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先领先,后落后,再崛起?

关于中国,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历史上的中国为什么能够领先全世界?

——领先世界的中国为什么后来又落后了?

——现在的中国为什么又实现了重新崛起?

——在未来的世界里,中国的地位会如何?

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很多,以下分析仅供大家作为谈资参考。

一、为什么历史上的中国会领先全世界?

在人类社会处于渔猎与采集文明时,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社会形态都是部落状态,全人类都是彻彻底底的靠天赏饭吃——自然条件好的,能多吃几顿饱饭,条件差的就多挨点饿,无所谓谁领先谁。

当人类社会逐渐开始进入农耕文明后,人类就开启了改造与征服自然的历史进程,华夏文明也逐步走上了领先世界的千年辉煌之路。

为什么在农耕文明时代,华夏文明能够领先全世界?主要原因如下:

1、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为黄河流域,这里气候四季分明,土地平坦肥沃,在自然条件上特别适合农耕的发展。

2、农耕的发达会带来人口的增长。在农耕文明下,人口的增长就意味着部落实力的增强,部落实力的增强就意味着对外征战的能力提高。

3、部落对外征战的能力高,就为部落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滚雪球式的发展成为国家创造了可能。

4、黄河流域地势平坦,有利于战争开展,就使得广阔的黄河流域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可能性无限增大。(这也是欧洲发展出了众多城邦与小国的原因之一)

5、广阔的黄河流域形成统一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人口数量优势所带来的实力优势,从而为向更远的地方征战成为可能——直至征战到不适合农耕文明发展的地方为止。(这就是中国主要疆域范围形成的原因之一)

6、在一片广阔的适合农耕发展的疆域范围内,形成一个人口数量众多的统一国家,而这个国家又不想着再向外占领与掠夺(周边已经没什么好占领的地方和可掠夺的东西),整个社会的主要力量自然就会转向内部发展,从而成就内生化的社会繁荣。(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强大都不是内生的,而是依靠对外贸易或掠夺)

7、当这个统一的国家偶然进入帝制模式,皇帝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就会想办法消灭各种内部不稳定因素(贵族与士族)。最终,在长期的博弈实践中,逐步发展出官员职业制、选拔科举制、文官治国制等一系列治国之策,实现了在人的身份上的皇帝之下“人人平等”的平民化社会形态。这种平民化的社会形态,相比于部落化和贵族化的社会形态,在社会制度上更先进,更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欧洲的贵族化社会形态,在贸易与科技使得资本的力量崛起之后,直接演变成了如今的资本主义制度——由贵族控制国家,变成了资本家控制国家,其实质都是社会中的私人强势力量控制国家)

8、当在帝制模式下,身份不平等不再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长期稳定所导致的土地集中与人口增加之间的矛盾就会成为主要矛盾。这种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被自然灾害、外部入侵等偶然事件引发,这种引发一旦叠加朝廷的财政危机,就会导致改朝换代的发生,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周期律。

9、不管王朝如何更替,中国的人口数量(战争实力)和地势条件(有利征战),叠加社会形态的平民化(缺乏分裂与割据的势力)与主流文化的统一化(有文化认同),都决定了其必然会再次走向统一,并因统一而再次繁荣强大。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农耕文明时代领先世界,是由我们客观上的自然条件,与主观上的先进制度与文化所共同决定的。

注1:中国的疆域范围自唐朝后就不再扩大(元朝情况特殊,除外),一方面是因为打了几次,知道了周边疆域既不适合搞农耕也没什么好掠夺的,属于蛮荒之地,所以主观上没有占领的欲望,客观上打下来了也没人愿意在那里守着。另一方面,以前的科技条件有限,地方太大了也根本不能有效管理。所以,历朝历代,都是搞防守反击,追求的理想是“认我当老大”就行。

注2:中国由于长期的统一与繁荣,在文化上逐渐偏向了集体主义与平等思想(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而欧洲则是长期的分散与掠夺,所以在文化上更偏向个人主义与优胜劣汰(掠夺有理,种族优越,适者生存)。

中国的统治者为了解决在王朝更替时的夺权合理性,所以治国理念逐渐走向了民本主义——前者不仁,后者天选而代。欧洲一直是贵族治国,所以在治国理念上走向了民主主义——有实力的人共同商量,共同维护强者利益。

二、为什么后来中国又落后了?

地球人类选择了科技文明的发展之路,科技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先进,还是落后。

如果不是主观上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任由科技在自发状态下发展,必须要有强烈的需求拉动才能使得科技有大进步的可能。

在现代科技萌芽的初期,中国和欧洲在主观意识上都没有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但,欧洲的国家与社会状况对比中国而言,对于科技的需求更强烈,所以欧洲领先于中国进入工业文明也就实属正常。

1、战争是最能促进科技进步的,而长期处于大一统的中国,对于战争科技的需求并不强烈。

在内部战争上,一方面,我们处于长期的整体稳定状态,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另一方面,内部战争一旦大规模爆发,基本上就很快改朝换代进入新的和平状态,根本就没有科技发展的时间尺度。

在外部战争上,一方面,中国主观上不愿意主动发动战争,因为没有吸引力(没有好地盘可占,没有好东西可抢,完全是赔本买卖)。另一方面,中国凭借强大的人口实力就能完胜任何周边势力,完全不需要发展科技来赢得战争(如果不能战胜,不是因为军事实力不行,而是因为财政负担不起)。

