克尔算是正式离开政坛,201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默克尔的文章,在第二条。

注意,虽然社民党的票多,但是也没多到多少,理论上基民盟依然可以执政,只要它拉到足够多的盟友。

这个在德国历史上是有先例的,最出名的1969年西德大选,以基民盟/基社盟为代表的保守派获得250个席位,社民党获得了237个席位,但是社民党想办法和自民党组成了联合执政,结果反而票数较少的社民党领袖威利·勃兰特成为总理。

勃兰特可能有些人不认识,此人有一个举动可能很多国人知道,就是华沙之跪:

500

这一届的德国政府会非常的麻烦,麻烦在于:各派都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2个党派加起来也没有过50%。

社民党早就放出话来,不和基民盟组成政府,左翼党这次获得的票数太少,不可能参与执政,选择党是个狗都嫌的政党,那么组合只有如下几种:

社民党+绿党+自民党

基民盟+绿党+自民党

很可笑的是,尽管绿党和自民党得票较少,但是无论哪一种组合,都必须有绿党和自民党,这两个党反而反客为主了。

问题是绿党和自民党能站在一块吗?

这就要让人倒吸一口气了:这两个党的主张是反的,也是因为如此,自民党的党魁在周一的时候就说,希望找绿党做出初步会谈,看看能不能谈成结果。

而基民盟和社民党现在都在讨好自民党,该党首领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对财政部长非常有兴趣。

组合的问题

首先自民党得和绿党达成一致,如果达不成一致,那麻烦大的很,任何一个组合都必须有自民党。

绿党自不必说,一直是以气候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至于自民党,它的主张有点像八十年代的美国共和党。

自民党要求减税,起码不能增税,即便是对高收入者也不能增税。

绿党想提高税率,还想征收更多的遗产税。

自民党希望放松劳动力市场,在解雇问题,最低工资上尽量由市场决定。

绿党完全相反。

在气候保护问题上,两党都承认气候很重要,但是方向不一样。

自民党希望依靠创新,行为以及市场,气候保护很好,但是不能扰乱市场。

绿党希望用国家资金来解决,还要禁止一些东西,比如说内燃机。

两党都赞成移民,但是方向不一样,自民党认为,自由的劳动力市场比较好。

而绿党希望双重国籍的人也来参与投票。

如果说这些都是国内的问题的话,自民党有一个主张对欧盟是致命的:自民党反对发行欧洲债券,要求执行欧盟 严格的预算纪律,反对增税和增加政府借款,并且拒绝为其他欧盟国家的债务承担任何责任。

当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默克尔就采取过强硬的紧缩政策,希腊人群情激奋,激进左派联盟胜选,强硬要求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2400亿欧元的债务谈判,此间希腊国内闹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2015年的时候,经合组织报告,近20%的希腊人缺乏资金支付日常食品开支,自杀率2年内上升了36%,希腊右派政党一败涂地,极左和极右在政坛混战,连金色黎明这种新纳粹党都能在议会占据第三的位置,由于当时希腊都有退出欧盟的苗头,连美国都忍不住在G7会议上干涉,要求德国放松财政政策,被德国一口回绝。

媒体关于希腊人“很懒”的说法,其实也是不确切的,希腊在危机爆发前是整个欧盟工作时间最长,休假天数最少,而平均退休年龄和德国差不多的,其私人和家庭债务与GDP的比例也是欧盟最低的,政府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只是欧盟平均水平。

实际上整个欧盟从根本设计上有问题,欧盟是货币一体化,没有关税壁垒,但是财政没有统一,这导致一个问题:富者越富,原理很简单:如果中国和印度都使用统一货币,且没有关税壁垒,那么印度会发生什么?印度的制造业经得起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吗?

且不说中印两国现在货币还没统一,还有关税壁垒,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手机商长驱直入印度市场,不费吹灰之力把印度手机制造商打的满地爬,如果还要货币统一,还无关税壁垒,最后结果怎么样,简直是不敢看。

在欧债危机爆发后,理论上来说,欧元区要进行调整,西班牙,希腊之类的国家要实现贸易顺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这些国家要实现贸易顺差,在欧元区内部必然有些国家是贸易逆差的,谁应该贸易逆差?

德国。这就需要德国必须加大开支,容忍通胀,接受经常账户赤字。

德国愿意吗?当然不愿意。

默克尔的基民盟虽然是右派,但是是中右,不像自民党那么激进,如果自民党那一套真的用在整个欧盟上,财政困难的南欧国家我看够呛。

一旦有事,会不会重新激发南欧国家的离心离德,进而导致整个欧盟的岌岌可危,尚未可知。

再说绿党。

绿党的核心当然是碳排放问题,首先是气候保护方案,征收碳税,设立气候奖励基金,为新能源车提供资助,把《巴黎气候协定》直接写入宪法,设立气候评估,四年内新建150万座太阳能屋顶,重新改变整个能源市场设计,2030年起禁止注册燃油车,资助生态电池开发等等。

德国工业的核心是汽车业,汽车业产业链很长,养活了无数的人,德国在传统燃油车上很强势,发动机,变速器这些大件上,毫无疑问德国占据优势。

问题是新能源车一不要汽油发动机,二不要变速器。

在巴黎协议的框架下,减排是汽车业的头等大事,不能说德国汽车业不积极,技术上来说,发动机+变速箱的组合效率已经提到了相当的高度,高效节油其实做的不错,此后欧洲车企因为排放门的问题,被重创,大众被巨额罚款,企业压力越来越大。

减排问题本来就是欧洲提出来的,目前看来,做的像个样子的反而是日本的混动,对于中国来说,转型电动汽车那简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反正中国搞了这么多年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成果都不大,而且中国是石油进口国,既然如此,干脆把桌子掀了,大家重开。

这几年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中国从采矿开始,一直到成品车,是完全不依赖于外国的,电动汽车的核心,一是电池,二是自动驾驶,不但是德国,是整个欧洲在这方面问题都很大,日韩锂电池OK,自动驾驶不行,美国电池不行,但是自动驾驶很强,中国在电池和自动驾驶都有很强的地位。尤其是电池,全球十大电池厂,全部在东亚,其中7家在中国。

德国车企在燃油车时代很强势,这种强势形成路径依赖,越是强势,则越是不容易转弯。

绿党现在激进的推碳排,但是德国车企在这方面并没有特别深厚的积累,到时候因为产业链的变化引发了德国车企的崩塌,进而引发汽车产业链的崩塌,这个怎么办?我没有在绿党的纲领文件中看出来。

从绿党的文件里面可以看出,绿党提出的很多措施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数是和支出相关的,问题是:谁来出这个钱?一旦引发了市场的动荡,那么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对华关系

很多人认为这个比较重要,反而我认为这是最不重要的部分。

因为中德贸易和中美贸易不太一样,中德贸易较为平衡,且因为德国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我不认为德国能有什么筹码和中国博弈。

放心,即便是没有了大众,中国人照样有车开。

问题是德国车企离开中国市场,从哪再找这么庞大的市场.

国际谈判最终还是要落脚在筹码的问题,德国对华的筹码------真不能算优势,甚至还是劣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