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万亿市值的新三板,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北交所?

同学们好,我是上海交大高金的陈欣老师。

最近股票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9月2日晚上,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表态,将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不少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大陆地区不是已经有两家证券交易所了,为什么还要生“三胎”?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了解这几年,证券市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我国A股市场,除了服务于大型上市公司的主板市场,还有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板和支持创新企业的创业板。但是,这些原有的市场和制度,在支持和发展硬核科技企业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为了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的战略,2018年11月习主席在进博会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大幅度放松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标准。

2019年 7月,科创板就正式开市交易了,为国家发展硬核科技企业的战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说,大名鼎鼎的中芯国际在2020年6月1日提交材料申请上市,短短19天后就“闪电过会”,7月16日正式挂牌交易,整个过程仅用 45 天,公司融资532亿,成为2010 年后A股规模最大的IPO,为公司研发突破芯片技术提供了充裕的资金。

今年7月,科创板设立两周年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已达到了311家,总市值达到4.76万亿元,占整个A股市场总市值的5%。而创业板也在2020年8月开始注册制企业的上市交易,到了今年8月一周年时,一共新增了注册制上市公司184家,总市值超过万亿元。可以看出,我国推动实施股票上市注册制以来,成效明显。

既然我们已经有科创板和创业板了,为什么还需要北交所?

首先是因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融资量对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还是不够用。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而A股总共才筹资1.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83亿元,增速是12.2%。

500

这么一算,股票市场的新增融资才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增速还小于整个社会的融资增量。而我们国家正在从以房地产为核心产业的土地财政发展模式向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转型,需要大量股权资金来投入科创企业。

虽然说A股现在实施的是注册制,但是对于上市的门槛仍然偏高, 很多质量好,符合规范的企业就那么多,如果按照原有的模式走下去,股票融资的规模和速度很难上来。

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推动新三板改革,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

根据国务院201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 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中国经济的基石。

但是,面临快速变化中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的压力相当大,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很难解决。这些企业上不了主板,又达不到注册制下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要求,没有资金还怎么发展?

今年7月30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年中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就特别提出,要 "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是希望能利用"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来大力推进科技自主自强,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500

“新三板”市场,最开始是2006年初成立的,原名叫,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名字太复杂了。因为要和原来两家法人股市场退下来的股票,以及从主板市场退下来的“退市股”组成的“老三板”相区别,这个系统被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2013年初新三板扩容后,名称变更成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2014年起,国家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上新三板挂牌,当时讲的故事就是今后会实现注册制,挂牌企业可以转板变成上市公司。全国各地政府也开始加码新三板扶持优惠政策,一般公司挂牌的成本要2百多万,政府提供各种激励奖励机制后企业基本上可以实现“零成本”挂牌。

所以,2015年到2017年,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量激增,每年有2500到3000家,融资额也高达1200亿到1400亿元。2016年新三板实施了分层制度,把挂牌公司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两类。到了2017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量已经达到11630家,总市值大约5万亿。

看起来新三板的挂牌公司很多,可是融资效果却不理想,远远低于主板市场。虽然都是股份公司,但这个挂牌公司和上市公司区别可大了。比如说,即使是改革后,新三板基础层投资者的资金门槛是200万元,创新层也要150万元,比a股市场的资金门槛高多了,普通投资者因此很难进入市场,导致新三板的流动性很差。

没有流动性,机构很难出货,就不愿意参与新三板企业的股权融资。再加上转板的政策迟迟没有出来,中小企业也不愿意继续承担挂牌新三板的种种成本,就开始大量退出。

从2018年开始,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开始显著下降,2018年底下滑至10691家,到了2019年底只剩下8953家。

为了缓解这个状况,证监会在2019 年 10 月又提出要办"精选层",从创新层中选择一些优秀企业,加强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说是未来精选层可以转板。但由于证监会忙于举办科创板,一直到2020 年 6 月才表态说,精选层挂牌满一年符合条件可转板至科创板或创业板, 7 月份精选层正式设立并开市交易。

又等到2021年7月23日,沪深交易所才发布转板上市配套业务规则。可以看出,这个过程相当的慢,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一家公司转板,当初冲着转板政策来挂牌的企业,不少都后悔莫及。

2020年底新三板企业的数量又继续下滑至8187家。2020年新三板全年的交易额不到1300亿元,总筹资额才339亿元。截至2021 年 9 月 2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只剩下 7304 家。可以说,新三板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了,再不改这个市场就快要废了。

这次,习主席宣布将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后,相关部门迅速开始动作。

9月5日起,全国股转公司向市场公开征求北交所的各种上市和交易规则的意见,总体上还是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按照现有的设计,精选层公司直接转板成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平移精选层进入条件作为北交所的上市条件。也就是说:在新三板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公司,符合标准的可以在北交所上市。

在交易规则层面,北交所的新制度与精选层交易制度相比也没有大的内容变化,股票首日无涨跌幅,次日起是30%的涨跌幅限制。比科创板和创业板20%的波动幅度和主板10%的波动幅度限制要更大。

这些消息一出来,市场的反应相当大。首先是,新三板精选层的成交活跃度大幅上升,不少股票在几天就上涨了30%,有的甚至是实现了股价翻倍。2018年到2020年,新三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大约是20倍左右。即使是上涨后,精选层股票的动态市盈率中位数也不到30倍,比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估值普遍还是要低不少。

因此,不少投资者就是冲着这个估值提升的预期来的。其次,一些公司上市的决策也受到影响。新三板挂牌公司开特股份本来是要申请上创业板的。新政策一出来就改变了思路,9月10日公司宣布,拟上市的目的地从创业板变更为精选层。

另外,北交所的成立,使得公司转板的通道更加顺畅了。精选层直接转板上市,之后上市公司就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

与之对应的是,北交所由全国股转公司也就是新三板公司100%出资设立,这样可以保证新三板和北交所之间的协调性。

500

国家建设北交所的主要思路,就是在区位上重点服务京津冀等北方地区,在定位上服务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来补充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在融资功能上的不足。

在未来,北交所和科创版与创业板会形成差异化竞争。科创板的行业定位是硬核科技企业,创业板行业的定位是创新、创造、创意,而新三板精选层只是说优先支持创新创业型实体企业,不得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不允许金融和类金融企业进入精选层,相对标准更为宽松。

作为首都和金融中心,北京市一直没有自己的证券交易所,所以也一直在推动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这一次,国家对于资本市场的战略重视终于给了北京一个难得的机遇。此外,北交所的成立对于沿海‘专精特新’企业较多的城市也相当利好。比如说,无锡市截至8月底,有276家新三板企业,将会受益匪浅。

说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长期以来,新三板因为制度设计缺陷,导致投资门槛高、流动性差、融资功能差。原来新三板是以转板的期望来吸引中小企业,但是转板很难实现,并没有什么明显优惠,还是要走IPO的正常申请程序,时间长了故事就很难讲,导致企业大量退出。新三板的发展没有达到原本的预期,所以需要有突破性的制度设计。

这次国家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意味着新三板的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也使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趋于完善。

我是上海交大高金的陈欣老师,本期节目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