而欧洲因为长期处于小国分散状态,且发展落后,有对外和内部之间发动掠夺战争的强烈需求。

2、中国在经济上走的是“重农抑商”的道路,而科技对于农业的作用,在当时完全能够用人口数量的增长替代。

而,一旦人口数量增长到需要科技来让农业提供更多产出的时候,又会因为财富集中与人口数量的矛盾出现改朝换代,使得财富重新分配与人口数量减少,还是没有科技发展的时间尺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长期保持在大几千万规模的原因之一)

中国之所以选择“重农抑商”政策,完全是因为中国太过发达和帝制模式所导致的。一方面,无法鼓励对外通商,因为外面没什么好交换的(在银本位之前更是如此),而且还会导致物资外流。另一方面,也不愿鼓励内部商贸,商人不事生产于国力“无益”,且势力做大还会形成不稳定因素。

而欧洲因为是小国众多,且落后,所以对于商业的重视要远远大于农业。而商业的发展,比农业对于科技的需求更强烈(尤其是航海贸易方面),并且可以形成愿意推动科技发展的私人势力与资本。

私人发展科技是为了更赚钱,赚钱无止境,所以推动科技“无止境”——在金融赚钱出现之前。国家发展科技是为了更强大,强大则有对比效应,当时中国的对比强大已经根本不需要国家来推动发展科技。

3、中国在文化上缺乏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动力,更注重研究治国之策与琢磨人生意义。

中国长期处于帝制模式的大一统状态,并且领先于全世界。所以,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从教育到职业发展,把整个社会的注意力与资源全部集中到了“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体系上。

在这个文化体系中,从根本上就缺乏科技发展的土壤。绝大部分的社会精英所琢磨的不是治国安邦,就是人生意义。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就成了边缘的非主流,既无法获得相关物质资源和知识体系支持,也无法得到社会认可的物质与精神上的价值实现。

同时,中国的这种文化体系,相较于神学文化是一种实用主义文化,其“管用”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当一种理念发展到极致,就会引起内部的反动性。但“管用”的对立面是“不管用”,从而反动的方向就变成了寻找新的“管用”来代替已有的“不管用”,而不是推翻“管用”这个目标。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反动,就变成了在治国之策与人生意义路径上的自我修正与完善,而不是转向神学或科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会出现从“天意”转向“玄学”、由“玄学”转向“道学”、由“道学”再转向“心学”等一系列变化。

欧洲的科技突破来源于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在实质上是对神学文化极致化发展的反动。欧洲由于偶然形成了黑暗中世纪,最终在文化反动下走上了科技之路——科学与神学的直接对立点,就是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神学对世界的认知是主观心证,其反动面的科学对世界的认知则是客观验证,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客观验证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总而言之,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农耕文明时代太过强大与领先而对于科技没有需求,在于中国在没有遭受外部先进科技打击之前意识不到科技的重要性。

注:当中国开始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时,又由于体量和惯性的原因难以快速完成整个社会的全方位转型,和不断遭受占有先发优势的西方列强的吸血阻碍,使得我们的科技发展之路困难重重——以至于不仅外部否定我们,就连我们内部也几乎走上了极端的全方位自我否定。

三、中国为什么能再度崛起?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并不是因为中国的人种不行,也不是因为中国的制度与文化不行。

所以,一旦我们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并完成了相应的社会转型,我们基于人口数量、疆域范围、文化传统、治国经验等各方面的优势就开始逐渐爆发力量,中国之崛起也就成了不可阻挡的碾压之势。

1、中国在客观条件上具备强大的基础

中国拥有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这既提供了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市场空间,也提供了海量的劳动力供给。

中国的疆域广阔,使得我们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前,完全可以实现资源的自给自足——当不能自足时,说明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中国的传统文化更适合工业文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更适合工业发展的结论,已被战后新兴国家大都为中华文化圈所证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义所产生的集体观、秩序观、层级观、服从观等与工业文明的集体生产所需是大体一致的。

中国文化受科举制影响,在传统上就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重视教育),这与工业发展需要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力需求正好相匹配。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勤劳与储蓄,这不仅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更有利于实现落后对先进的追赶——勤劳有直接竞争优势,储蓄有资本积累的创业优势。

3、中国的治国经验更丰富

就国家治理而言,中国有几千年统一国家的治理经验,对于如何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更有智慧。同时,在国际竞争中也更知道如何博弈获利。

中国采取的是一党执政的中央集权模式,并建立起了强大的社会动员与组织能力。这不仅更能发挥出中国的人口与疆域优势,同时也更利于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与财政集中实现技术追赶。

总而言之,只要中国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并完成了对于科技追求的社会转型,中国的崛起就是早晚的事,谁都无法阻挡。

四、未来的世界,一定属于中国!

地球人类选择了科技文明的发展之路,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属于科技强大的国家。

当今科技的发展,已经逐渐度过了简单科技阶段,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日益复杂化。这种趋势在研发投入上的表现,就是资本增密。也就是说,未来的科技研发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会越来越多。

而中国的人口数量与举国体制,就决定了未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科技研发投入上与中国相较量。并且,即使因为偶然的点错科技树而导致局部落后,也一定会被巨量的投入迅速赶超。

同时,中国在人口规模、文化特性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已经使得中国形成了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格局,这就直接导致中国拥有了产业竞争中的另一个重要优势——产业链优势。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制造将不断向无人化的方向快速迈进,这就会使得产业链优势的重要性将逐步超越劳动力优势。进而,就会造成不管是比我们先进还是落后的任何单一国家都很难撼动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印度虽然和我们人口规模差不多,但即使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就凭我们现在已经获得的先发优势,只要我们不犯错,他们就没有超越的机会)

当然,中国文化的融合特性,与勤劳、重教、善学等民族特性,也都是有利于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

所以,只要不是世界联合起来对抗我们。

未来的世界,就一定属于中国。

全部专栏